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教育信息化翅膀 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2014-06-06 10:44:37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尹慧红黄爱民
成才 2014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尹慧红 黄爱民

插上教育信息化翅膀 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尹慧红 黄爱民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创建于1946年,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巍峨的黄鹤楼脚下,地处繁华闹市。学校占地面积不到12亩,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教师56人,在校学生876人。

2013年7月4号的《中国教育报》以《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2013 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部科教司司长王延觉到校视察;2014年4月,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刘昌亚和科技司高新处副处长舒华来到学校,领导专家们给予了学校高度的赞赏和评价;2013年9月24日,学校应邀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经验交流会”,校长尹慧红作了题为《创新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会发言,学校也入选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上交联合国的案例。

作为武昌区一所规模不大、难以引人注意的小学校,能有如此的影响,原因有三:一是校长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信息化特色;二是学校校企合作资源建设模式的应用加快了学校发展的速度;三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特色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教育信息化助推我校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也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网络紧密链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信息化浪潮中,教育该做什么?教育者该做什么?

回顾2010年5月28日,尹校长调入三道街小学时,面对的是一所极为普通而又问题层出的小学:由于校长的频繁更换,导致学校硬件环境陈旧、教师素质差、教学水平处于武昌区的中下游,生源逐年递减,80%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

“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学校发展建设中,一个校长的使命就是做好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面对这样的学校,尹校长很冷静地分析学校现有的资源和不足:学校是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教师们信息技术还是有基础的,但有技术并不等于教学质量高,教学质量差是导致生源锐减、声誉下降的关键。经过教职工大会讨论,借智专家,我们达成共识:这是一所闹市中的学校,大革命时期邓小平曾在这里工作过,因此,我们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只要我们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就能让全国信息实验校的牌子重新焕发灿烂的光芒!

于是,在尹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重新规划环境布局,重构学校制度文化,升华办学理念。我们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公平”的理念,力争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每个流动花朵能享受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全面个性化自由的发展,实现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确定以“教育信息化提升学习效率”为切入点,实现知识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学校全面、跨越式地发展。

2010年9月,我们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年规划,勾画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走内涵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蓝图。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践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坚持关注学生、教师、资源、制度,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师资培养及培训信息化等。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积累、提升以及利用各种媒体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思考,找到知识的规律,学会学习,从而为他们信息时代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注教师队伍的发展。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掌握必备的应用技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引领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与生活。

关注信息资源的高效。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们要在资源的建设方面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质量评价,有利于学生动态的了解。教育资源应该让教师易用、可用、乐用,要让教师认识到教育资源是通过集成的资源库,而不是简单做课件或者积件;教育资源使用方式是共享,而不是个别占有。

关注教育信息化运用机制的创新。无论什么工作的推进,只有有了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使工作得到持续的发展,否则,再辉煌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因此,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中,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育信息化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需求。

(一)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将近四年的时间,我们基本完成我校信息化基础建设。从下表可以清楚地了解我们现在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二)师资培训的信息化

有而不用等于没有。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以后,我们重点按以下步骤落实师资培训工作。

一是明确“为什么用”。通过专家的讲课,解决教师的疑问。我们让教师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需要把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学习型社会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明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是知道“如何用”。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培训,解决教师实践操作问题。我们组织了主要针对电子书包、一对一上网本、电子单板、电子双板等新媒体的运用培训;管理平台和网站的使用培训;资源设计、开发、制作的培训。

三是学会“如何恰当地用”。通过教研员专业引领,解决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

四是琢磨“如何用得更广”。常言道:“群雁高飞头雁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面对教师的质疑和抵触情绪,我们采取的是“校长带头、制度约束、评价激励”的策略,要求教师们尽快掌握技术。看着校长每次都在认真地学习、不断地咨询、积极地操作,大家被感染激励,也慢慢地跟上了校长的步伐;其次,副校长、中层干部积极引领,骨干教师、典型示范,在技术上帮扶老教师、薄弱的教师,直至全校教师全部普及。

在新媒体、新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初期,我们是靠制度来约束教师的。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规定:50岁以上的教师每周教学必须使用二次,50岁以下教师每周必须使用二次以上,40岁教师每天使用一次。我们还要求每次使用时填好使用记录册,每学期末对使用的情况提出书面建议。

