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一面镜子

2014-06-10 06:43张怀信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中学

【摘要】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该文从七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概而言之如下:

1.首先是对中学教育中的鲁迅印象的基本描述。2.关于教材选文。3.关于课堂教学。4.关于语文老师。5.关于考试及高考。6.关于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7.对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的总体思考。

以上分析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代表性,其中对中学生最具启示性、最发人深省的是关于“课堂教学”与“语文老师”的论述。现摘其要点进行分析:

一、关于“课堂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85%的同学看来问题不小,而且应该直接为中学时片面化的鲁迅印象负责。”[2]“有28篇文章直接提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现象,甚至有5篇文章认为是‘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3]该文紧接着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三个原因: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其次是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再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也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

面对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课堂教学”,为什么会有“85%的同学看来问题不小”?为什么会出现“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现象呢?

“问题不小”,说明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很大,有待于语文教育战线上的“有志之士”来共同思考,进而共同解决。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是否可以理解成两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试分解为:因为“老师难教”,所以“学生难学”;因为“老师不愿教”,所以“学生不愿学”。由于教师的“难教”,导致了学生的“难学”;由于教师的“不愿教”,导致了学生的“不愿学”。

教师怕“难”,学生亦怕“难”,谁不怕“难”呢?“教”的重任谁来担起?

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谁愿意“教”?谁愿意“学”?谁又愿意“教”与“学”合为一体呢?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象,为人之师亦尴尬,那责任谁来承担?身为语文教师,那是责无旁贷的。只能“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4](《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关于“语文老师”

“任何一位教师讲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都显得力不从心,好像不知从何下手。”“备课过程中没有认真研读鲁迅作品(包括课文及相关的时代相近的鲁迅作品),缺少对课文的亲身体验和理解,在讲授时难免捉襟见肘,既不能结合具体背景和鲁迅个人经历、心理讲解,又难以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感动打动学生,于是照搬泛政治化观点,引起学生反感心理”。

面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语文老师为什么会显得“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呢?关于鲁迅作品的难懂难学,冯光廉教授如是分析有五点:其一,创作背景的隔膜。其二,语言的变异。其三,作品的思想内容过于深邃复杂,表现手法过于隐晦曲折。其四,学术界的争论。其五,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当。

冯教授较冷静客观地分析了鲁迅作品难懂难学的原因,但并未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鲁迅作品教学中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属于一堂语文课的指导者。面临着鲁迅作品教学所处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鲁迅作品教学的种种困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忧?唯有老师”。

鲁迅有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董云川教授曾说“教育者常常忙于教育别人而忘记了教育自己”,我们应该对其有所思!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我们语文老师只要不断研读鲁迅,思考鲁迅,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所处的“沙漠之地”定能变成“绿洲”,这块“贫瘠的土地”定能逐渐“肥沃”!

钱理群先生在《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一文中说到,“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他”。鲁迅对我们的意义有二,“他是另一种存在,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思维,因而也就是另一种可能性。其二,能促使我们独立思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独立创造的人”。由此可见,鲁迅对我们现实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的确,我们现在的时代太快餐化了,太浮躁了。因此,我们需要鲁迅,需要倾听鲁迅的诉说;需要走进鲁迅,感悟鲁迅情怀;需要重温鲁迅,唤回曾经消失的鲁迅精神。让这个世界依然绽放出具有鲁迅色彩的鲜花,让鲁迅的呐喊之声响彻我们的耳畔,让鲁迅韧性战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又一代。

参考文献

[1]孙芳.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J].鲁迅研究月

刊,2009(12).

[2]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M].鲁迅全集(第1卷),2005.

[3]冯光廉.中学鲁迅作品选编及编排问题之切磋[J].鲁迅研究月刊,2010(10).

[4]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M].鲁迅九讲,2007.

作者简介:张怀信,1983年生,男,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孔子与鲁迅。

(编辑:陈 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鲁迅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鲁迅《自嘲》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