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山西运城 044000
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
王丽娟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山西运城 044000
目的:探析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梗阻性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值。结果: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经治疗后,GFR值升高明显,前后差异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值之间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以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作用,预估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梗阻,而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切除患肾,避免患肾发生反复感染问题。
梗阻;显像测定;预测;肾小球
梗阻性肾病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由泌尿道功能或者结构的改变致使尿液的排出受到阻碍所致。梗阻性肾病既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难治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诱因[1]。根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的相关统计结果,梗阻性肾病居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的第四位,而在女性中则居第六位[2]。可逆的梗阻性肾病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来解除梗阻情况,部分或者完全恢复患者的肾功能,并且肾功能的恢复机会与梗阻时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梗阻时间越短,患者完全恢复肾功能的机会就越大。梗阻时间越长,即便梗阻解除,患者也可能由于感染或者肾萎缩等问题而导致肾功能障碍[3]。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梗阻性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析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现将详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梗阻性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一侧肾功能梗阻,并且经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肾脏功能与结构异常时间超过3个月。同时排除了合并其它严重内科疾病、双侧梗阻、妊娠期肾积水、神经源性膀胱、多囊肾、腹膜后肿瘤或者泌尿系肿瘤所导致梗阻等情况。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在22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8)岁。病程在半年到4年之间,平均为(2.1±0.5)年。42例为输尿管结石,17例为肾结石,4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例为输尿管口囊肿并狭窄。所有患者均具备外科手术指征并且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分肾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清尿素氮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GFR超过20ml/min/ 1.73m2为轻度肾功能损害,共31例,GFR介于10ml/min/1.73m2~20 ml/min/1.73m2之间为中度肾功能损害,共24例,低于10ml/min/1.73m2为重度肾功能损害,共9例。所有患者均具备外科手术指征并且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静脉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由尿道口置入硬性输尿管镜到膀胱以了解膀胱三角区情况。进镜到患侧输尿管,置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粉碎结石后使用套石篮将其取出,确保输尿管的畅通。将周围的粘连或者息肉组织清除,再次碎石并取出,进镜至肾盂以观察结石的残余情况和出血情况,撤出输尿管镜并留置双J管以及18F三腔球囊导尿管,球囊中注入15毫升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值。
1.3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GFR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经治疗后,GFR值升高明显,前后差异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值之间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下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GFR的变化情况[¯x+s]
梗阻性肾病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明确诊断,帮助患者解除梗阻情况,改善肾功能,恢复尿液流动的顺畅。临床上可能会出现部分患肾重度损害患者解除梗阻后依然恢复肾功能的情况,需要再次采取手术将患肾切除,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痛苦。基于此,预测患者患侧肾功能的恢复结果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为尿液的生成器官,左右各一,可以分为肾髓质和肾皮质两部分,其中肾髓质的厚度决定了肾脏对尿液的稀释以及浓缩能力。肾小体负责尿液的滤过,而集合管和肾小管则承担肾脏的分泌和重吸收。患者出现慢性梗阻后,仍会不断产生尿液,肾盂内压会因此不断增高,进而导致尿外渗和肾盂逆流等问题,致使肾小管以及肾小球处于缺血状态,肾内血管的阻力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对肾脏造成缺血损害[4]。
核素显像是较早评价用于肾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利用示踪剂的快速动态连续采集以及快速团注来形成核素肾动态显像进而观察患者肾的血流灌注情况,其可以对双肾的多种相关功能甚至是分肾功能进行定量测量,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评价双肾灌注功能的主要方法。原理如下:95%的99mTc-DTPA滤过肾小球时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而SPECT测定所得到的GFR值可以将实际肾小球滤过率较好反映出来。测定得到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以动态显示出肾脏的摄取和排泄情况,并精准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原因在于99mTc-DTPA为静负电荷并具有一定的难溶性,可直接穿过毛细血管并逐渐扩散到细胞外液中,利用血循环清除,排泄至肾盏。具有低福射、重复性好、无副反应以及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帮助鉴别急性梗阻性肾衰竭和急性肾性肾衰竭[5]。
本次研究证实,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可以获得较大改善,与治疗器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相应治疗发挥较好效果。但是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难以恢复正常肾功能,治疗前后的GFR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的测定具有较大相关性,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根据患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及采用何种术式进行治疗。针对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更加容易发生感染问题,因此外科手术治疗容易失效,最终需要再次通过切除手术来缓解梗阻问题,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对患者身体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利用肾动态显像测定掌握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后就可以直接对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采取切除手术,提高了治疗方法的经济性。
综上所述,利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以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作用,预估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梗阻,而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切除患肾,避免患肾发生反复感染问题。
[1]马经纬.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41-42.
[2]卢依刚.肾动态显像与慢性梗阻性肾病预后相关性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08:17-18.
[3]肖洁,张路家.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手术前后肾功能评价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15(20):2253-2254.
[4]关则雄,黄祝娇,关汉分等.肾动态显像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病肾小球滤过率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22(8):22-23.
[5]赵晓佳.放射性核素滞留肾动态显像的GFR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22-23.
R445
B
1009-6019(2014)10-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