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泉 刘华贵
立足实际 理性反思 服务前置 助推发展
——基于学校教育科研现状需求的调查与实践
■余学泉 刘华贵
“十二五”期间,作为武汉开发区教育人,我们深知教育科研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作用。为此,区教育局以提升教育科研服务水平为突破口,申报并承研了市级重点规划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策略研究”。提升服务水平是在理性回顾“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对“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定性要求。而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既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我们需要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视野下,调查、分析学校教育科研的相关问题与需求,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科研服务,促进区域教育大踏步前进。课题开题至今已历时两年,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已逐渐深入并稳步推进。
研究伊始,调研先行。在区域视野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各校教育科研现状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科研服务,课题组从学校教科研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科研发展现状、科研的认识、教育科研参与情况、教育科研需求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的下校调研。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问卷分为A、B卷,A问卷的主要对象为全区26所学校的校长和教科室主任,B问卷以抽样调查形式调查全区一线教师。课题组通过明确课题、提出假设、界定概念、筛选变量、确定指标、产生问题等基本步骤,形成《武汉开发区教育科研现状与需求调查(A)、(B)》卷,并拟定《武汉开发区教育科研访谈》提纲。课题组通过区教科规划办会议下发《武汉开发区教育科研现状与需求调查(A)》问卷59份,收回5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武汉开发区教育科研现状与需求调查(B)》问卷则是在历时两个月的全面下校调研过程中随机下发,发放问卷840份,回收820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100%。通过全面下校调研,课题组在了解了各校的教育科研现状与需求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基层学校之间的距离。
科研机构设置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59名参与A问卷调查的人中,17人选择教科室(处),35人选择科研组织机构为教导(务)处,余下7人选择无;在回答“学校是否有教育科研书面制度”一问时,44人选择有,15人选择无;在回答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设置年限时,18人选择0年,9人选择1年,12人选择2~4年,19人选择多于4年,1人放弃选择。由此可见,我区部分学校教科研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尚为不足或欠缺,教育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科研现状发展方面,通过调研分析显示,一线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缺乏研究过程指导,缺乏科研基础知识,未建立建全科研奖励制度,它们所占比例依次为18.96%、17.06%、16. 59%和11.37%;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一线教师最大的困难是教学任务重,其他依次为无从下手、无科研经验和缺乏专家指导,它们所占比重分别为40%、33%、18%和9%;在科研价值认识方面,34.36%的教师认为科研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32.54%的教师认为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0.25%的教师认为能解决学校全局性问题。由此可见,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持肯定态度,但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题研究方面存在畏难情绪。
在科研服务需求方面,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回答是:需要区规划办在学校课题研究环节进行适时指导的占30.54%;需要区规划办开展科研培训的占22.00%;其他需求所占比例见图1。从一定程度上说,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是一线教师的普遍心声。对于科研培训需求,一线教师更倾向于专家结合实例的讲析以及研究成果展示方式的培训形式(详见图2)。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希望区级平台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学习。
图1 需要区规划办提供的教育科研服务
图2 科研培训需求
1.健全机构,规范管理
在完成调研后,我区制定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本。我们在第一时间集结武汉市高校知名专家和我区市级名校长、特级教师等成立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规划学术委员会。区内学校依相关政策要求,设立了校教科室和校学术委员会,不仅有清晰的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分级图,而且指定专人分管教育科研工作。依据市、区教育科研相关文本,各校还结合本校实情,制定了切合校情的教育科研管理相关文本。各校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2.狠抓培训,注重实效
在全面下校调研的基础上,区教科规划办根据调研数据设计了不同侧重点的培训内容,并制订出详细的培训目录,对全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实行分层培训。分层培训共分四大类:一是学校分管科研副校长和主任的科研业务与管理培训,每月第四周周五下午举行,旨在提高学校科研分管领导的科研指导和管理水平;二是科研积极份子通识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校长科研论坛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为校长们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四是课题交流展示活动,每年度一次,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升。狠抓分层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有收获、有触动、有行动。针对教师个人课题和学校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区规划办紧扣难点进行专项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在两轮市级规划课题申报过程中,我区共立项市级重点规划课题7项,一般课题3项。在第二轮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过程中,受科研培训的激发,全区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爆涨,共递交158份申报材料,经区规划办认真评审,立项51项,32项市级申报材料立项21项。与第一轮申报相比,申报材料递交量和市级教师个人课题立项率大幅上升。
3.确立理念,服务前置
教育科研服务是一项公益性的活动,提升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关键在于践行“服务”。“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动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区级层面,教育局从促进区域教育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前置服务,即确立了以内涵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制定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涵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了内涵发展的目标是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管理办法鼓励学校从课程、课堂、德育和学校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展开研究。鼓励学校管理者将视野聚焦课堂教学的优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特色立校和品牌培育等层面,依据校情理性思考,唤醒学校源于内部变革力量的发展意识,筹划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此区教育局设立了内涵发展专项经费,组织专家把关研究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项目的有序推动。
