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与两会那些事儿

2014-06-10 19:53
食品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农村

每个人都离不开吃,区别在于关注点不同。 过去生活贫苦,以饱为准,所以几乎谈不到食品安全,有些变质的、不好吃的食物也不舍得扔掉;。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吃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味,鱼翅、燕窝、鲍鱼已经不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但美食追求过后,人们发现了自己最应该重视的问题,就是健康,美食再好,如果对健康无益,也会有所考虑。这些意识的转变是素质提高的体现,随着人们懂得越来越多、信息流通的越来越顺畅,人们从关注美食转到了关注食品安全。 因为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自己的健康,切实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感,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我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近些年,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神经,同时也挑战着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底限。据媒体做的近五年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调查统计, “食品安全问题”四次入围,并且以每年排位递增的趋势逐渐靠前,终于,今年两会,食品安全问题以40万选票的支持率、力压群雄之势,挤进前三甲,成为继“社会保障、反腐倡廉”之后,网友关注的第三大问题。

直线上升的关注度

食品安全问题与两会缘来已久,早在2010年,有记者在两会上问人大代表、某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如何看待毒奶粉、毒豇豆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出现。代表答曰:这么敏感的问题,你问我干什么?那时候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当时被定性为敏感问题,因此,鲜有代表愿意发言。

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表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委员代表密集的提及。

在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首度成为网民关注的十大问题之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现在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王岐山说,现在好东西多得很,吃起来却有点不大放心。现在已经不是说有没有吃、够不够吃、有没有花样,而是怎么吃才能放心的问题,“越白的面还越不踏实,亮晶晶的大米也不踏实”。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佑康集团董事长戴天荣如此描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内在需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强,但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据某权威媒体调查,近五年,在网民关注的十大问题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排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在网民关注的十大问题之内,然而,在2011年、2012年,食品安全问题排名第九,到2013年排名第七,到今年,已经跃居第三。

“从当初在两会上问及食品安全问题被代表委员定性为‘敏感问题到如今各人大代表委员对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纷纷献计献策,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领域内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宽松宽松。”食品行业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前几年,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时,少数专家学者表示只是说的那么严重,实际并没有那么严重,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真想要远比曝出来的严重的多、多得多!”,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原高级工程师谢华民告诉记者,这就像公安机关破案,发生的案件并非能百分百全破,被曝出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那时候的食品安全事件便是如此,报道的少并不能表示发生的少。如今,舆论环境宽松了,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公众的透明度也增加了。

“源头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样化,激素豆芽已经攻占农贸市场,其他肉冒充牛羊肉的情况也并非罕见新闻,如今,从农村到城市,从原料到成品,人们似乎对食品带来的安全感越来越低,若说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貌似已经不能准确的划分。百度输入关键词“食品安全+重灾区”,相关新闻也是不胜枚举,像三小——即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保健品和猪肉、非法添加剂、农村市场等等,甚至今年两会代表带来了注水大米让人们大开眼界。“从以往公安机关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侦破案件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只有我们想不到,造假者为了利益会绞尽脑汁的‘创造”。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尤其在今年两会期间,关注农村食品安全、杜绝食品源头上的污染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

“我认为,食品安全不是监督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应从源头上控制……”在本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王银香作大会发言时说到,如今,土壤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已经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万事万物来源于土地,万事万物回馈于土地”。王银香谈到,做为土地不安全,最后各种食物想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食品安全应首先考虑土地的安全,“这是根!” 为此,王银香建议,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评估要落到实处,如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等使用的品种及其限量、标准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强制性的生产规范。

同样,黑龙江代表所提出的“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从源头抓起”的建议与王银香的如出一辙,作为国家大粮仓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是代表们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所谓源头上的食品安全就是“土壤没有污染,空气没有污染,水没有污染,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让蔬菜水果自然生长成熟,用的都是有机肥料,连土地都经过有机认证,真正从根源上杜绝了污染。”

相对于城市,农村成为造假制假售价行为的多发地。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长李伟表示,食品监管在农村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食品“以假乱真”现象在农村演绎的淋漓尽致: “过年回农村老家的时候,看到了农村市场的一些食品问题,非常担忧。”李伟说,在农村的集市上,一些小糖烟酒店甚至超市贩卖低质、过期、山寨食品,“娃恰恰”、“康帅傅”、“恩念”产品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

谈到食品安全,李伟认为,食品安全是被生产出来的,更是被监管出来的,监管部门应该把目光放在农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

