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宇
(江城晚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从京派报纸头版变化看当下阅读习惯
□徐飞宇
(江城晚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在地方报社从事一版新闻编辑工作,通过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报纸的学习,就近期报纸一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达到的效果作如下探讨。
笔者所在的吉林《江城晚报》是导读式的一版,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要闻版,又是封面版,最终目的是强化导读,抓住读者。这种形式的一版风格是典型的京派报纸风格。同《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京派报纸一样,《江城晚报》一版除大幅照片外,其余都是导读,包括头题也只做标题。
随着时间进入2014年,京派报纸相继进行了改版,至二月初,《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京派报纸全部改版完毕。总结一版主要有如下变化:一是内容上看,照片所占比例更大,通栏图片成为报纸一版标配;二是样式上看,竖图成为流行模式;三是常态化看,改版后的京派报纸一版信息数量有所下降,如《北京晚报》头题、看点、报眼加2个导读,共5个信息;《法制晚报》头题、看点、报眼加4个导读,共7个信息;《京华时报》头题、看点、次看点加3个导读,共6个信息;《新京报》头题、看点、1个大导读、2个小导读,共5个信息。从这些报纸看,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报纸版面在50个版甚至更多,但他们的头版新闻内容控制在7个以内,跟他们改版前的十多个不可同日而语,报纸脸面更干净了。笔者感觉,这与报纸一版封面化、杂志化的发展趋势有所关联。改版之后的报纸给人们重点突出、阅读轻松的感觉。
笔者也做了一些读者调查,读者认为改版之后的这种形式更加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当今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快捷,但也时常有所困扰,如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改变,扁平化、快节奏、无差别、同质化等所带来的选择性困扰,自媒体带来的信息真假难辨等。
网络文化和电子媒体的丰富性,正使我们经历着巨大的信息爆炸,人们发现自己往往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难以找到有价值的东西。“零散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在将娱乐精神推至极致的同时,也掩盖了一些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受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种各样丰富而诱人的文化潮流和时尚之中,被八卦所吸引。这些新问题决定了人们离不开报纸这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因为从报纸上获取的信息更具有权威和深度,而对于地方性报纸来说,还有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特点。但读者在阅读报纸的同时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报纸的风格,人们要求一眼就能识别出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才会选择继续深度阅读,而不是原来的泛泛阅读,你给什么我就看什么,从你提供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到当下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京派报纸的这次一版集体改版,明显对选择困难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处理,头版整版新闻内容控制在7个以内,重点内容做强做亮,适合读者阅读。简单说,就是新闻众多、只讲重点。
对读者来讲,比信息选择困难更进一步的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现在公众可以自己生产新闻内容,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瞬间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媒体。网络的自由传播和无限容量,让公众找到了一个展示自我话语的天堂,众多网民每天都向虚拟空间上传大量的文字、图像和视频,因此有人说,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不管自媒体时代来没来,不可否认的是,容易随波逐流的人们如今更容易被片段民意所裹挟而失掉判断能力。公众自己生产的信息,其消息来源值得怀疑,内容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检验。从一系列歪曲新闻真实的自媒体报道,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重新检视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声音依然最清晰、最权威,人们对世界的了解最终还得依靠职业性的新闻传播。人们在今天依然选择买报纸看,更多的不是在时效、容量,而是在其权威性。传统媒体对抗新媒体,很重要的一个武器就是权威,网上说的再天花乱坠,不登上传统媒体就总是有那么一丝疑虑。因此,当一些影响广、关注度高的重要新闻出现时,我们媒体更要好好把握,有经验的处理、丰富而有意义的诠释,想读者之所想,透过现象找到本质。当下,这些新闻要突出重点,就不仅是大篇幅报道,更需要醒目的位置。京派报纸这次改版,一版压缩了新闻量,但是也因此为重点新闻留出了足够空间,强化了重点新闻直达读者的效能。
再谈一谈本次京报改版一版图片的大幅竖图使用。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大幅竖图是京报一版看点图片的不二选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时空被信息高度压缩的时代,高密度、高更替性的信息逼迫现代人必须用最为快捷的方式接受和解读信息。相对文字的灰白,好图片的震撼最会吸人眼球,因此成为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在《南方日报》2008年3月11日一版版心位置刊发的一张即将离任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仰天长笑”的超大图片,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和好评,并被领导同志认为这是“两会印象最深的报道”。当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春芙说起这张图片时这样评价: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当时中国报业,这种用图还属于“大胆创新”,而在今天的京派报纸,优选出的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气氛浓郁的图片,以最大的有效幅面占用报纸头版最突出和醒目的位置,已经是一种常规做法。通栏刊发的大图,可以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也切合现在已进入读图阅读时代的说法。一些图片原是横图,但也被裁成了竖图使用,这种做法绝不是一种随意的选择。摄影作品中拍摄横片还是竖片,看似摄影人在按快门瞬间的一种选择,但从深层意义上讲,这涉猎到许多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美学、构图学等知识,似乎有一种边缘学科的味道掺在其中。摄影问题这里不多说了,一般来讲,横片时较突出景物,竖片则着重突出人物,这种观点在报纸版式设计上同样适用。现代报纸更关注事件、更关注人,以这个理念来讲,很多图片中的陪衬景物仅仅能起到陪衬甚至是无用的效果,因此看点图片由横变竖,顺理成章。另外,报纸是竖的,采用竖图,在空间利用率上也比横片有优势,而且显得更大气、有力。
从这次几家京派报纸的改版来看,明显对如何更靠近读者需求与口味下了功夫,紧跟当下新的阅读习惯,这也许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报纸封面杂志化也许真的会全面来临。当然,因为读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想满足必然需要报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些报纸坚持自身特色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羊城晚报》的一版文字多信息量大,已经形成受众高度认知,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其蓬勃发展的基础。我们探讨阅读趋势,又不局限其中,归根结底是为了报业更好的发展,时刻把握住读者的脉搏。而这不会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个激变的过程,这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以上一点浅见发言以期博君一笑,衷心希望广大报人将自己清醒的判断、经验及未来谋划分享,让我们一起同迎接报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