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生
河南省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CT室 河南西峡 474500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张新生
河南省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CT室 河南西峡 47450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CTA)。结果:305行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断层摄影术;X计算机;血管成像
覆盖于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上的浅层心肌称作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而穿行于此心肌下的该段动脉称作壁冠状动脉(Myo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MCA)[1]。MB以前被认为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近年来关于心肌桥的解剖、病理及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发现MB是心肌缺血的重要致病因素[3],MB经常被误诊为冠心病。64排螺旋CT及以上多排(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它具有无创、安全、直观等特点,已部分代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来筛查、确诊冠状动脉异常。本研究旨在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3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发现心肌桥141例,其中男77例,女64例,年龄33~78岁。
1.2 方法
检查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反复训练患者呼吸运动,以获得患者在扫描过程中积极有效的配合,成功顺利完成检查。应用SOMATOM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患者仰卧于检查床,连接心电导联线,扫描范围自气管分叉至心底下2cm。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70mgI/ml),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以5ml/s速率,注射对比剂75m l左右,在注射对比剂完毕后再以相同速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40ml,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转速0.3s/周,螺距0.20~0.28,(根据扫描时心率的变化自动调整螺距),层面采集厚度128X 0.6mm,扫描时间5~6s。由计算机自动选取最佳舒张期、最佳收缩期时相,重组函数B26f,重组层厚0.75mm,间隔0.3mm,并将最佳舒张期、最佳收缩期图像传至工作站。
1.3 图像后处理
在工作站上应用3D和circulation软件对最佳舒张期、最佳收缩期的图像进行重组处理,综合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后处理手段显示冠状动脉[2]。
1.4 图像分析
MB的确认:根据文献将MB定义为血管节段被心肌完全包绕或环周1/2以上被心肌包绕,而其近段、远段走行在心外膜脂肪组织中,覆盖该段血管的心肌称为MB,该段冠状动脉即为壁冠状动脉(MCA)[3].利用MIP、MPR、CPR及VR后处理技术对MB进行多角度观察并测量MB厚度、长度及MCA狭窄程度。
305 例行CTA患者中,检出141(46%)例共218段MB,141例MB各节段分布情况见表1,多位于前降支中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
表1 MB各节段分布情况
1960 年Portmann和Iwig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在活体从影像学上第一次报道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心脏收缩期出现短暂的闭塞,并首次引入MB这一概念。MB指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MB,该段冠状动脉称为MCA。由于心肌桥在普通的人群尸检中发现率(15%~85%)[1]很高,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解剖变异。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肌桥与临床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心肌桥覆盖了部分冠状动脉血管段,心肌收缩时能影响冠状动脉内的血流,引发各种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金标准",以往亦被学者认为是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主要手段,CAG上表现为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期狭窄或闭塞,而舒张期管径又恢复正常,即典型的"挤牛奶效应"或"上下台阶"征。CAG对MB的检出率为0.5%~16%[3],明显低于尸检发现率。MB分为两型:表浅型和深在型,表浅型较常见,表浅的MB不能引起典型的"挤牛奶效应"而被漏诊.CAG由于仅能够对血管腔进行观察,无法观察血管横断面,不能显示MB的长度和厚度,而且CAG是一种有创检查,对比剂及射线量均较多,术中有可能出现血管损伤、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并发症,费用又较高,因此CAG不能作为MB的筛查手段。
128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较传统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其旋转速度为0.3s/周,明显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因此更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MB的发现率。本研究MB的检出率为46%,高于文献报道检出率(26%~29%),前降支中段MB的检出率为52.8%,接近文献报道的结果(53.3%)[3]。前降支MB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胚胎时期前降支位于心肌内有关。与CAG相比,128层螺旋CT应用于MB-MCA的诊断中的优势: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可以多平面、多角度观察MB,显示MB的厚度和MCA的长度,显示管壁、斑块及管腔形态、管腔狭窄程度,发现MCA本身及MC近端、远端血管段有无动脉硬化。
[1]刘世合,杨青,张传玉,等.双源CT对心肌桥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1102-1105
[2]张新生,杨靖宏,曹正春.70例冠状动脉狭窄的C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97-98
[3]王峻奇,马赵,仝莉.心肌桥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及临床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1108-1111
R445.6
B
1009-6019(2014)10-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