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暖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是每一个家庭的梦想。这个梦想,十年前写入《盐田区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写入盐田区政府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盐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十年后的今天,盐田人民的教育梦,通过“化小为精、以特创优”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路径,化为了全区学校 “校校标准化,校校信息化,校校有特色,校校上等级,校校绿色学校”的美丽现实。
落实“两个为主”,外来工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规定,盐田区按照“一个不能少”的工作要求,积极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将非户籍学生教育统一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兴建新学校、改造旧校舍、调整教育布局等办法,充分挖掘学位潜力,满足了辖区所有适龄儿童的就读学位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非深圳户籍学生10426人,占该段学生总数的7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同时做到在免费就读、评优、入队、入团、分班、转学等方面与户籍学生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追求“十个一样”,义务教育学校实现高位均衡
盐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提出“全区均衡,校校优质”的总体目标,具体达到“十个一样”: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生均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好,学生不分户籍一样就读公办学校,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发展,学校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为此,该区加大教育装备投入,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全面完善和更新中小学设备设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科学调整办学布局,教育发展重心向薄弱片区倾斜。尤其是在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方面,该区通过均衡配置与培养交流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该区评选第三届“区名师”时,相对薄弱的盐梅片区教师只占23%;2011年,评选第五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比例提高到32%;2013年,评选第六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已占到39.5%。
坚持“一校一特色”,在均衡基础上实现优质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要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一模一样。盐田区选择“从均衡到特色,从特色到优质”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努力形成全区科技、英语、艺体、绿色文明等素质教育特色,一方面鼓励全区学校因校制宜,个性办学,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该区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如区外国语小学、外国语中学的英语教育特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田东中学开展“雅礼”教育荣获“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称号;东和小学被认定为市武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海涛小学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称号;田心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国家级写字实验学校;乐群小学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优秀学校;林园小学艺术体操队多次扬威省内、国内赛场;中山纪念学校已成为省内和港澳台地区许多人慕名访问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是每一个家庭的梦想。这个梦想,十年前写入《盐田区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写入盐田区政府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盐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十年后的今天,盐田人民的教育梦,通过“化小为精、以特创优”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路径,化为了全区学校 “校校标准化,校校信息化,校校有特色,校校上等级,校校绿色学校”的美丽现实。
落实“两个为主”,外来工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规定,盐田区按照“一个不能少”的工作要求,积极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将非户籍学生教育统一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兴建新学校、改造旧校舍、调整教育布局等办法,充分挖掘学位潜力,满足了辖区所有适龄儿童的就读学位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非深圳户籍学生10426人,占该段学生总数的7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同时做到在免费就读、评优、入队、入团、分班、转学等方面与户籍学生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追求“十个一样”,义务教育学校实现高位均衡
盐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提出“全区均衡,校校优质”的总体目标,具体达到“十个一样”: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生均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好,学生不分户籍一样就读公办学校,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发展,学校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为此,该区加大教育装备投入,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全面完善和更新中小学设备设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科学调整办学布局,教育发展重心向薄弱片区倾斜。尤其是在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方面,该区通过均衡配置与培养交流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该区评选第三届“区名师”时,相对薄弱的盐梅片区教师只占23%;2011年,评选第五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比例提高到32%;2013年,评选第六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已占到39.5%。
坚持“一校一特色”,在均衡基础上实现优质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要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一模一样。盐田区选择“从均衡到特色,从特色到优质”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努力形成全区科技、英语、艺体、绿色文明等素质教育特色,一方面鼓励全区学校因校制宜,个性办学,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该区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如区外国语小学、外国语中学的英语教育特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田东中学开展“雅礼”教育荣获“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称号;东和小学被认定为市武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海涛小学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称号;田心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国家级写字实验学校;乐群小学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优秀学校;林园小学艺术体操队多次扬威省内、国内赛场;中山纪念学校已成为省内和港澳台地区许多人慕名访问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是每一个家庭的梦想。这个梦想,十年前写入《盐田区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写入盐田区政府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盐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十年后的今天,盐田人民的教育梦,通过“化小为精、以特创优”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路径,化为了全区学校 “校校标准化,校校信息化,校校有特色,校校上等级,校校绿色学校”的美丽现实。
落实“两个为主”,外来工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规定,盐田区按照“一个不能少”的工作要求,积极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将非户籍学生教育统一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兴建新学校、改造旧校舍、调整教育布局等办法,充分挖掘学位潜力,满足了辖区所有适龄儿童的就读学位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非深圳户籍学生10426人,占该段学生总数的7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同时做到在免费就读、评优、入队、入团、分班、转学等方面与户籍学生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追求“十个一样”,义务教育学校实现高位均衡
盐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提出“全区均衡,校校优质”的总体目标,具体达到“十个一样”: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生均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教育质量一样好,学生不分户籍一样就读公办学校,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发展,学校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为此,该区加大教育装备投入,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全面完善和更新中小学设备设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科学调整办学布局,教育发展重心向薄弱片区倾斜。尤其是在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方面,该区通过均衡配置与培养交流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该区评选第三届“区名师”时,相对薄弱的盐梅片区教师只占23%;2011年,评选第五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比例提高到32%;2013年,评选第六届“区名师”时,盐梅片区教师已占到39.5%。
坚持“一校一特色”,在均衡基础上实现优质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要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一模一样。盐田区选择“从均衡到特色,从特色到优质”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努力形成全区科技、英语、艺体、绿色文明等素质教育特色,一方面鼓励全区学校因校制宜,个性办学,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该区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如区外国语小学、外国语中学的英语教育特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田东中学开展“雅礼”教育荣获“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称号;东和小学被认定为市武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海涛小学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称号;田心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国家级写字实验学校;乐群小学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优秀学校;林园小学艺术体操队多次扬威省内、国内赛场;中山纪念学校已成为省内和港澳台地区许多人慕名访问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