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睿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精神病患者实施MECT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睿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实施MEC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NSS评分,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精神病;无抽搐电休克;MECT;临床疗效
精神病是一种由于患者自身神经生化、生理遗传等内在因素和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患者神经功能、心理活动、行为发生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1]。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一种临床治疗精神病的新方法,主要通过释放短脉冲刺激患者大脑,使得患者大脑皮层释放广泛脑电波,从而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少等优点[2]。本研究以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精神病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3]。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年,其中,精神分裂症21例,躁狂症26例,抑郁症33例。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年,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躁狂症25例,抑郁症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利哌唑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MECT治疗,操作如下:1)患者仰卧,静脉推注0.5~1.0mg阿托品,之后静注丙泊酚1.5~2.0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0.2%氯化琥珀胆碱0.5~1.0mg/kg,同时给予患者面罩人工呼吸支持,待患者肌颤消失后植入口腔保护器并通电。2)将刺激电极置于患者头部两颞侧,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设置电流大小,一般控制电流在90~130mA,通电时间为2~4s,待患者口角、眼轮匝肌、面肌、手指、脚趾出现轻微抽动时即表示有效发作。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脑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4)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加压吸氧护理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为止。5)患者共治疗4周,2~3次/周。
1.3 判定标准
1.3.1 临床症状评分:采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进行评分[4]。
1.3.2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PANSS评分标准,PANSS减分率超过75%为治愈,PANSS减分率为50~74%为显效,PANSS减分率为25%~49%为有效,PANSS减分率小于25%为无效[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38例,显效2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愈23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病患者实施MEC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NSS评分,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1]黄兴东,彭红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35-36.
[2]吴乐平,曹莹,周箐,安丽.21例难治性精神疾病MECT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104-105.
[3]范肖东.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0-106.
[4]文春光,郑小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1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3-44.
[5]薛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9 3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0-452.
R741.05
B
1009-6019(2014)10-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