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额少一半 关注多一倍
——武汉市小班化课堂教学经验首次分享会在江汉区天一街小学召开
本刊讯(记者向保秀)2014年6月10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组织、策划的全市性的首次小班化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会在江汉区天一街小学顺利召开。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李奇兵科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振威、湖北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曾宪波以及来自武汉市各区的小学教研室负责人和参与小班化研究的盟校校长参加了此次经验分享会。
首先,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振威代表东道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来自全市参加经验分享会的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江汉区开展小班化研究的情况。接着,天一街小学校长章志萍登台作了《实施多彩评价,促进多元发展》的发言,介绍了该校在杨振威副局长的亲切关怀下和亲自指导下开展小班化研究的情况。
本次分享会的重头戏是天一街小学教师侯乐和她所带的三年级孩子展示的一节微课堂《语文乐园(七)》(鄂教版语文第六册)。这个班共有25名学生,侯老师把他们分成五组,每组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分别是智慧号、文明号、梦想号、乐学号和团结号。每组每周都有一人轮流当组长。展示课开始,每组值周的小组长大大方方地向听课的老师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拿出自主学习单开始合作学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成果。孩子们这节课的成果是把学到的名人名言动手做成精美的书签作为礼物当场送给同学或老师。不管送给谁,侯老师都要求孩子们配以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出应有的礼节。对那些羞于启齿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侯老师就送去鼓励的眼神,并在在一旁细心地作指导。这些细节的自然表露正好解除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这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体的学校的孩子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教育就能跟土生土长的城里孩子一样表现出大方、自信、开朗、彬彬有礼的原因所在。
展示课之后,另有四所开展小班化研究的盟校上台交流了他们的经验。来自洪山区梨园小学的林瑛校长、来自江岸区鄱阳街小学的纪红校长、来自硚口区义烈巷小学的曾贵利校长、来自江汉区清芬路小学的杨玲校长分别作了题为《构建小班化新课堂》《整合小班化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关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精细化小班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言。最后,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对她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李光杰主任认为:几年前的小班化研究是基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被小班”的现实而展开的,但现在大家要认清形势——小班化教育是国际国内的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趋势,要像鄱阳街小学、梨园小学等主动参与研究的学校一样,为自己找到新的增长点,为别人提供经验。“被小班”的学校要正确反思,正确构建一个平台,寻找一个载体,在反思的前提下寻找从低洼中崛起的突破口。他表示,武汉市目前有52所小班化研究试点校,以后每学期将举办一次这样的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