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平等

2014-06-10 19:25成谢军
商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经济增长

摘要:通过建立引入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本文发现中国经济具有库茨涅兹倒U曲线的特征,但还没有迎来拐点;经济增长与提高教育水平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且这种影响是持续稳定的;通货膨胀加剧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人口增长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经济开放度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控制收入差距。

关键词:库茨涅兹曲线;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收入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F014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9-16

作者简介:成谢军(1978-),男,山东菏泽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经济系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三农问题。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之道”,项目编号:2011SJB790008;江苏省社科联课题“江苏省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SYC-00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研究”,项目编号:Jsie2012yb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一现象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对收入不平等呈持续扩大趋势的一个重要解释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李实(2004)利用泰尔指数的分解,讨论了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占总差距的比重最高,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现有近7亿农村人口,日益加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教育一般来说对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可以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就是说高学历很可能意味着高收入。因此,提高教育水平也成为增加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更是把求学看成跳出农门和远离贫穷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目前的现状似乎并不能印证这一点,一方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教育能否改变收入不平等、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内在关系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

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98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作用,二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是否稳健,三是中国经济是否符合库茨涅兹U曲线的特点及其拐点是否到来。

一、文献评述

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两大问题,也是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Kuznets(1955)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表明,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差距将出现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Robinson(1976)、Anand and Kanbur(1993)进一步拓展了收入不平等的量化方法,证明U曲线是存在的。赵人伟等(1999)使用县域数据对城乡内部收入差距进行考察,未发现Kuznets倒U曲线。郭熙保(2002)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并且指出如果过度限制收入差距会损伤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认为中国也存在库茨涅兹假说。王小鲁和樊纲(2006)研究了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指出有些与增长相关的因素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并不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自然下降。陆铭、陈钊和万广华(2005)运用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即期表现为显著的反向关系,滞后一年表现为正向影响,以后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影响。同时他们认为初始收入差距扩大有可能会使经济陷入收入不均等——经济衰退——收入不均等的恶性循环。陈工、陈伟明和陈习定(2011)构建了一个世代交替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他们的主要结论是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经济增长。

近年来对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开始关注教育水平的影响。Pritchett(2001)的研究发现,教育扩张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Lopes-Acevedo(2006)讨论了墨西哥的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不同教育水平导致的不同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杨俊和张宗益(2003)通过三部门的劳动力转移来解释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认为中国经济的实际经验还不能充分支持库茨涅兹U假设,他们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不是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积累对收入差距缩小有明显促进作用。陆铭、陈钊和万广华(2005)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很小,影响的程度和方向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总体影响为收入差距会提高人均教育年限。王小鲁(2006)认为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过大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收入群体的教育机会远高于低收入群体,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反而扩大了收入不均等的程度,所以应当公平的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姚先国和张海峰(2008)讨论了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提高劳动力教育程度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教育差异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宁光杰(2009)使用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研究了教育扩张与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结论是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的解释能力较弱,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收益率很低并不利于改善收入差距,教育扩张和缩小收入差距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张淑翠(2012)的研究则表明,教育年限及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都具有非线性效应。

上述研究文献对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者对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并未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此,借鉴已有成果中合理的指标选择和测量方法,本文采用1985-2010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实证检验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经济增长的关系。

另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将经济增长作为研究的重心,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而本文研究的重心是收入不平等。为此,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在经济理论上有影响作用的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经济增长和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以便讨论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影响作用的稳健性。

二、模型构建

本文在戴蒙德(1965)发展的代际交叠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三期动态的代际交叠模型。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对构建的三期动态的代际交叠模型作如下假定:经济行为人只生活三期;当前生活的经济人不能与未出生的经济人进行交易;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举措对各代经济行为人之间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模型中,经济行为人经历三个时期,分别为少年期、年轻期和老年期。在少年期,经济行为人接受教育,形成个体的人力资本。在年轻期,经济行为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并且做出将收入分配至消费、储蓄以及养育子女(包括子女的教育)的决策。在老年期,经济行为人没有劳动收入,其消费由年轻时的储蓄、子女的赡养费以及政府转移支付来支持。

(二)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在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回归方程里,控制了收入不平等的一阶滞后项。由于理论上城市化对教育水平会有明显影响,也控制了城市化。同时,还控制了政策哑变量。

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里,由于经济增长一般会受到人口增长率、社会价格水平、经济结构的影响,控制了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和非国有化程度。此外,还控制了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一阶滞后项以及政策哑变量。

表2给出了对(1)式的回归结果,第(1)列是一个较简单的回归方程,表明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第(2)列引入了可能影响教育水平的控制变量城市化,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仍显著正相关。通过表2的第(1)列和第(2)列的敏感性检验,我们发现收入不平等与教育水平之间的正相关性是稳健的。

