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日照 250014)
恽寿平和他的没骨花卉
杜杰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日照 250014)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面貌的新的没骨花鸟画技法。本文将从他的生活经历、舍山水而工花鸟、开创“没骨”派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论证,解析解析恽寿平独特的艺术风格。
生活经历;舍山水;没骨花卉
恽寿平原名恽格,字寿平,他的别号极多,“南田”、“南田草衣”、“南田老人”、“南田小隐”等比较常用。恽寿平是清初有突出成就的画家之一,他的山水、花卉都很擅长,诗文、书法造诣深厚,他的诗书画别誉为“南田三绝”,对清代绘画有相当大的影响。他独创的“没骨花卉”,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有起衰之功”(方熏《山静居画论》)。所谓“近日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而户户正叔(南田,恽寿平号,正叔,恽寿平字),遂有常州派之目”。
恽寿平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八岁即能“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可见他天资聪颖过人。他的堂伯父恽厥初、恽本初、堂叔父恽于迈都是明末清初有学问、有节操的知名之士,这些长辈对恽寿平的思想、艺术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恽本初是明末山水名家,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上,亦是有独创性的见解和成就的。恽日初、恽于迈均能作枯笔山水,恽寿平从小接受他们的指导,在绘画上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恽寿平的一生都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可以说经历了将近大半个17世纪。恽寿平出生时,明皇朝在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击下,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他的童年正是在这种“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的时代环境中度过。恽寿平从14岁开始,就在兵荒马乱中随着父亲流亡于浙、闽、粤间,经历了几个南明政权的覆亡,并且亲自参加了抗清的武装起义,亲历了“矢石交体肤,杀声动天地,士卒多勇敢,大将亲援袍”的壮烈场面,也经历了城破后的野蛮屠城。浙闽总督陈锦攻克建宁,恽寿平与父亲离散,由于妓院又被陈锦之妻收为养子,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陈锦死后,恽寿平随陈锦之妻扶柩还乡,在杭州灵隐寺碰巧遇见父亲,经寺僧用计父子终于团聚,重归故乡。
恽寿平早期主攻山水,后来转画花鸟,他以徐崇嗣为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创了独特的“恽派”花鸟。
恽寿平为什么舍山水而以花卉为主呢?张庚《画征录》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好画山水,力肩复古,及见虞山王世谷,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恽寿平与王石谷结交甚早,感情深厚,早年的笔墨风格也很相似,但当时大家都以售画为生,画坛竞争很是激烈,各种门户、派别的斗争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原因却是最主要的。而王石谷早在顺治八年,就已经成为王鉴的弟子,次年,又成为王时敏的弟子,由于两位画坛领袖的推许引荐,王石谷仅30出头便名动公卿。在这样的情况下,恽寿平的山水怎能与之抗衡来维持生计呢?所以,恽寿平迫于形势,另寻出路,是时所必然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恽寿平与王世谷订交之后就完全舍弃了山水,我们从传世作品上看,恽寿平自少至老未曾间断过画山水,《故宫名扇集》中有一幅《茶山图》扇面就是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精品。
《画征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恽寿平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常有“摹北宋徐崇嗣法”、“仿徐崇嗣设色”等,可见徐崇嗣的没骨画在他的心中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他对许崇嗣并不是一味的临摹,首先他是在继承前人学习今人中下大力气,他不单对宋人的院体花鸟和元人的水墨花鸟名作反复临摹,还对明代的文征明、沈周、唐寅等一一认真研究学习,同时与同时代的王武,唐荧,他也虚怀若谷的请教。其次,他“别开径路”、“笔思转新”,他认为前人的技法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运用,要独立思考,比较各家长短,他认为“黄荃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撤可得”。因此他作画时摒弃墨线勾勒,直接以颜色描绘物象,舍弃了宫廷绘画脂粉华丽之态,在准确造型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水和色,创“色染水晕”之法,给人一种有清润、雅致活泼的感觉。再次,他注重写生,坚持以形写神。他常对花临写,为花留影,每画一花,必折一枝插入瓶中,反复观摩,而且他还经常出门到外地写生,对各种花卉的形、态、神、色,都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分析研究,还各种花卉的本色。但他的师造化并不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而是注重对花卉的审美感受。他曾经说过:“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可见他在对待“形”“神”关系上的态度,才使得他的花卉“绰约便娟,因风拂舞,乍低乍扬,若语若笑”。恽寿平的没骨花在继承前人设色、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发挥,“一变浓丽习时”而宗尚淡雅的基调,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面貌的“恽派没骨”。
作为常州画派开派人物的恽寿平,既善于学习继承古代优良统,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注重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并融入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开创的“没骨”花卉,以高超妙逸的格调,艳而不俗的气质,清润雅致的设色以及富有文人画的情调与韵味,开辟了清初没骨新风,并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1]杨臣彬.恽寿平[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2](清)张庚.国朝画征录[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叶鹏飞.南田遗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J222
A
1005-5312(2014)08-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