李伟建议,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了在节日进行突击检查外,更应该使监管常态化,“以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系统为抓手,让消费者可以查询到食品的生产、流通信息。”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议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打击保护伞。在他看来,这几年国家的大力整治和集中宣传,大城市的食品安全情况有所好转,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农村,由于种种内外条件限制,当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海相当薄弱,假冒产品、伪劣食品等一系列威海农村百姓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因此,必须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惩治力度,建立完善问责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治标不治本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查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有相关食品问题发生时一段时间内的突击检查确实斩获颇丰,但是相应问题并未因此遏止,而是呈现风头过后,“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态势。对此,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佑康集团董事长戴天荣呼吁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与之有同样声音的代表委员也不在少数。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原高级工程师谢华民关注地沟油已经很长时间,在她看来,地沟油久治未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长效机制。2010年7月出台的有关文件,看不出源头控制、全国统一监管的计划,而是让各地“县长负责制”。地沟油全国流窜,某地方政府捣毁了本地的地沟油窝点,并不意味着本地的餐桌上不会有地沟油。2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德外花虎沟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视察时,就向介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北京市市政管委负责人询问北京市废弃油脂的处理情况,并询问经市场化运作的废弃油脂有没有去搞麻辣烫。这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共鸣,也不乏体现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地沟油本应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东西,哪怕是贫困人口也不应该食用,可是现在竟然不时地出现在公共食用场所,我们吃的街边小吃、去的小饭馆、吃的麻辣烫等等,都不敢保证没有地沟油的出现,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如此没有安全感,更何谈幸福感?”在谢民华看来,地沟油是万万不能被容忍的,可是却从未从根上得以解决,一直以来的处理方式也是治标不治本。“公安机关打掉多少个炼制地沟油的黑团伙,这确实能够震慑犯罪,但是不能从源头上杜绝,如果不能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地沟油的管理将始终处于治标不治本的往复循环中。”

据资料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也曾经有过类似我们今天的处理模式——变成食用油,返回餐桌。但是没多久,政府就不让这么干了。但是简单的禁止肯定是禁不住的,因为暴利原因,没人愿意停下来,所以也禁不住。那么日本政府就动了脑筋,购买地沟油,然后对地沟油进行化学改造,把地沟油变成了生物燃料,而且政府的收购价绝对要高于地沟油贩子的收购价,所以大量的地沟油就统统流进了生物燃料加工厂,制造成了燃料,这样就把地沟油变成了一个科学的产业链,既不再危害社会,又创造了就业机会。当然,在日本政府的严格监督下,地沟油制造出的燃料也是合乎标准并且环保的。

目前,经过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强力打击,捣毁了众多大大小小的窝点,摧毁了多个黑链条,抓捕、判刑了一批犯罪分子,极大地遏制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犯罪行为。但是,餐厨垃圾、食品厂废油、屠宰场下角等地沟油源头,政府不下大力气全控制,做不到源头全控制、最终去向可追溯,地沟油的死灰复燃,只是时间问题。据报道,今年1月初,深圳又出现了特大地沟油窝点被查的新闻,据媒体报道,这次捣毁的地沟油销售窝点共查获272桶,约4000公斤,这些地沟油被贴上了证明身份的“金龙鱼”标签,流向了人们的餐桌。

“在整顿治理例如地沟油等的这些地下产业链时,不要一味只是禁止和罚款,这么大的行业产业链,禁止是肯定禁不了的,因为这个产业链是由利益链连在一起的,很牢固很坚韧,要想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就要做好引导和改造,像日本政府一样,通过政府的良性介入,对这个行业进行改造,把有害的产业链转变为健康的产业链,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一业内人士表示。

重法典、可追溯

目前对食品犯罪的惩治力度过轻,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提高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推行食品追溯制度”的措施被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多次提出。在关于提高农村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案中,华泽集团吴向东就表示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惩治力度,建立完善问责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在吴向东看来,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不应只抓“终端”,还应该打击保护伞,打击那些利用职权给制假、售假犯罪分子提供保护、谋求私利的地方保护伞。“这件事我从去年就开始关注,通过对发生在我身边的很多案例研究,我发现对制假、贩假等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件,通常内部立案时有两千多起,能逮捕的只有两百多人,再往下,发现绳之以法的只有二十多人,而且常常是前脚抓人,后脚求情的就来了,”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周善红也提出提高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打击力度。现行法规规定最高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罚款的上限太低,处罚力度不够。 “因此,应该提高法律的严厉程度和打击力度,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到贩毒吸毒的犯罪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并作出严厉的惩罚。”周善红表示,要从法律上明确对食品安全罪的犯罪分子用重典,提升食品安全罪的犯罪成本,要让那些违法者不敢冒险。

我国《食品安全法》自 2009年 6月 1日起实施,施行以来,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行为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刑事责任。 2011年12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了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研讨会,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对加快食品安全地方立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务院高度重视乳品安全问题,修订了乳品食品安全标准,加大了乳品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早在2012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阿不都拉、周晓光、曹朝阳、朱国萍、左延安、王瑛等 181位代表提出 6件议案,建议修改《食品安全法》;张庆伟等 32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乳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代表议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总结监管体制机制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做好准备。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预计今年年内正式出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副司长陈传意介绍,我国去年启动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修订草案,去年10月报送国务院审议,这部法律今年有望出台。

据了解,这部法律加大了对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也增加了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法律责任。同时,今年食药总局也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让所有的企业都建立可追溯体系,就是说,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要能找得到主。据透露,将首先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酒类(主要是白酒)推行该制度,然后在全国逐步推开。今年还将推行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陈传表示,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委托企业高管里的一个专人,这个人就是“质量安全受托人”,此人要对公司原辅料的进厂、索证索票、检验、记录等层层把关签字;在生产加工环节、出厂检验、最后销售流向等每一个环节,也需要这个专人把关签字放行。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成都市利用大数据追根溯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