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2014-06-10 13:21史本叶李泽润
商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VAR模型制造业

史本叶 李泽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关键词:国际垂直专业化;制造业;产业升级;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141;F12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0-14

作者简介:史本叶(1979-),男,吉林集安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李泽润(1990-),男,福建福清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ZD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JL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790154;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0JQB11;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资助。

一、引言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深入到产品内部的各个工序和环节,垂直专业化分工(Vertical Specialization)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纳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产品内的垂直分工为发展中国家在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基础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同时也为它们通过在产品内分工这一系统内进行产业升级,从而谋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现实机遇(卢锋,2004)。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囿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环节,在全球价值产业链条中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发达国家制定和推行的“再工业化”和“回归制造业”战略,也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加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能够促进我国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发挥,可以改变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条中的位置。

学者大多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的作用是积极的,如Feenstra和Hanson(1995,1999)通过把传统的H-O模型扩展为国际生产分工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后获得技能升级的原因。Memedovic(2004)的研究表明亚洲“四小龙”利用垂直专业化分工所提供的机遇,在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东盟、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进行合作过程中,通过实施“三角制造策略”(Triangle Manufacturing Strategy)走出了一条加工组装—设备制造—自主品牌研发的产业升级道路。Amighini(2005)对中国信息通讯技术产业(ICT)进行了研究,认为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使中国从技术扩散中获益,推动了中国产业升级,中国实现了此类行业从简单的进口产品组装向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转变,并成为世界三大出口国之一。Jabbour(2005)的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可以成为技术扩散的途径,通过这种技术扩散可以有效促进分工接受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从产业层面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发现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通过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分工对价值链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该研究认为我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的位置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越和李荣林(2011)使用中国2003-2008年的工业行业数据,从国际生产分割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互动关系的结论。张会清和唐海燕(2011)通过1995-2008年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水平,并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技术升级效应。

但是,也有学者对垂直专业化的影响提出了质疑,认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可能进入了比较优势的分工陷阱,从而被动地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阻碍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Lall等(2005)指出处于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由于过度依赖纺织品的出口,因此在全球的价值链条中停留在低端环节。姚洋和张晔(2008)指出由发达国家主导着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可能使我国企业长期被锁定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生产环节。刘志彪和张杰(2007)、孙景蔚和李淑锦(2008)等,在对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纵观已有的研究,从内容上看,多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影响机制和路径选择为主,而实证研究较少;由于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缺乏连续性,众多研究难以形成连续、准确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从实证研究的方法上看,多以两种方法为主:一种是采用多个相关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另一种是利用制造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分析。这两种方法不能提供变量间的动态特征信息,即不能反映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冲击给制造业所带来的动态影响。本文采用前后向推算的方法,对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重新测算,平滑后得到1992-2008年我国制造业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endprint

二、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产业升级效应

垂直专业化分工格局下的产业升级,是企业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赵林海、李宏生,2008),其实质是制造业产业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发展顺序不断演进,或由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需要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来进行二次加工和出口,这就使得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流入国内,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而这三个方面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所必备的因素。

1.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资本积累效应。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产业的发展,而生产要素的积累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作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资本的积累便成为影响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出口是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将国内部分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换,获取国内市场短缺的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资本积累。因此,可以说出口贸易的发展决定了一国资本的积累。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兴起后,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和不同区段可以分布到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各国参与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得到了更多参与生产的机会。一国可以出口本国相对充裕的产品,获得资本积累,换取本国相对短缺的产品,优化国内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2.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化的重要力量,垂直专业化分工带来技术的主动与被动扩散。首先,发达国家将产品的某些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防止价值链条上企业竞争力的下降而影响整个链条,发达国家会主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或研发援助。其次,发达国家出口的中间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在生产中学习,在挖掘产品内涵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学中干”和“干中学”的过程中,吸收到技术被动扩散的成果。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这种同生共存关系及其潜在的“双赢”互利机制,为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价值链上进行主动的技术溢出和技术援助提供了动力,为参与分工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谋求自身的产品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孙景蔚、李淑锦,2008)。

3.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劳动力结构变动效应。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由于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其研发能力和高端产品制造业比较发达,因此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生产质量,发达国家在承接制造工序的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培训熟练工人,这就为后发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而提升产业的生产效率。Ngo Van Long(2005)的研究认为外包通过对低工资国家员工培训,进而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使承接国企业获益。因此,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的贸易在促进技术流通的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工人和研发人员,这有利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