表2的第(3)列到第(9)列是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敏感性检验。第(3)列简单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第(4)列表明在控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一阶滞后项情况下,二者之间仍显著正相关。第(5)到第(9)列表明在控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一阶滞后项后,依次控制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和非国有化程度,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均显著正相关。综合第(3)列到第(9)列的结果,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是稳健的。

表2还表明:(1)通货膨胀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显著正相关并稳健的,这与黄智淋和赖小琼(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通货膨胀对低收入群体的掠夺效应更强,很可能使低收入群体陷入更加贫困的境界。(2)人口增长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显著负相关并稳健的,这一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这一发现,我们认为,人口增长率高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供给,目前我国人口增长仍然主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主要在农村,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村人口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城务工。尽管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从事的工作多是收入不高的体力型劳动,但获取的报酬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一方面可以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城市劳动力报酬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收入不平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

表3为对式(2)的回归结果。在简单控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滞后项后,我们首先分别检验了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接着我们在分别控制了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和非国有化程度后,分析了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当然,所有的回归分析都建立在控制政策哑变量的基础上。

表3的第(1)列表明在简单控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后,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敏感性检验,我们发现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性是稳健的。

表3的第(2)列和第(3)列在控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后,又分别控制了城市化率和人口增长率。第(2)列表明在控制城市化率后,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性虽然减弱,但t值表明仍有明显影响,且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第(3)列表明在控制人口增长率后,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依然显著正相关,同时人口增长有助于缩小收入不平等。

表3的第(4)列同时控制了城市化率和人口增长率,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城市化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都不显著,但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平等表现出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控制城市化率和人口增长率后,改变了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我们猜测可能是城市化率引起了教育水平的显著变化,或者城市化率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强的替代性。为了检验我们的猜测,在第(5)列控制了通货膨胀率,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城市化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还是不显著,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平等同样表现出负相关。在第(5)列的基础上,第(6)列去掉了控制变量城市化率,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第(5)列和第(6)列证实了我们的猜测,对此我们给出的解释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还很不合理,城市教育资源充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城市化程度的变动会引起教育水平的显著变化。

表3的第(7)列控制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开放度,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第(8)列在第(7)列的基础上去掉了教育水平,结果仍然显示经济开放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国内因素造成的,和外来因素的关联性很低。

表3的第(9)列控制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非国有化程度,结果表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85-2010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我们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加剧并存的现象。二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稳健的。三是参照库茨涅兹倒U曲线,中国经济具有倒U曲线的特征,但还没有迎来拐点。此外,我们还发现:(1)通货膨胀加剧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2)人口增长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3)城市化可能对教育水平有明显影响;(4)经济开放度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本文的政策含义主要有:第一,针对目前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即在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使中国经济顺利过渡到库茨涅兹倒U曲线的拐点之后,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第二,虽然在当前阶段,教育水平表现出对收入不平等的显著正向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当前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城市教育水平提高引起的,即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在加大。因此,政府应重视农村教育,采取适度的政策偏向,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收入不平等现象。第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待遇,重视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第四,我国目前的教育费用相对人均收入而言偏高,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为此,在当前阶段,政府应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缓解他们面临的信贷约束。第五,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同时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准备。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全社会居民都面临更高的消费约束,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收益率变得更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不利于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 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中国商界,2004(6):9-11.

[2] Kuznets,Simon Smith.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1):1-28.

[3] Robinson,S.A Note on the U Hypothesis Relat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3):437-440.

[4] Anand,S.and R.Kanbur.The Kuznets Process and the Inequal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J].Jouran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1):25-52.

[5] 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 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茨涅兹假说[J].管理世界,2002(3):66-73.

[7]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8]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4-14.

[9] 陈工,陈伟明,陈习定.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1(2):12-17.

[10]Pritchett Lant.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15):367-391.

[11]Lopes-Acevedo,G.Mexico:Two Decades of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The World Bank Pol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3919.

[12] 杨俊,张宗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及库茨涅兹倒U假设再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30-34.

[13] 王小鲁.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23..

[14]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15]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9(1):1-14.

[16]张淑翠.教育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门槛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2(2):135-140.

[17]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3):25-30.

[18]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12):25-31.

[19] D.yang.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9(5):306-310.

[20] World Bank.Sharing Rising Incomes Disparities in China.Washington D.C,1997.

[21]黄智淋,赖小琼.我国转型时期通货膨胀对收入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 117-129.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follows inverted Kuznets Curve characteristic without significant point of inflection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key variables controlled;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effect is sustained and stable; inflation further increased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can relieve income inequality;the economic openness and denationalization level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come inequa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stricting income inequality.

