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科 黄潇潇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考察访谈法,对重庆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调查,以此来揭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农民体育 实施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知识传播的前沿力量,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因此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他们对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作用不容小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农村体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体育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宣传、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健身,普及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的养成。所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途径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的关注。
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现状
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后发现农村青壮年如今大多数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一场二台”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的业余爱好,但由于篮球、乒乓球带有一定技术含量,一般需要2人以上才能操练。特别是篮球,更需要技战术和身体对抗,显然不适合在老年农民中大范围开展,因此具有较大局限性,实际使用的效率偏低。当前农民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还表现在普遍缺乏有效的体育健身之道,以为活动就是健身养身,不懂何为科学运动、科学健身。相关部门只重“建”不重“管”,只重视体育设施建设而忽略体育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等。近几年,各地都加大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在城区,真正能在人口基数庞大的农村发挥作用的很少。所以,各级政府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除设施建设外,应当在农村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防止这一惠及9亿农民的体育惠民工程成为“空架子”。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建设几个体育场馆设施,化解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力图通过基本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带动乡镇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促进乡镇农村体育骨干的培养,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而使之成为农民强身健体、更新体育消费观念,开发乡村体育的人文资源,发展农村休闲体育的有效载体。
三、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重庆市3个村随机抽样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169名村民中,大多数几乎没有健身行为。把健身作为日常生活内容,并注重质量的村民屈指可数。没有任何体育健身活动的农民占到调查总人数的66.9%,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老百姓的闲暇时间增多,有了充分支配自己劳余时间的权利。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们耕耘劳作之余,除了做家务外,往往喜欢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3]。除此之外看电视、会客聊天也占去了他们劳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见表2。对体育健身活动的了解完全不知或略知一二,但对其并不重视的占去调查人数的76.3%,见表3。由此可见,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政府努力改善农村体育环境,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绝大多数农民依旧不去体育健身的原因应该在农民自身上寻找,这可能与农民的体育健身态度淡漠与健身知识缺乏有关[4]。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影响,依然存在着“蹦蹦跳跳,跳不出粮、棉、油”的狭隘思想,“天天劳动,无需运动”的体育观念更是根深蒂固[5]。
四、大学生实践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实施途径的设想
(一)加大鼓励大学生参加农村社会活动实践的力度。从上至下的推出新举措,借鉴成功经验,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将大学生实践纳入评先评优、德育分以及社会实践分的评分体系中。推动更大范围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中。
(二)继续加大培养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他们的组织竞赛能力及裁判工作。使大学生村官们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农村体育活动指导员,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辅助当地群众体育开展。
(三)大学生通过自身知识在农民群众中多次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宣传体育健身的含义及重要意义,指导健身方法等。使农民群众懂得健身的意义和方法,自愿的进行体育锻炼,内化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四)在农民的闲暇时间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场地及器材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让农民群众远离麻将桌和电视机,合理的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领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Z].2006.3.
[2] 苗佳.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184-184.
[3] 王科明.影响辽宁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1-12.
[4] 储亚娟.农民体育健身行为实现的内化力挖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5):33-37.
[5] 李晓冬.农村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