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曼曼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在教育行政方面实行地方分权制。一直以来,美国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和地方、学校在课程实施以及课标制定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由此导致各州的课程标准不一,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美国全国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共同领导制定了《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简称CCSS for ELA),并于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迈出突破性的步伐。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和内容两大方面,结合11—12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学段)课标的具体条例对美国高中阶段母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评介。
一、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标准》是为学前至高中年级的学生制定的,致力于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在高中毕业之前为升入大学和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1.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标准》六项基本准则的第一条规定,即“K—12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上大学及就业对学生的要求一致”。《标准》简介内容指出,该套标准是对CCSSO和NGA之前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延伸,致力于发展学生在英语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准备。除此之外,《标准》还强调,每一条被最终选入本文件的标准条例都被充分证明,学生只有具备条例中要求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可见,《标准》制定者不仅对学生在K—12年级这一教育阶段的学习作出具体规定,更对学生日后升入大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长远发展规划。与其他力量相比,教育才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美国教育界人士希望借此次制定全国性统一课程标准的机会,向外界表明:美国会通过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来捍卫它在全球的国际竞争力。
2.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不仅要立足于现在——做好当下该做的一切努力,更要着眼于未来——制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础,更是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美国希望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目标使这一基础更加稳固。
为进一步明确升学和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标准》对21世纪人才作出明确定位:无论是技能型还是知识型的学生都应该在未来的学校和职场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标准》就适应升学和就业环境这一准则具体描述了以下几类符合要求的表现,如凡符合标准要求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在复杂的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理解和鉴赏;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必要的批判性阅读,通过印刷和数字媒介提取有效信息;能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及实用类文本获取广泛而深入的思想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宽自己的世界观;能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及实验论证能力。
总之,《标准》制定者认为,学生只有达到阅读、写作、口语及听力方面规定的具体要求,才能为日后更好地使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个人成长及成为一名有责任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跨学科培养读写能力,强调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这套课程标准的全称是“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 Science, and Technical Subjects”,从命名可以看出,《标准》不仅针对英语语言艺术这一门学科,同时也注重在历史/社会研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1.确立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上的基础地位
英语语言艺术作为学生的母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标准》的这种学科划分不但没有削弱英语语言艺术的基础学科地位,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该学科在培养学生母语素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强调相关学科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培养
《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听力等方面进行指导,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责任。学生必须在不同领域掌握有效的阅读、写作、说话、听力技能,掌握其他学科所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K—5年级听说读写语言标准适用于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在内的一系列学科;6年级及以上学生的语言文字标准是以英语语言艺术以及历史/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等科目的教师为对象制定而形成的,教师必须在各自领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标准》给出一定的补充说明,指出在历史/社会研究、科学和技术科目中的语言文字标准并不意味着要取代这些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对它们进行更为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可见,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不仅仅需要英语这一门学科的努力,也需要依靠其他学科的共同配合。
三、关注课标的实施结果,确保实施过程的自主灵活
与我国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规定不同,美国课程标准主要是关于认知结果的规定。因此,美国的全国性统一课程标准在实施机制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保证实施主体的自主性
《标准》在导言部分写道:“《标准》确定了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或掌握的内容,但没有确定教师如何去教。”“它们没有,实际上也不能列举出学生应该学习的全部甚至大多数内容。因此,《标准》必须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内容丰富的课程来补充。”换句话说,《标准》主要是制定课程目标,至于这些目标以何种方式实现是由这套标准的实施主体,即授课教师、课程开发者自行决定的。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衡量课程标准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标准不要规定应该如何教授材料。高质量的标准旨在指导而不是限制教学,不应该侵犯教师选择具体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的权利。美国提倡自由与民主,赋予实施主体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因此,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标准》的这一特点都会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创造性体验。
