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振 翁吉铭 邵帅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首先在60Si2Mn铁路弹条扣件表面得到一层磷化膜(Zn系),然后对试样进行氮碳共渗处理,氮碳共渗温度为500℃,保温4 h,随炉冷却。提高了基体组织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提高了疲劳强度。
关键词:氮碳共渗 磷化处理 磷化膜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075-01
1 试验方法和工艺流程
试验材料采用60Si2Mn弹簧钢试样,具体试验方案流程见图1。
1.1 磷化处理
磷化处理前首先用砂纸把试样表面的氧化皮打磨掉除去表面的油污,将配制好的磷化溶液放入水浴炉中。磷化处理结束后,把工件放在三乙醇胺溶液中浸泡。
磷化工艺流程:除油→流水清洗→除锈→流水清洗→磷化→水洗→干燥
磷化液配方:氧化锌10~15 g/L,柠檬酸5~8 g/L,磷酸30~40 mL,硝酸钠5 g/L硝酸锰2 mL
磷化工艺条件:温度:45 ℃,时间:30 min,游离酸度:0.5~1.5,总酸度:20~27。
1.2 氮碳共渗
本实验采用固体氮碳共渗工艺,首先将试样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皮处理好,然后把氮碳共渗渗剂装入铁罐中用粘土密封好,放入箱式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4 h,然后随炉冷却。
氮碳共渗渗剂配方:尿素45%、三聚氰胺5%、硅铁5%、碳化硅40%、木炭5%。
1.3 耐腐蚀性试验
腐蚀剂成分:5%的盐酸溶液、5%的氯化钠溶液。腐蚀时间为1.5 h。首先称量原始实验的重量,然后每半个小时对试样重量进行称量。腐蚀后立即用蒸馏水将试样表面的残余腐蚀剂洗干净,用脱脂棉将蒸馏水擦干净,然后用酒精擦试样的表面。
1.4 试样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然后绘成硬度变化曲线。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示意图
试样氮碳共渗后,用金相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金相组织示意图如图2、3所示。
图2,3给出了磷化处理和未磷化处理后氮碳共渗的显微组织,可见图2的氮化物层较为明显,可以看到明显的“白亮层”,而图3并不明显。
2.2 耐蚀性分析
分别用5%的盐酸溶液和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耐腐蚀实验,测量单位面积重量变化,具体结果如(表1、2)。
通过对比表1,2数据耐蚀性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工件的单位失重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氮碳共渗件的耐腐蚀性较好。
2.3 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硬度对比曲线如图4。
通过图4数据说明边缘处的硬度值较大,越向圆心处硬度值硬度值降低。硬度值呈现了缓慢递减的趋势,这符合实验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1)通过试验发现磷化膜对氮碳共渗工艺、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磷化膜促进氮碳共渗使渗层厚度增加。
(2)通过耐腐蚀性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提高耐蚀性的主要原因:工件表面残留磷化膜;氮碳共渗后渗层组织以化合物Fe3N为主,这种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因此氮碳共渗后的工件具有抗大气、雨水及油脂腐蚀的能力。
(3)通过显微硬度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后,在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高硬度的氮碳化合物,从而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endprint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首先在60Si2Mn铁路弹条扣件表面得到一层磷化膜(Zn系),然后对试样进行氮碳共渗处理,氮碳共渗温度为500℃,保温4 h,随炉冷却。提高了基体组织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提高了疲劳强度。
关键词:氮碳共渗 磷化处理 磷化膜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075-01
1 试验方法和工艺流程
试验材料采用60Si2Mn弹簧钢试样,具体试验方案流程见图1。
1.1 磷化处理
磷化处理前首先用砂纸把试样表面的氧化皮打磨掉除去表面的油污,将配制好的磷化溶液放入水浴炉中。磷化处理结束后,把工件放在三乙醇胺溶液中浸泡。
磷化工艺流程:除油→流水清洗→除锈→流水清洗→磷化→水洗→干燥
磷化液配方:氧化锌10~15 g/L,柠檬酸5~8 g/L,磷酸30~40 mL,硝酸钠5 g/L硝酸锰2 mL
磷化工艺条件:温度:45 ℃,时间:30 min,游离酸度:0.5~1.5,总酸度:20~27。
1.2 氮碳共渗
本实验采用固体氮碳共渗工艺,首先将试样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皮处理好,然后把氮碳共渗渗剂装入铁罐中用粘土密封好,放入箱式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4 h,然后随炉冷却。
氮碳共渗渗剂配方:尿素45%、三聚氰胺5%、硅铁5%、碳化硅40%、木炭5%。
1.3 耐腐蚀性试验
腐蚀剂成分:5%的盐酸溶液、5%的氯化钠溶液。腐蚀时间为1.5 h。首先称量原始实验的重量,然后每半个小时对试样重量进行称量。腐蚀后立即用蒸馏水将试样表面的残余腐蚀剂洗干净,用脱脂棉将蒸馏水擦干净,然后用酒精擦试样的表面。
1.4 试样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然后绘成硬度变化曲线。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示意图
