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露,北京十一学校德育主管,负责十一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中国教师》:十一学校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在你们学校,职业与生涯规划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雷露:十一学校非常推崇“个别化”教育,我们提倡根据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所以“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是我们的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贯穿始终的实施理念。学校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符合学生兴趣及职业需要的学科课程与职业课程,也会请资深人士为学生推荐图书、营造平台,使他们与相关专家沟通交流等,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学生的个人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中国教师》:十一学校对学生的职业与生涯规划指导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雷露:十一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与课程,十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我们分别开展了生涯规划的引领课程与实践课程。引领课程包括“名家大师进校园”、“校长有约”、“家长有约”、“学长有约”,此外还成立了学生咨询中心。“名家大师进校园课程”是自2008年1月24日开始的,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拓宽视野、树立榜样,学校每周三下午都会开展这项活动,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166期了。学校聘请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些人物一定是具有一定引领作用、有职业深度并且是学生喜欢的,比如白岩松、莫言、央视主持人等,学生采用网上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比如当我们请到一位律师,对律师职业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就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向律师咨询。“校长有约课程”是为了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而开设的。学校每天中午确定一位校级领导与学生共进午餐,学生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职业理想方面的都可以与领导面对面交流,领导会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进行解答。“家长有约课程”是十一学校家长互助中心开设的,以家长走进校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其中职业方面的指导成分占到了80%,对学生了解职业还是很有帮助的。每次请到的家长都会限定在6个人之内,人多就容易泛泛而谈。比如今天请到的是律师,那些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向家长提问,问题问够了、问足了就会对学生有很大帮助。“学长有约课程”主要是邀请高年级在校生或已经毕业的校友与学弟学妹共同探讨。他们向学生介绍校园经验以及职业方面的经验,这一活动在指导低年级同学的学习规划方面尤其有效。另外,学校也设立了学生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主要负责为国际部的学生提供留学等咨询服务。咨询中心设立有外国咨询官,他们对国外大学、专业及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联系都比较了解,而且咨询中心也为本部学生服务,本部学生如果将来想到国外深造也可以去咨询。
另一方面,十一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生涯规划实践课程。包括“未来行业精英课程”、“社团课程”、“职业考察课程”、“行业校友课程”、“学生创业课程”以及创办社会实践基地。“未来行业精英课程”是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而成立的类似社团性质的兴趣小组。目前学校已经有少年文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社科院、少年工程院、新闻学院、经济学院、生活学院、植物学院等八大学院。这些学院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也会出版自己的刊物,通过这些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十一学校目前有15大社团联盟,这些社团也都是与学生的兴趣及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相关。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为自己的成功生涯奠基。与此同时,十一学校还开展了“职业考察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各个行业的职业体验基地100多家,横跨30多个职业领域。每周及寒暑假学校都会带学生到职业体验基地考察,这些职业基地通过开展讲座甚至现场体验的方式使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场景,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与工作内容。另外十一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学生创业课程。学校专门开辟出“松林书苑”作为学生的创业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开设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学生银行、咖啡厅,这些公司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学校的宣传海报都来自于学生的广告公司,学生银行也会给这些公司贷款。由家长与社区联合开设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正在建设当中,因为家长直接参与,这些实践基地将会提供比职业考察课程更深入的职业体验机会,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这些实践基地里实习。
《中国教师》:除了各种各样活动型的课程,学校有没有专门开设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
雷露:目前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有时候是融合在政治或其他的课程当中,这些课程有些章节会涉及生涯规划,老师们就会给学生讲解。但目前生涯规划更多的是融合在各种活动当中,不过十一学校的活动与社团是必修的,也占学分。另外学校在其他课程方面,也都会兼顾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我们有四千多名学生,在课程方面就有一千多门。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比如高一数学按照难度分为不同等级,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择。如果希望学文科,那么高一理科就可以选择较为轻松的课程来学习。
《中国教师》:十一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咨询师,这些咨询师是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咨询素养的?
