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法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它不同于父母兄妹之爱,也不同于同学之爱。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情感结晶,它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它凝结着奉献与牺牲。凡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班主任,对学生都倾注着最美好的情感———师爱。
众所周知,在当今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他们的长辈或者寄居亲友处。学生既缺少家庭温暖,又缺乏父母关爱。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呈现出焦虑、偏激的性格特征,逆反心理严重。面对这样的“留守学生”,班主任如何把爱的阳光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冰凉的心得到老师的温暖?
学生张华,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他是一位性格很外向的男生,上课调皮,且作业极其马虎,自暴自弃,成绩很不理想,是我课里课外一直关注的重点目标。可不管我课上如何警惕,他总是在我稍不留神之余,做小动作。课间,老师不在时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批评他已成为家常便饭。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怎么办呢?我想深奥的道理、严肃的说教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正在我不知所措时,突然之间想起了罗曼·罗兰曾说过的一句话:“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是啊,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于是我一有时间就来到他的身边,疼爱地问这问那,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生活习惯等。也鼓励他谈对学校、家庭各方面问题的看法。渐渐地,师生感情融洽了,心灵沟通了,他把我当成了心目中的家长。就这样一点点的关爱,春风化雨,他开始接受我了。
在一次谈话中他突然对我说:“老师,我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读书有什么用呢?我不想读书了。”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震惊:一个小学生,本应该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它产生如此的想法呢?我沉默了。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逐渐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省打工,工作很忙,很少回家,对他的学习也不闻不问;爷爷奶奶年岁已高,无法管教他,任由他想干啥就干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成他偏激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
为了让他能天天坚持来上学,我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每天放学都关照他第二天要坚持到校。只要有时间,我就找他谈话,帮他端正学习态度,用真诚的师爱去感化他,让他看到生活中还充满着阳光。只要是他的作业,我总是认真批改,还要写一些寄语,给他以希望。每当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找合适的机会表扬他,鼓励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特别是一次公开课上的发言,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那次上课,当我提出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但他却大胆地举起了手。从他期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自我展示啊!多么想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于是,我清了一下嗓子,大声说:“老师知道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对大胆举手的同学,掌声表示鼓励。下面请张华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流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说:“没关系,老师为你的勇气和信心而自豪……我们一起来分析好吗?”经过我的提示,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他脸红了,眼睛也湿润了……
写作文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比登天还要难,他连好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写成一篇通顺的文章来。这时,我就从低段的教材入手,每天给他辅导。当字会认了,又找来一些优秀的文章让他读。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进行辅导。到现在,他也能写出一些简短的文字来了。
就这样,一片真心一片情,在一点一滴的关爱中,一颗孤独的心被爱的声音唤醒,他精神振奋了,功课有长进了,对这样的进步,我比他还高兴,为示祝贺,我特地送了他一件小礼物。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他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在对他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他经常反复,但我仍然坚持不懈,因为我知道他的每一次反复,也就是他螺旋上升的一个转折点。老师爱学生,可以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师爱要掌握学生心态,把握教育时机。学生心态明显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气质、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的态势。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心态,才能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及其心理变化,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才能倾注师爱浓浓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