(二)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抑制效应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人们也应该看到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产业升级的逆向经济效应。首先,垂直专业化分工加大了各国经济的波动性和产业风险。垂直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全球产品价值链条,使得参与分工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分散于全球各地的产品生产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增加了各国经济的波动性和企业的风险。一国的经济波动或是价值链条中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竞争力下降,则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其次,垂直专业化可能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锁定效应”。在发达国家主导和支配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形势下,其对要素区位的偏好和对垄断地位的维持,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当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较大时,跨国公司就只会将一些简单的组装加工工序外包给对方(Helpman & Grossman,2005),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业被动地处于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阻碍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最后,垂直专业化分工还可能导致一国过度依赖某些产业和国外市场,当遭遇成本上升和外需下降时更易受到外部冲击,产业体系比较脆弱。另外,自主创新不足也容易导致产业转型升级出现困难。

三、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测度

目前,我国已公布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共8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其中1990年、1992年和1995年为33部门,1997年为40部门,2000年为17部门,而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为42部门。首先,根据《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修订三)》(SITC Rev3)中的分类标准,按SITC Rev3中的三位组编码将贸易商品分别对应到我国的投入产出表中的各部门,得到SITC Rev3 与我国行业的对应关系。其次,由于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中统计的部门数目有差异,且国家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在时间上不具有连续性、年份间隔较长,需要对空缺投入产出表的年份进行划分来推算出该年的垂直专业化指数。

本文以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这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年表,将其它缺失投入产出表的年份按基年表的分类来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为了保证各年计算得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合理性和准确性,按三种分类标准对1992-2008年间的17个年份进行划分。划分标准见表1,其中投入产出表来自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网站(http://www.iochina.org.cn),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需要强调的是,由于1995年及之前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只给出了净出口的数据,而没有对进口值和出口值分别进行统计。因此,本文按照SITC Rev3从COMTRADE数据库中对1992年和1995年的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对应加总,统计得到相应部门的进口商品值和出口商品值;按照上述三种不同分类标准,运用MATLAB软件对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绘制成VSS指数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我国总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92-2008年间中国出口贸易中来自外国提供的中间产品的比重增长了一倍多。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断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尤其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进程呈现不断深化的趋势。endprint

四、实证研究

(一)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使用各年制造业的产出值占GDP的比重来替代制造业的产出,以MI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而衡量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指标,则采用本文第三部分按标准Ⅲ所计算得出的平滑后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VSS来表示。本文选取1992-2008年作为样本的时间区间,运用Eviews60对整个实证研究过程进行计量处理和运算。

从图2来看,由于变量序列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小,所以VAR模型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当在本期给VSS一个正的冲击后,MI在前4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即VSS对MI在前4期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在第4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收敛,正向拉动作用逐渐减弱。收敛后的脉冲响应函数依旧位于水平线的上方,可以看出虽然VSS对MI的作用在第4期后逐渐减弱,但这种作用依旧是正向的、积极的。这表明当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受到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会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同向的冲击,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这种冲击在短期内的效果显著性较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效果减弱,但依旧会是一种正向的冲击,不会对制造业带来负面的和消极的影响。

由于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需要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使得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流入国内,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在初期,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本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随着产品和分工流入国内制造业,由于国内对这些流入的生产要素具有稀缺性,因此高端生产要素的不断进入可以显著且快速地推动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国大量生产要素的流入,造成国内制造业对这些高端生产要素趋于饱和。这就使得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出现了边际报酬递减,即某一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当到达一定产值后所生产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参加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逐渐减弱。虽然相对于先前的影响来说,生产要素出现了边际报酬递减,但依旧会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的效果没有先前的显著。因此,通过VSS对MI的脉冲响应函数所分析得到的结果是符合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果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从研究的政策含义上看,人们有必要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快速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同时,应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初期阶段利用发达国家所带来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把握住分工伊始的良好时机,推动制造业产业的资本积累、技术升级和劳动力结构优化,促进制造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进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我国要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积极通过承接外包、外商直接投资、共同生产等方式融入到国际生产和分工的体系中,利用溢出效应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占据国际分工中某一区段或环节生产和加工的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逐步向核心环节延伸,在国际产品价值链的高端保有一席之地。