在中期,我们建立了“听”“查”“评”的考核评价制度,以此来加强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管理,每一项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听:学校领导每月有计划、有目标地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情况。查:每月查硬件的使用率和软件的研制情况。评:每月评选优秀教案、优秀教材、优秀课件。对于年轻教师,我们的考核偏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年纪大的教师,我们则偏重于会操作、能习惯使用的基本要求。

我们通过完善制度保障,促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学校信息技术管理走向常态化。全校教师经历了不愿用(怕麻烦)、被迫用(学校有要求)、爱用(有效果)、离不开(内化成自身的需求)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痛并快乐着……

我们通过常态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同步课堂的等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建立了“人人可时时、处处可互动”的研讨学习的网络社区。

1.校内教研:每周二教研活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在云平台上利用云备授课系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网络教研:它是实现校与校之间、片与片之间、跨地区之间优质资源共享的教研活动,是实现无时空界限的教学研究。2012年南京—武汉两地信息技术交流活动中,我校和南湖一小以及南京长江路小学开展了三地的网络同步课堂活动,围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的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异地网络同步教学研究;在省信息优质课比赛时,我校把农村教师参赛的赛场对全省进行了同步开放,全省信息教师进行了即时的观课评课的教研活动。

3.同步课堂:为了让学校优秀教师的辐射能力扩大,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优质资源,我们进行了同步课堂的研究。我们力求做到:教学资源同步;教材版本同步;教学进度同步,优质教师资源同步。在点对点扶持工作中,今年在省教育厅、省电教馆和省信息中心的牵引下,我们和恩施龙凤镇教学点开展了手拉手服务。

(三)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在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中,教师们时时感觉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捉襟见肘,而资源的开发仅靠学校教师是做不到的,而企业提供给我们的,要么与教学内容不符,用不上;要么过于简单,不能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经过多番思考,学校决定寻找企业合作,以“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为切入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以此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经过尝试,学校选择了服务意识强、技术过硬的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校企合作、应用驱动、资源共享”的资源库建设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需求驱动。在武汉市教科院、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的协助下,学校根据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际需求,整理提出需要开发的相关教学资源。

二是应用反馈。公司技术人员根据学校提出的需求进行开发,将已开发好的资源让教师进行大面积的使用验证,并及时向公司反馈。

三是完善推广。公司服务跟进以改善软件和技术,最终形成我校教学优质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从而达到“满足学校教学需求,优化企业设备软件,优质资源共享”的双赢效果。

1.高效便捷的云备授课平台

我校的云备授课系统由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碎片资源三部分构成。

(1)电子教材:我们的电子教材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众所周知的纸质教材电子化;另一种是目前我校着力开发、建造的富媒体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在教材上做了热点标注,有视频、有释义、有知识的拓展等。这样的教材将图画、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教材既便于师生自主学习,又让我们的师生用足了教材,读厚了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为彰显我校信息技术特色,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媒介素养》,全校1~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进行教授。主要从认识媒介、辨别媒介、运用媒介、创造媒介四个方面来积淀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2012 年9月,我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受到教育部和与会者的高度肯定。

(2)电子教案:我们规定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手写教案,5年以上的教师必须实行电子备课。我们结合学校云环境下“魔方课堂”的改革实验,设计了专门的电子备课模板,强调六个面的教学特点和信息使用手段,同时利用插入工具帮助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3)碎片资源:包括与本课密切相关的点对点资源,如教材解读、知识点动画、音视频片段、参考图片、文本资料、练习题库等。教师浏览碎片化资源,根据上课需要,直接将资源拖拽到电子教材相应位置,形成知识热点,授课时直接推送给学生。

这套备授课平台的推广和普及,节省了教师做课件的麻烦,既满足了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直接使用的需要,也为信息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碎片式资源,有利于教师实现个性化备课。以前教师备一节课,加上制作课件,大约需要3小时左右,现在则只需大约40分钟就能搞定。

2.动漫课堂

最初做动漫课堂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不能到校上课的生病孩子,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以一个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后来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受孩子们喜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动漫课堂。动漫课堂的来源是教师们在微格室随堂录播的课堂实录,我们在编辑中特别加上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实录既方便了教师本人的观看、学习与提高,也为学生回家学习提供了可供复习、研习的生动、形象的可视化资源。

3.微课程

我们以解决师生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为出发点,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微课程的类别有语文、数学、体育、德育等7种类型。如为让学生写好字的软笔书法,象形字演变,有为数学提高班的孩子们设计的数学古算,也有为孩子们课件健康游戏而设计的体育室内、外游戏等30个微课程。