试样氮碳共渗后,用金相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金相组织示意图如图2、3所示。
图2,3给出了磷化处理和未磷化处理后氮碳共渗的显微组织,可见图2的氮化物层较为明显,可以看到明显的“白亮层”,而图3并不明显。
2.2 耐蚀性分析
分别用5%的盐酸溶液和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耐腐蚀实验,测量单位面积重量变化,具体结果如(表1、2)。
通过对比表1,2数据耐蚀性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工件的单位失重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氮碳共渗件的耐腐蚀性较好。
2.3 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硬度对比曲线如图4。
通过图4数据说明边缘处的硬度值较大,越向圆心处硬度值硬度值降低。硬度值呈现了缓慢递减的趋势,这符合实验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1)通过试验发现磷化膜对氮碳共渗工艺、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磷化膜促进氮碳共渗使渗层厚度增加。
(2)通过耐腐蚀性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提高耐蚀性的主要原因:工件表面残留磷化膜;氮碳共渗后渗层组织以化合物Fe3N为主,这种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因此氮碳共渗后的工件具有抗大气、雨水及油脂腐蚀的能力。
(3)通过显微硬度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后,在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高硬度的氮碳化合物,从而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endprint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首先在60Si2Mn铁路弹条扣件表面得到一层磷化膜(Zn系),然后对试样进行氮碳共渗处理,氮碳共渗温度为500℃,保温4 h,随炉冷却。提高了基体组织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提高了疲劳强度。
关键词:氮碳共渗 磷化处理 磷化膜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075-01
1 试验方法和工艺流程
试验材料采用60Si2Mn弹簧钢试样,具体试验方案流程见图1。
1.1 磷化处理
磷化处理前首先用砂纸把试样表面的氧化皮打磨掉除去表面的油污,将配制好的磷化溶液放入水浴炉中。磷化处理结束后,把工件放在三乙醇胺溶液中浸泡。
磷化工艺流程:除油→流水清洗→除锈→流水清洗→磷化→水洗→干燥
磷化液配方:氧化锌10~15 g/L,柠檬酸5~8 g/L,磷酸30~40 mL,硝酸钠5 g/L硝酸锰2 mL
磷化工艺条件:温度:45 ℃,时间:30 min,游离酸度:0.5~1.5,总酸度:20~27。
1.2 氮碳共渗
本实验采用固体氮碳共渗工艺,首先将试样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皮处理好,然后把氮碳共渗渗剂装入铁罐中用粘土密封好,放入箱式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4 h,然后随炉冷却。
氮碳共渗渗剂配方:尿素45%、三聚氰胺5%、硅铁5%、碳化硅40%、木炭5%。
1.3 耐腐蚀性试验
腐蚀剂成分:5%的盐酸溶液、5%的氯化钠溶液。腐蚀时间为1.5 h。首先称量原始实验的重量,然后每半个小时对试样重量进行称量。腐蚀后立即用蒸馏水将试样表面的残余腐蚀剂洗干净,用脱脂棉将蒸馏水擦干净,然后用酒精擦试样的表面。
1.4 试样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然后绘成硬度变化曲线。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示意图
试样氮碳共渗后,用金相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金相组织示意图如图2、3所示。
图2,3给出了磷化处理和未磷化处理后氮碳共渗的显微组织,可见图2的氮化物层较为明显,可以看到明显的“白亮层”,而图3并不明显。
2.2 耐蚀性分析
分别用5%的盐酸溶液和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耐腐蚀实验,测量单位面积重量变化,具体结果如(表1、2)。
通过对比表1,2数据耐蚀性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工件的单位失重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氮碳共渗件的耐腐蚀性较好。
2.3 显微硬度测量
使用MHV2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值,从工件边缘向圆心处每隔一定距离打一个点,记录对应的硬度值硬度对比曲线如图4。
通过图4数据说明边缘处的硬度值较大,越向圆心处硬度值硬度值降低。硬度值呈现了缓慢递减的趋势,这符合实验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1)通过试验发现磷化膜对氮碳共渗工艺、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磷化膜促进氮碳共渗使渗层厚度增加。
(2)通过耐腐蚀性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提高耐蚀性的主要原因:工件表面残留磷化膜;氮碳共渗后渗层组织以化合物Fe3N为主,这种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因此氮碳共渗后的工件具有抗大气、雨水及油脂腐蚀的能力。
(3)通过显微硬度实验发现氮碳共渗后,在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高硬度的氮碳化合物,从而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