Key words:Kuznets Curve; economic growth;level of education; income inequality

(责任编辑:张曦)

表3的第(9)列控制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非国有化程度,结果表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85-2010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我们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加剧并存的现象。二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稳健的。三是参照库茨涅兹倒U曲线,中国经济具有倒U曲线的特征,但还没有迎来拐点。此外,我们还发现:(1)通货膨胀加剧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2)人口增长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3)城市化可能对教育水平有明显影响;(4)经济开放度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本文的政策含义主要有:第一,针对目前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即在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使中国经济顺利过渡到库茨涅兹倒U曲线的拐点之后,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第二,虽然在当前阶段,教育水平表现出对收入不平等的显著正向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当前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城市教育水平提高引起的,即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在加大。因此,政府应重视农村教育,采取适度的政策偏向,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收入不平等现象。第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待遇,重视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第四,我国目前的教育费用相对人均收入而言偏高,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为此,在当前阶段,政府应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缓解他们面临的信贷约束。第五,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同时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准备。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全社会居民都面临更高的消费约束,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收益率变得更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不利于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 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中国商界,2004(6):9-11.

[2] Kuznets,Simon Smith.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1):1-28.

[3] Robinson,S.A Note on the U Hypothesis Relat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3):437-440.

[4] Anand,S.and R.Kanbur.The Kuznets Process and the Inequal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J].Jouran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1):25-52.

[5] 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 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茨涅兹假说[J].管理世界,2002(3):66-73.

[7]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8]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4-14.

[9] 陈工,陈伟明,陈习定.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1(2):12-17.

[10]Pritchett Lant.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15):367-391.

[11]Lopes-Acevedo,G.Mexico:Two Decades of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The World Bank Pol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3919.

[12] 杨俊,张宗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及库茨涅兹倒U假设再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30-34.

[13] 王小鲁.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23..

[14]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15]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9(1):1-14.

[16]张淑翠.教育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门槛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2(2):135-140.

[17]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3):25-30.

[18]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12):25-31.

[19] D.yang.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9(5):306-310.

[20] World Bank.Sharing Rising Incomes Disparities in China.Washington D.C,1997.

[21]黄智淋,赖小琼.我国转型时期通货膨胀对收入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 117-129.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follows inverted Kuznets Curve characteristic without significant point of inflection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key variables controlled;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effect is sustained and stable; inflation further increased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can relieve income inequality;the economic openness and denationalization level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come inequa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stricting income inequality.

Key words:Kuznets Curve; economic growth;level of education; income inequality

(责任编辑:张曦)

表3的第(9)列控制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项、人口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非国有化程度,结果表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85-2010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我们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加剧并存的现象。二是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稳健的。三是参照库茨涅兹倒U曲线,中国经济具有倒U曲线的特征,但还没有迎来拐点。此外,我们还发现:(1)通货膨胀加剧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2)人口增长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3)城市化可能对教育水平有明显影响;(4)经济开放度与非国有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

本文的政策含义主要有:第一,针对目前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即在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使中国经济顺利过渡到库茨涅兹倒U曲线的拐点之后,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第二,虽然在当前阶段,教育水平表现出对收入不平等的显著正向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当前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城市教育水平提高引起的,即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在加大。因此,政府应重视农村教育,采取适度的政策偏向,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收入不平等现象。第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待遇,重视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第四,我国目前的教育费用相对人均收入而言偏高,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为此,在当前阶段,政府应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缓解他们面临的信贷约束。第五,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同时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准备。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全社会居民都面临更高的消费约束,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收益率变得更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不利于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 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中国商界,2004(6):9-11.

[2] Kuznets,Simon Smith.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1):1-28.

[3] Robinson,S.A Note on the U Hypothesis Relat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3):437-440.

[4] Anand,S.and R.Kanbur.The Kuznets Process and the Inequal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J].Jouran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1):25-52.

[5] 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 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茨涅兹假说[J].管理世界,2002(3):66-73.

[7]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8]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4-14.

[9] 陈工,陈伟明,陈习定.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1(2):12-17.

[10]Pritchett Lant.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15):367-391.

[11]Lopes-Acevedo,G.Mexico:Two Decades of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The World Bank Pol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3919.

[12] 杨俊,张宗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及库茨涅兹倒U假设再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30-34.

[13] 王小鲁.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20-23..

[14]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15]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9(1):1-14.

[16]张淑翠.教育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门槛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2(2):135-140.

[17]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3):25-30.

[18]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12):25-31.

[19] D.yang.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9(5):306-310.

[20] World Bank.Sharing Rising Incomes Disparities in China.Washington D.C,1997.

[21]黄智淋,赖小琼.我国转型时期通货膨胀对收入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 117-129.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follows inverted Kuznets Curve characteristic without significant point of inflection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key variables controlled;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effect is sustained and stable; inflation further increased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can relieve income inequality;the economic openness and denationalization level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come inequa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restricting income inequality.

Key words:Kuznets Curve; economic growth;level of education; income inequality

(责任编辑:张曦)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经济增长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加快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