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的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2014-06-11 22:51熊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平等因材施教信息技术

熊超

摘 要: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自身素质、接受知识的能力,灵活安排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弥补学生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更为浓烈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致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下面将详细介绍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教学。

关键词: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 灵活教学 平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03-02

1 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灵活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外,还应要具备必需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讲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面对文化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信息技术这个非中考、高考科目,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解决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琐碎、枯燥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

由于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层次、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目前各类信息技术教材及教学大纲已经很难适应实际的教学。据调查了解,现在全国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都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即每个班学生的信息素养层次差异大,个性特点和发展倾向也互不相同。面对这样的问题,落实素质教育,要把握学生的整体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要积极发现差异、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因材施教,灵活地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每个学生有所获。

2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需因人而异,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班级学生的差异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因材施教的。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以需要作为基础。学生若是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接触,并去认真观察这件事物,并注意探究其中的奥秘。另外,一个人的兴趣还与认知和情感相关联。激发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是主动积极学习的源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了,才会驱动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和我们密不可分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因为这些教师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版面设计非常独特的“手抄报”,背景、图案、文字都非常漂亮,版面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名人名言、幽默笑话、物理、化学等,学生观看后,赞叹不已,跃跃欲试。这时笔者便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开始讲授新课,及时把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讲完,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一篇课程表、贺卡、校园宣传海报、电子报刊等。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能力、绘画、文学等能力后,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电子作品。在学习《电子表格》时,笔者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到超市看看收银情况,到银行了解存取款、查询等程序,到医院了解挂号、医生开药、拿药的过程,并思考这些单位的物价、药价、每天的报表等如何解决,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很方便地用计算机解决,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生活工作必需的工具,更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2.2 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

其实各个学校的学生,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培训辅差,会使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而优生也不会突出(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对普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是想用信息技术课来上网、娱乐的,笔者觉得这是可以引导及用学习任务来合理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都留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对后进生降低练习的要求,多关心、指导和鼓励,让其看到学习的成果,在每一次操作练习中都能成功,使其在成就感中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要给优生一定的爬坡度,引导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满足其求知欲。如果全班每位学生都有了学习的目标,并且都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学生就会共同进步,教学质量就得到提高。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实例来讲解知识,如文化基础较好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纪律也比较好。笔者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就以教材中的“电子报刊”为例子,讲解Word的文字排版知识、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他们完成得较好。对普通班级学习,他们普遍不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喜欢快速做出作品,笔者就以“贺卡制作”、“电子板报制作”等一些较为有趣而浅显的例子来给他们讲解Word知识。

有时笔者还会针对学校的课外活动安排,补充些更常用、实用的知识点。例如,针对学校最近的义卖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笔者就要求每个班都要收集整理一些电子素材,然后给学生讲PPT的“电子相册”制作知识。

2.3 课堂精讲多练,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精讲多练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全面打好学生的素质基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精讲”,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出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多找一些效果实例,展示给学生看,而不一定每个例子都去讲,多留时间给学生去摸索和创造。目前,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否则学生可能因教师的处事不公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后进生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有信心,不会给班集体带来负能量。教师多和学生沟通是取得学生信任的最好方式,如每次考试、练习完成后,和学生谈谈心得、感想,并注意用一些有亲和力的眼神、动作、态度,抓住机会赞赏学生(甚至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能赞赏学生的机会),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怀,这样他们才会更有激情地配合教师的学习安排。

(中山市中山纪念小学,广东 河源 528454)

参考文献:

[1]王健.信息素养与职业人才培养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2]林边菊.如何创设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环境[J].广西教育,2006(12).

[3]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4]林培英.课堂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平等因材施教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情人的烦恼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