第二,加强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学习、模仿效应,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效仿,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需的巨大投入,而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另一方面,企业在效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研究和创新能力,创建充满活力的科研孵化体系,由内而外地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涉及到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环节,国家应通过财政支持等途径创立激励机制来加强企业的效仿和自主创新力度。

第三,随着欧美经济复苏,其制造业回归及“再工业化”势头日趋明显,并逐渐从经济主张变为政策行动。作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比较优势,我国的制造业应紧密跟踪欧美制造业回归动向,积极做好应对策略。如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制造业,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等。

第四,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如警惕我国制造业有可能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发展趋向;在扩大中间产品进口的同时也应重视国内中间产品的生产能力;盲目引入先进技术导致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失衡;等等。

参考文献:

[1]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 2004(4):55-82.

[2] Feenstra R.C., Hanson G.H.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R].NBER Working Paper, No.w5121, 1995.

[3] Feenstra R.C., Hanson G.H. 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 High-technology Capital on Wages:Estimates for the United States,1979-1990[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114:907-940.

[4] Memedovic O. Inserting Local Industries Into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R].UNIDO Working Paper, 2004.

[5] Amighini A.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ICT Industry [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5, 2(2): 203-219.endprint

[6] Jabbour L.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on Technology Spillovers[C].4th Europaeum Economic Workshop, University of Bologna. 2005.

[7]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 2006(5): 12-21.

[8]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81-93.

[9] 高越,李荣林.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12): 14.

[10]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6): 10.

[11]Lall S., Weiss J., Zhang J. Regional and Country Sophistication Performance[J].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Discussion Paper, 2005, No.23.

[12]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 2008(2): 67-82.

[1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 GVC 与 NVC 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7(5).

[14]赵林海,李宏生.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15]Ngo Van Long. 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14):297.

[16]Grossman G. M, Helpman E. 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 135-159.

[17]Hummels D., Ishii J, Yi K. M. The Nature and S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s the main form of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has increasingly apparent impacts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building 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the paper also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y use of time-series data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2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manufacturing, and this upgrad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at the beginning; although the effect is gradually weakened over time, but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upgrading effect still remai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VAR model

(责任编辑:关立新)endprint

[6] Jabbour L.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on Technology Spillovers[C].4th Europaeum Economic Workshop, University of Bologna. 2005.

[7]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 2006(5): 12-21.

[8]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81-93.

[9] 高越,李荣林.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12): 14.

[10]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6): 10.

[11]Lall S., Weiss J., Zhang J. Regional and Country Sophistication Performance[J].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Discussion Paper, 2005, No.23.

[12]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 2008(2): 67-82.

[1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 GVC 与 NVC 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7(5).

[14]赵林海,李宏生.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15]Ngo Van Long. 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14):297.

[16]Grossman G. M, Helpman E. 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 135-159.

[17]Hummels D., Ishii J, Yi K. M. The Nature and S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s the main form of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has increasingly apparent impacts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building 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the paper also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y use of time-series data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2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manufacturing, and this upgrad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at the beginning; although the effect is gradually weakened over time, but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upgrading effect still remai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VAR model

(责任编辑:关立新)endprint

[6] Jabbour L.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on Technology Spillovers[C].4th Europaeum Economic Workshop, University of Bologna. 2005.

[7]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 2006(5): 12-21.

[8]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81-93.

[9] 高越,李荣林.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12): 14.

[10]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 2011(6): 10.

[11]Lall S., Weiss J., Zhang J. Regional and Country Sophistication Performance[J].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Discussion Paper, 2005, No.23.

[12]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 2008(2): 67-82.

[1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 GVC 与 NVC 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7(5).

[14]赵林海,李宏生.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15]Ngo Van Long. Outsourcing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14):297.

[16]Grossman G. M, Helpman E. 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 135-159.

[17]Hummels D., Ishii J, Yi K. M. The Nature and S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s the main form of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has increasingly apparent impacts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building VAR model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the paper also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by use of time-series data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2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manufacturing, and this upgrad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at the beginning; although the effect is gradually weakened over time, but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upgrading effect still remai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VAR model

(责任编辑:关立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VAR模型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