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2014-06-07 10:03:36郭丽李龙
关键词:民营企业贸易出口

郭丽,李龙

(大连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郭丽,李龙

(大连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同时也渐渐暴露出很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提出了从注重产品质量,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企业技术实力,注重自主创新;进出口协调发展,注重“走出去”发展战略;唯才是用,改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运用国际惯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民营企业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后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出口贸易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放开对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限制条件,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另外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加之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显著变化。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也逐步暴露出自身的问题,并且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这些问题越来越激化。

一、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1.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1)金融危机过后,国际市场经济复苏缓慢。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将全球经济拉向深渊。虽然危机已经过去5年,但是由于欧洲债务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全球的经济预期依然不明朗,这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信心。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传统的贸易合作伙伴进口需求大幅下滑,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实现货物进口25 378.1亿美元,2009年美国货物进口下滑至19 457.1亿美元,同比下降2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国家从危机中渐渐走出,但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依然缓慢。

(2)人民币汇率呈上升趋势。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款实现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改革内容为: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图1的数据来看,1994年至今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37%。不只是美元,人民币兑其他外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值,这对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民营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弹性较大,企业不会大幅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这就导致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产业利润率将大幅降低。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各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同时国际社会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贸易调查,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遇到的贸易摩擦案件数及涉案金额都有所增多。

2.国内出口贸易环境变化

(1)出口贸易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相继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宽松程度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在高位剧烈动荡。另外,出口贸易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巨大。经济的发展同样带动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随着我国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程度的逐年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成本还会继续提高。我国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逐步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民营企业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转型压力。

(2)民营出口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现阶段在金融领域我国民间资本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市场准入限制,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民营出口贸易企业客观上存在着企业规模低、信用资质不高的现实情况,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的可能性并不大。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实现融资的方式中,首先由于银行体系对民营企业贷款存在着所有制信贷歧视的情况;其次,短期的银行贷款并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对长期资本的融资需求。同时,在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中,民营企业享受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但是具体到执行时,民营企业出口总会遇到歧视性待遇,出口退税不及时而且不足额,这无疑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流转负担和融资压力。

图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价格走势

三、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出口贸易增长以粗放型增长为主

(1)出口贸易开始陷入“贸易增长陷阱”。由于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由于产业进入壁垒小,产品有较大相似性,大批新兴国家开始进入这类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加上民营企业产品又具有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特点。企业竞争力不高,产品质量不高且差异性不强,相应的营销手段很少,为站稳市场份额,竞相降价,走以价取胜的贸易扩张道路,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出现了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特征。

(2)进口增速缓慢,贸易顺差扩大。出口贸易粗放增长的另一大特点即为,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发展不均衡。民营企业的进口贸易也在逐步增长,但速度缓慢,进出口的贸易差额在逐年增加。我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在近几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由民营企业进出口产生的那部分贸易顺差依然持续增加。

2.出口产品结构有待改善

(1)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比重下降,但依然居于主导地位。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中,传统的服装、纺织、鞋类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已经较2000年有所下降,近期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依然占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很大比重。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比重在2010年也在三分之一左右,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有着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是随着这类产业的科学技术不断成熟,传统发达国家从产品出口国转变为了产品进口国,在这类家用电器的出口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看,民营企业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虽然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资本丰裕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劳动力和原材料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发挥依然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导优势。

(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但多为低层次的加工产品。在民营企业2011年的产业数据中,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金额为2 362亿美元和641亿美元,且都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两者占当年民营企业总出口比重的37.18%和10.1%,比重有所提高。在民营企业的这类产品出口中,真正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出口产品不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多是利用国内配套产业链条,发挥技术工人的比较优势,充当跨国企业的加工车间,而且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低端,产品出口实现的利润和附加值不高。

3.民营企业科技实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受到企业规模、人才资源、资金实力和融资困难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科技创新的水平与效果往往不佳。加上民营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多是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展开,导致科研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企业员工创新行为激励制度,企业潜在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甚至由于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做的不够,造成民营企业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极大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后劲。且由于我国对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做的不够,企业创新活动无法获得应有的保护,严重影响到了民营企业追求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1)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多以自营进出口贸易为主,贸易方式的结构比重中,一般贸易方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稳定在80%左右。相比而言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比重则只占20%,民营出口企业可以尝试以多种方式与外资企业展开合作,推动加工贸易的改造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

(2)出口市场集中,受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这类发达国家,以及具有地缘优势的东盟和中国香港,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起国和重灾区就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受此影响,市场需求下降,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受到巨大的打击。此后在2010年,民营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实现快速反弹,其中有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原因,也有民营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因素。