雷露:高中没有行政班,采取的都是走班制。“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愿望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所以,每个年级都设立了咨询师。咨询师的角色定位就是为学生的人生与职业规划提供指导。他们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引进一些国外开发的职业兴趣与心理量表来为学生测量,并由心理咨询室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另外十一学校的咨询师也采取其他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比如他们针对高三学生的情况,会带领学生到某个大学里对这个学校做全方位的深度了解。又比如,针对某些专业在中国哪几所大学实力比较强,他们都会想办法让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另外,对于一些学生在选择大学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会把大学的招生人员请到学校开展讲座。总之,学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择校,也不一定就直接奔着清华或北大,可能也会更注重专业。
咨询师的自我提升一般是通过两条渠道。一方面他们要自我学习,比如阅读某一领域的专业书籍,而且有些咨询师还成立了专门的咨询师工作室,他们就必须对某一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与钻研。另外他们会通过与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与学习,从中获取经验。
《中国教师》:对我们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指导,家长与学生有什么样的反响?
雷露:家长们是很认可的,反响很好。比如我们的社会实践考察课程每周名额有限,有的学生如果没报上名,家长还会打电话询问自己的学生为什么没报上。另外,比如“家长有约”活动,邀请到的家长都是很积极的,他们大多40多岁,已经从业很多年了,对自己的职业也十分了解,他们只要跟学生聊天儿就行,但是他们有一些还是十分精心地备课并准备了很详细的课件。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十分积极,他们很喜欢在实践活动当中实际体验。虽然我们会给他们提供量表、理论上的支持,但学生更多地还是渴望亲身去体验。每个月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因为名额有限,学生们都十分积极,信息刚发布出来名额就报满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才打算这学期成立60个社会实践基地来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另外,学生也很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与帮助,这样他们就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
《中国教师》:2012年中国儿童中心与美、日、韩合作调查了四个国家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对比情况,结果发现我们国家的高中生中有很大比例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与倾向是什么,对十一学校而言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雷露:其实学生们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很朦胧的兴趣,但是这个兴趣与职业的距离还是很远的。比如有一个学生曾经对法律非常感兴趣,他觉得法律是可以伸张正义的,自己很喜欢。后来他就通过职业体验以及与专家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律师这项工作,但他发现其实在法律当中也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然后他就觉得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适合当律师,他感觉自己对法律的了解太理想化了,于是就放弃了。还有一名学生,家长为他联系的职业考察是去体验村官,当时他也觉得当村官可以实现自己的报效祖国之志。后来他在参加村官竞选的时候,发现有人贿选,有人出钱买选票,他就对村官这个职业产生了疑虑。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了解了自己的兴趣点,加深了对这一行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在职业考察过程当中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其实这也挺好的,这会比他在大学选择了某一专业,最后发现不喜欢,再回头调整好很多。所以,如你所说,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他自己喜欢什么,但是学校有体验的机会,他可以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明确自己的兴趣。有些学生当初参加某一活动时纯粹是觉得好玩,但在体验的过程当中,他觉得某个职业挺好的,于是就喜欢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当时是抱着自己的兴趣去体验职业的,但是发现事实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所以他可能将来就不选择那个职业了,无论正向还是反向其实都是一个好的结果,他会一步步明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所以体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中国教师》:您觉得十一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最有成效的地方是什么?
雷露:最有效的是职业考察以及职业体验,十一学校一直十分关注学生的体验而不是灌输。这些职业考察与体验工作对学生影响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明确,也很坚定。他们在高考结束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轻松地选择自己希望读的大学与专业。
《中国教师》:您觉得目前十一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有没有遇到一些难题?
雷露:难题是有的,比如目前的职业考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深度仍然不够。很多时候我们去进行职业考察时,企业主要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多是参观一下厂房、现场,再深入一点可能是去实验室做一次实验。但这些对于学生了解职业来说还是不够的,与企业开展长期深入的交流合作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这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中国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职业与生涯规划指导开展得更有成效,您觉得还需要哪些条件来保障呢?
雷露:条件可能要分内部与外部,内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需要做好规划,而不能仅仅是一种随机的活动。从外部来讲,我们需要社会提供一些深度支持。需要企业、单位、公司及社区为学生提供深度体验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地了解职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