刘龚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就是将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东西以不平常的方式呈现出来。犹如平静的河面有了鱼的游动才显出生机和活力,同样,鱼儿离不开水,只有在河里鱼儿才会自由自在地生活。同理,生活是语文的河,语文是生活的鱼,只有处理好这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好语文,让人们的生活因有语文而过得诗情画意。
一、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单调,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社会上的事知之甚少,更别谈感悟生活,感悟社会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从课本上获得的,基于此种情况,学校有必要调整课堂设计,让学生走上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鱼只有放入河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畅游。
课堂上可以从识字入手,根据词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词意的同时理解生活。如教学有关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时,教师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学生来到选好的景点处,询问学生:“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你们发现身边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接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自由活动,寻找春天。这样把课堂搬出教室,搬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成语,除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之外,我想学生还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社会是个大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多留心周边的事物,语文来自生活,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如回家路上看到的广告牌,可以学到他们是用什么语气吸引人的;工矿企业的厂名自己认不认得,遇到生僻的字记录下来回家查字典;买东西时看看附带的说明书,学习他们表述的严谨……可见,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走向社会,有利于他们拓宽生活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参与关心、思考、评论当下时事,为自己积累丰富的语文写作素材。
二、用心聆听,感受语文的生活魅力
低年级的孩子虽不识太多的字,但他们已听得懂很多事,根据儿童充满童真,易喜易悲易冲动的特点,教师必须用心选择好“听”的材料,再辅以恰当的手段便能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如学习儿童诗《小童话》,首先请学生聆听诗歌,诗歌开始写道“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立刻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与花”“小蝴蝶”等美的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孩子听得喜形于色,由听而读,而诵,而演,孩子们兴致盎然。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情感为孩子们的一生积淀了丰富的营养。
教学《草原的早晨》时,先播放草原的录像,接着聆听歌手腾格尔演唱的《梦》一曲的前奏,乐曲婉转悠扬,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当学生说出嘹亮、动听、响亮、优美等词语时,教师相机提示:这么美的歌声被风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白云都能听到,书上用了哪个词语?学生回答:回荡。通过创设这种音乐情境,给学生呈现一幅草原的广阔情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去想象,去领会文中的词意,富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小学生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老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启发性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深受教育,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启发他们在听故事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加强交流,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现代的教育倡导“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而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课本知识。语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二册口语交际《指路》时,指导学生脱离课本进行练习对话,鼓励学生到台前表演。一个学生扮演家长来校开家长会,不认识会议室在问路,另一个学生表演自己在为家长指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方位还比较模糊,东南西北有时还搞不清,老师干脆带他们走出教室进行实践,然后画简笔示意图,再让学生说一说具体路线,许多小朋友都举手回答,又知道给人指路首先得自己讲得明白,方能给人指条明路。在实践中学生们体验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且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交流着,讨论着,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并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只是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应该说,生活是一条清清溪水,语文便是那小溪中活泼可爱、游来游去的鱼。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是生活的顾客上帝。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孩子热爱生活,让孩子在语言文字这个静谧港湾中,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