4.注重双研,提升实效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某个现实教育教学问题,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从这一点来讲,教研和科研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其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为了提升双研实效,我们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我区开展区级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形成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研究生态。为了夯实个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区规划办制定了教师个人课题管理手册,并利用武汉教育云空间对教师个人课题实行网络化管理,在规范教师研究行为的同时,督促教师定期提炼研究成果。
其次,在区教研室成立各学科中心组。在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科骨干的培养与发展对我区教育教学工作有积极影响。因此,通过理性分析和统一布署,目前区教研室已成立了小学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和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心组,并制定了学科中心组管理制度。学科中心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以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一)阶段性成果
目前,课题进入深入研究阶段,已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科研工作已纳入学校绩效目标考核体系
通过研究实践,教育科研的积极效应在全区日益显著。在2013年,区教育局正式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到了学校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在学校教育科研绩效考核版块、课程文化版块和学业质量监测版块分别赋分5分、6分、10分。2014年,内涵发展项目也纳入了学校绩效目标考核体系,赋分5分。学校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的成绩直接与学校和校长30%的绩效工资挂钩,这无疑从政策层面上明确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教育科研的种子在学校的土壤中落地生根。
2.深化了我区教育科研服务的意识,提炼了服务理念
在完成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现状与需求调查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服务”的内涵。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服务”的外延也进行了重新界定。服务是为了优化我区投资环境,提升教育民生,从需求入手的平台搭建,是从发展入手的研究实践,是从评价入手的科学管理。它具有基础性、间接性和长效性的特征,与一般的教育服务不同之处在于我区的教育科研服务因需求而存在,因发展而优化,去除了其市场性的特征,体现了其公益性的一面。
3.服务平台搭建与服务模式构建已现雏形
在近一年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规划和管理,区规划办建立了区科研群和课题研讨群进行教育科研的交流与指导,并通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和武汉教育信息网教育博客落实个人课题过程性研究的管理与宣传。区规划办在确立全区教科研工作的宗旨、目标、思路、职责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各校按本校实际制订相关科研的管理制度,建构教育科研的“IAGEF”服务模式。IAGEF是服务模式中的五个必要环节,I是调查环节(Investigation);A是分析环节(Analysis);G是指导环节(Guide);E是评价环节(Evaluation);F是反馈环节(Feedback)。即“调查—分析—指导—评价—反馈”服务模式。通过“区—校”联管使教科研服务能上下联动,并有效、规范、科学。
4.通过教育科研服务教学实践的成效初显
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价值体现。我区教师在学科组建设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中成效初显。
首先,我区神龙小学英语学科组的“五步四适”英语教学模式获武汉市十佳教学模式。其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创佳绩。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中肖文记获得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夏红、陈晓霞合作的《走进西湖文化》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大赛上获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课件一等奖和创新奖等四项殊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初中任艳丽、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初中马圣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林娜分别荣获历史、生物、小学品德与社会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朱玲、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三中王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分校杨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王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郑颖等获得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等。2013~2014学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奖项计81人次,其中获国家、省、市一等奖44余人次。
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方面,教师们也研有所获。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徐秀莲老师通过“小学三年级趣味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个人课题研究,提升了自己的指导水平,在2013年,经她指导的杨文老师在参加市小学教研室作文优质课比赛中喜获一等奖;而位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张翠华老师通过《农村七年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她所带班级学生的口语兴趣浓厚,学生屡次英语考试成绩平均分居于全区首位。
5.结合校情的教育科研特色学校样态初显
目前,我区首批学校立项的19项内涵发展项目已研究一年有余,各校从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入手,夯实学校的课程、课堂、德育和学校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与我区承研的19项各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1项市、区级教师个人课题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教育科研样态。教师个人课题、学校课题、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可以说,小到课堂教学环节,大到学校的各项建设,从个体层面到学校整体,从现实问题解决到未来发展展望,无处不研究。
(二)思考
虽然各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如何更好地提升我区的科研服务水平,仍然需要我们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且行且思考。近年来,我们着力于提升科研服务水平,旨在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适切的科研服务,促进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达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校的目的。教育科研的“IAGEF”服务模式是从实践中提炼的,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检验。为了让“IAGEF”服务模式能真正发挥其服务的实效性,如何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评定其效度是课题组在后续的研究中需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系武汉市野十二五冶规划重点课题叶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曳的研究成果遥课题组长院余学泉曰副组长院高中斯曰主要成员院戴斌林尧吴显品尧彭志祥尧刘华贵尧张之见尧王素培尧付国屏尧陈必元尧韩瑾尧张卫波尧叶丹尧王顺芳)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