(四)课堂教学的的信息化

四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索提升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的课堂由最初的“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30分钟讲课,10分钟练习)到现在“20+20”(20分钟讲课,20分钟练习),我们不断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加大学生知识的输出和拓展的练习,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2013年,我校“魔方课堂”教学模式成形。2014年初“魔方课堂”教学模式荣居武汉市第二届十佳高效课堂模式的榜首。

“魔方课堂”是在云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大容量知识的搜索、分析、整理、归纳,积累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课堂的最大化效率和最优化效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魔方课堂”的由来:一个中心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一个中心轴是信息技术,对应魔方的六个面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目标问题化、课堂资源激活化、课堂学习自主化、课堂任务合作化、课堂思维图式化、课堂反馈可视化。六个面环绕中心轴扭动,围绕中心点转动,从而达到六因子和谐统一;信息技术为六个因子提供支撑,建构云环境下的魔方课堂,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

之所以叫“魔方课堂”,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犹如魔方一样,也要追求万变中的不变,其中不变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变的是课堂中信息技术与六因子之间时间、结构、需求、比重的无数种组合变化,灵活、恰当的组合运用。

(五)学校德育评价管理的信息化

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工作中,我们在去年武汉市“教育云”建立师生云空间的工作推进基础上,今年尝试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建立了“图说校园”。在区管理平台“图说校园”这个版块中,通过时光轴(以时间为坐标)用图片和简要文字形式记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光轴有学校、班级和学生三个层面。每个学生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时光轴,所有师生时光轴合并形成班级时光轴,最终形成学校时光轴。“图说校园”版块让学生在匆匆的赶路中,学会欣赏风景,享受人生的美好,“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这种情境再现和自我体验的记录方式,能广泛传播正能量,增强德育实效。

二是建立电子版本的“蜜蜂争章”评比表。蜜蜂是我校学生设计的吉祥物,“蜜蜂争章”是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八项内容而设计的评价体系,有尚礼蜂、环保蜂、智慧峰、创新蜂、才艺蜂、爱心蜂、健体蜂、自律蜂。这样的电子化评价体系和表格,让德育评价及时化、节能化、系列化、完整化,从而让学生切实体验了自我教育的德育评价方式。

三是德育活动的网络化。我们以“我们的节日”为尝试,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我们以节日起源、传说、民俗习惯、经典诵读、纪念活动等内容为板块,开展网上德育活动。这样网上、线下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有效整合了各种资源,体现了德育活动的多样化、便捷化。

“魔方课堂”的六个面及一个中心轴

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我们通过“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现代学习方式研究》和省科研规划办立项课题《提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及2013湖北省重点规划课题《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强化教育信息化意识,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和评价机制,努力构建高效德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学校,孩子们能轻松自如地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学习、交流,享受到了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三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习习惯和方法明显改善,学生成长的自信心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我们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比武活动。我们有按学科同一教学内容的“电子白板的操作比赛”,有一人备课、一人做课件、一人上课的“网络教研团队比赛”,有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微课程比赛”,还有我们今年大面积开展的“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汪贤荣老师的语文课《藏北草原》获全国现场上课一等奖;施斯等4位老师获全国信息整合课一等奖;叶胜等三位老师获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陈婷等2位老师获武汉市优质课一等奖,还有学校的22节全省展示课……正是有了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这三年教师赛课获奖率是学校前五年的三倍。

3.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近四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2012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武汉市首批标准化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迈入武汉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家长、社会满意率年年提升,办学效益越来越好,受到了湖北教育频道和《湖北教育》《武汉晚报》《楚天周末》等媒体多次报道。

四、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推进工作中,我们也在思考今后该怎么走。

1.如何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使用适时、适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便捷、高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只能起到辅助和画龙点睛作用,使用时要程度适当,时间合适。

(2)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服务:信息媒体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操作水平、教学需求而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成。

(3)资源的建设和选择要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年龄特点,选取现成的,修改原来的,建设尚无的,资源要有特色,有个性。

2.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被打破,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在逐渐模糊,有围墙的学校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该如何应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学,因教育信息化的带动实现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并稳步迈向优质学校的行列,这是我们的骄傲,但展望未来,路还很长。三道街小学将以生为本,不断探索,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