2.确保实施过程的灵活性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由州教育厅、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分层进行。在这种分层体制下,《标准》从国家整体出发,追求各州及地方所能达到的共同目标,以此来确定某些基本要求、准则或内容,具有普适性。州一级的《标准》能够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标准》进行灵活运用与具体细化,制定出符合本州实际的地方性课程标准。《标准》强调实施主体的自主性和实施过程的灵活性,为课程开发者及授课教师等实施主体提供广阔开放的自主创造空间。
四、强调媒介素养,适应时代需求
《标准》在前言中写道:“在现代科技社会,为做好升学和就业准备,学生必须有收集、理解、评价、整合信息和各种观点的能力,并能够就这些信息和观点写出报告,进行独创研究,回答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分析来自新旧不同媒体形式的印刷体或非印刷体文本,对媒体技能的要求已经渗透在《标准》的各个方面。
例如,11—12年级写作标准第6条和第8条就分别写道,“使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写作、出版、修改个人或集体共同创作的文章,回应外界不间断的反馈,包括新的争论或信息……从多种权威出版物和数字资源上收集相关信息,使用高级搜索;根据任务、目的和读者,评定每一种数字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有选择地把信息整合进课本中,保持思想的不断流动,避免剽窃、过度依赖任何一种资源,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引用格式。”
不同的媒介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信息收集、整合与利用能力。针对这一点,11—12年级听说标准第2条和第5条分别写道:“整合视觉、听觉、口头等多种来源的、以不同媒介方式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知情决策,评估每个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记录数据之间的差异。”“在展示中使用文本、图形、声音、互动元素等数字媒体,加深对调查结果及论据的理解,增加听者兴趣。”
能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重要体现。针对这一点,11—12年级语言文字标准第4条写道,学生要能够“查询综合的或专门的如词典、专业字典、知识宝库等参考资料(印刷类或电子类均可),通过查询这些资料去得知一个词的读音,去确定或明确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以及它的词性、语源和标准用法”。
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够客观分析并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当今科技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标准》关于媒介素养的描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这项技能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接受、分析、评判媒介资源,并在理解与运用媒介资源的过程中受益。
五、听说读写整合化一,培养生活实用技能
《标准》的主体内容由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语言文字标准四大板块组成。为突出“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这一设计理念,《标准》的具体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
1.阅读标准强调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的平衡
在“阅读标准”的年级细分标准中,“文学类作品阅读标准”和“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被划分为同等重要的两部分。例如,在11—12年级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标准”第10条中写道:“在12年级结束之前,能够阅读并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体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在11年级至升学、就业之间的时间阶段,能够独立阅读、熟练把握较为复杂的文章。”同样,在11—12年级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第10条中也写道:“在12年级结束之前,能够阅读并理解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在11年级至升学、就业之间的时间阶段能够独立阅读、熟练把握较为复杂的文章。”可见,在信息时代,《标准》对信息类文本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具体而言,《标准》在“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第8条及第9条中分别写道:“以《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和异议》和《联邦党人文集》为例,描述并评价美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推理,包括宪法准则的应用程序、法律推理、公众宣传作品中的前言、目的和论证……以包括《美国独立宣言》、《宪法》序文、《人权法案》、《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说》等在内的美国17、18、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学方面的作品为例,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目的和修辞特点。”从这些具体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学生单纯的文学理解力、感受力或是鉴赏力,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类和实用类文本中的阅读技能。
2.写作标准强调议论和解释说明的表达方式
“写作类型和目的”提出的3条标准,分别给出了对观点型、解释说明型与叙述型文章具体的写作要求。11—12年级写作标准第1条指出,“写作观点型作文,在对实质性议题或文本的分析中,通过提供有效的推理和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介绍精确且有专业性的观点,确定观点的重要性,区别它与对方观点的不同,创建一个有逻辑排列观点、反驳观点、理由及证据的结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在预估受众的知识水平、关注程度的情况下,在指出双方的长处与不足的时候,提供与之相关的证据。”
除此之外,《标准》也要求学生“使用单词、短语、句子及多变的句法,用于连接文章的主要部分,使文章条理明晰,明确观点和理由之间、理由和证据之间以及观点和反驳观点之间的关系;依照写作所遵循的规范和惯例,采用并保持一个正式的风格和客观的语气”。
《标准》之所以强调学生运用议论和解释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是因为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对升学还是就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3.口语和听力标准强调口语的灵活运用和交往合作能力
《标准》在前言中说道:“要求学生发展一系列广泛且实用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交往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展示所需要的技能。学生必须学会一起合作,认真倾听并表达观点,从口头的、视觉的、量化的媒体资源中整合信息,评价他们听到的东西,策略性地使用媒体和视频以帮助他们达到交际目的,并根据环境和任务调整自己的演说。”
例如,11—12年级听说标准的第1条就写道:“与不同的伙伴针对11—12年级的主题、课文及问题,组织并参与一系列合作讨论(一对一、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引导),能够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清晰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之前,学生应该已经阅读并研究了最新的相关资料,通过参阅相关主题的文本及其他研究成果,能够从前期准备中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并在同学之间引发一场深思熟虑且合情合理的思想交流;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推进民主讨论和小组决策,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最后期限,并根据需要安排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
除此之外,《标准》还要求学生“通过提出和回应关于论证与证明的问题来推动对话,确保全员能够全面地听取主题或问题,阐明、验证或挑战思想、结论,鼓励创新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应在深思熟虑后予以回应,整合问题各方面的评论,尽可能地解决矛盾,深化调查研究并完成任务”。
面向21世纪,美国教育希望通过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他人、彼此尊重、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以此来培养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今后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