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分析

2014-06-09 14:19唐晓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药物性中成药西药

唐晓辉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凉山 615000

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分析

唐晓辉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凉山 615000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规律。结果:38%超过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88%西药导致,12%中成药导致。在西药中,抗肿瘤药物占68.2%;中成药中,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占66.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发热等症状,且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为ALT、AST、ALP及CGT值升高,直接或间接胆红素。结论:通过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掌握其规律,可促进其治疗措施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规律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药物或代谢物会产生毒副性反应,或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导致肝损害,也被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临床上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患者在用药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肝损害发生率也不断增加。通过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可看出临床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受到广大医疗者的关注。且药物性肝损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现笔者主要是回顾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其规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均于2011年7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就诊;均为药物性肝损害;58例男患者,42例女患者;年龄由18-70岁,中位年龄52.8岁;38例患者超过60岁,占38%;排除停药后肝功能无法快速恢复患者;无病毒性肝炎患者;无心功能不全或导致肝功能损害患者。

1.2 诊断标准[1]

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用药史明确,且与此种药物有相对应的潜伏期;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连续检测的2次,总胆红素(TB)超过1倍U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酯(ALT)超过40U/L(ULN正常值);停药后肝功能异常指标快速恢复;用药期间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发热等,存在皮疹、皮肤巩膜黄染及肝大等生命体征;再次用药发现阳性。

1.3 方法

回顾1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导致肝损害患者的药物品种、用法、剂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并进行Excel工作表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分析

100 例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西药导致88例(88%),中成药导致12例(12%)。在西药中,抗肿瘤药物60例(68.2%),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脑血管药物28例(31.8%)。中成药中,抗肿瘤中药注射剂8例(66.7%)。

2.2 药物使用方法及时间分析

通过分析统计怀疑药物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占72(72%),口服26 (26%)。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平均发生时间(12.8±15.9)d,最长时间168d,最短1d。患者多在用药过后很长时间发生异常情况,但无法肯定是患者肝损害的正常时间,多是表示在此时发生肝损害,其原因多是由于患者早期反应较轻,易忽视。

2.3 实验室检查

100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发热等症状,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尚不明显,主要是表现实验室检查异常,且部分患者存在多种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为ALT、AST、ALP及CGT值升高,直接或间接胆红素。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实验室检查(例)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是目前临床用药常见疾病,有1000种左右药物会损害肝功能[2],但是抗菌药物还是抗肿瘤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依然是临床争议问题。在本组研究中,100例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西药占88%,中成药占12%。在西药中,抗肿瘤药物占68.2%,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脑血管药物占31.8%。中成药中,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占66.7%。抗肿瘤药物在杀伤癌细胞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且抗肿瘤药物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变性或胆汁淤积。比如铂类药物损害肝功能更为严重。通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多以老年性患者为例,占38%,主要是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且患者各器官功能消退,对药物代谢能力造成影响,使肝功能损伤。患者肝损害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导致占72%,引起肝损害时间较短,多是与患者药物直接毒性相关;口服药物占26%,会引起肝损害较长时间,多是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在口服药物后需通过肝脏代谢造成。患者肝损害时间存在一定差异,1d用药患者发生肝损害,最长168d患者发生肝损害。通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以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以AST升高为主,占79%。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发热等症状,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尚不明显,主要是表现实验室检查异常。

总而言之,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因素与患者年龄、临床因素等有关,且临床无特异性,相关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患者用药监护,密切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对药物性肝损害相关知识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并要高度警惕药物过敏史、特殊人员等患者[3],以免发生药物心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对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对症治疗,以免病情发展。

[1]朱磊,黄萍,李颖.162例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7):415-418.

[2]唐险峰,孙杰,路明珠.老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1):22-24.

[3]付国印.对153例药物性肝损害事件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145-146.

R917

B

1009-6019(2014)10-0274-02

猜你喜欢
药物性中成药西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