5.民营出口企业优秀人才匮乏

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普遍不强,存在寿命短、规模小、员工福利待遇低的客观现状,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其次,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并要建立起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严重不足,民营出口企业将投资重心都过度放在了扩大再生产上,对企业员工的关心和培养不够,仅限于岗前的培训,这种粗劣的人才培养观念将不利于员工技能的提升,

6.民营出口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族制的企业管理体系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并且缺乏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在企业创立之初,家族制管理保证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节省了管理成本,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对外贸易的开展,原有的家族制管理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要求,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最终还表现在企业文化输出和品牌文化的营造上,独特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程度以及品牌忠诚度。

四、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的相关建议

1.注重产品质量,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1)转变原有的数量扩张模式,注重出口产品质量和效益。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核心功能、形式和附加的整体质量,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要从产品的功能、包装、运送、安装、维修等诸多要素上同时下功夫,忽视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同时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注重产品的细节创新,不断对产品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注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的创制速度;注重企业产品市场定位;注重细分市场的具体需求,提高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区分度,实现差异竞争,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定价权。

(2)重视品牌培养,走品牌发展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施品牌战略,尤其要过“质量关”,要加强法制观念,要用质量和诚信夯实名牌创建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决定着品牌的创立与发展。

2.提升企业科技实力,注重自主创新

(1)加快企业内部的创新体制建设,营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氛围。企业要有着清晰的创新管理制度。企业推行技术创新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外部的市场环境来决定创新的内容和层次,要把控技术创新的风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在开始之初做好充足的论证研究,确保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在过程中积极调配各类资源,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积极促成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提高技术向生产的转换率。

(2)加强与各类企业、机构开展合作,增强民营企业科技实力。技术创新不能是“闭门造车”,而要“内外兼修”,在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的协调与交流,积极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将企业的资金技术与研究院所的人才优势相结合,实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良性互动。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保护企业自身的技术专利权利的基础上开展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开发。

3.推动民营企业出口与进口的均衡发展,注重“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1)注重民营企业的进口贸易发展,以进口促进出口。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进口贸易,所以应注重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进口国外更具成本优势的原材料,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弥补我国原材料及技术的劣势,增强企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

(2)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步伐,带动国内产品出口。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强,国内传统的生产优势不再明显,国内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能力,各国加速放宽了对国外投资的限制。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实现出口产品的本土化,将有效地避免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壁垒,同时由于利用了当地的相关优势资源,将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外资本的输出,也将带动国内劳务和相关中间产品的出口。但要注重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高度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也加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民营企业一定要注重市场的多元化战略。通过开拓这类新兴市场,可以有效地扩大民营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4.唯才是用,改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状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促进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要从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入手,抛弃家族式管理和产权一元化的模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学会用人,在每一个岗位都应该用最适合的人,而不是用人唯亲。要打造企业文化,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1)推动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制度分为三部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上要推动股权多元化的实现。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其一是技术作价入股;其二是技术转化为企业产品,形成价值后再给他股权,运用股权激励机制;其三是高薪聘请各类人才。

(2)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品牌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发挥员工潜力,使员工同心协力,开拓未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的产品得以通过自有品牌来传达企业的独特文化。

6.不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很难照顾到这类企业的融资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彻底解除民营企业金融供给困境,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要进行以内生性为特征的金融制度创新,在国有商业金融体系之外,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解决民营企业金融供给不足的金融系统,在这个系统与国有商业金融系统之间进行互为补充和竞争,共同推动双方在体制上和管理上的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1]李玉举.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对外经贸实务,2005(5):61-63.

[2]吴迪.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中国贸易问题,2007(4):29-34.

[3]肖晨明.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5):27-29.

[4]章新.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源[J].国际贸易问题,2004(3):55-58.

[5]陈旭光.2010年民营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8.

The Study on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under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GUO Li,LI Long
(Facul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foreign trade exports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showed rapid growth,and also showed the existed problem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 trade has gradually built up a lo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particularly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is facing the grim situation,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duct quality,the creation of international brands;enhancing technical capabilities,focusing on innovation;importing and expor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focusing on“going out”development strategy;meritocracy,improving human capital;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rade friction;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promoting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exported and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post-financial crisis;private enterprise;export trade

F752.62

A

1672-9617(2014)01-0072-04

(责任编辑 祁刚)

2013-06-15

郭丽(1968-),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贸易出口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学生天地(2017年11期)2017-05-17 05:50:51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7年1期)2017-02-17 18:58:57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7:01
数据 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8:21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