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是一名校长必做的基本功课。笔者的老本行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担任小学校长之前从来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小学教学,为了将小学教研工作抓实抓到位,我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必须听课至少一节,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一个学期几十节课听下来,颇有收获也颇多感想。
一、真实、朴实、扎实,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在更加贴近泥土的芬芳中前行
语文教学,无论怎么变,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会变。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之时,很多过去的名师立马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生力军。这个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发现,无论给教育冠以什么“大帽子”,有一点不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变,所以无论刮什么风,名师故我。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能在汲取新知方面不如新教师快,但是,他们依然宝刀未老,“长袖善舞”。成长在应试教育时代的他们同样是素质教育中的主力军。他们的课堂主要有如下特点:
1.课堂三要素,定位准。文本,一直是老师们课堂关注的中心;学生,一直是学习这个活动的中心;教师,一直是引领和点拨学生学习的中心。
2.学习三大法,践行笃。“笃”者,忠实也,一心一意之谓。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法在老师们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实践,尤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老师有部署,有时间空间的解放,有自学后的交流与分享。
3.语文基本功,扎实训。语文基本功无非就是听说读写思。“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理念,在老师们的预设与实践中,都落实得比较扎实。
4.课程大资源,拓展巧。农村小学可能受条件限制,老师和学生所能搜集到的资源不是很多,但智慧的老师们能有机整合,恰到好处地服务教学提升教学。
正是因为老师们的课堂体现了上述四大特色,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够真实、朴实、扎实地在更加贴近泥土的芬芳中前行。
二、机械、偏锋、串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在课程性质的误读中迷失方向
大海航行靠舵手,教师就是学生求知这艘航船上的舵手。然而,在聆听了数十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我深深地感到,小学语文教学这般艘船很大程度上行进在雾霾里。这里就一些存在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与思考。
1.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协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言是“习得”的,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实践”环节,这个语文实践,对于学生而言,仿写仿练是占很大比例的。仿词、仿句、仿段都是有的。如一位老师执教“北大荒的秋天”,总体的感觉是:整体构思简练,扣“美”铺展;细节预设丰富,识写拓展。是一堂传统意义上的好课。但是在如何引进这个“仿写”,值得推敲。“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个拟人句:“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执教老师直接拣出这一句,指导学生仿写。感觉上切断了课文以及课堂的脉搏,生生锲进来的练习很不自然。这个弊端很有普遍性。我认为如果能够发掘出文本中的情意因素作为由文本到实践的桥梁,那么仿的实践就会真实自然。
这个拟人句所在的段落有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如何热闹非凡呢?大豆“哗啦啦的笑声”,高粱“乐呵呵地演唱”,直到“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了”。从物到人,不是热闹,是热烈,热情似火,作者为什么倾注了如此热情?爱,对北大荒的爱。因为有“爱”,大豆才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因为有“爱”,高粱才会“乐呵呵地演唱”,也因为有“爱”,作者才感觉到人们心中燃烧的火。当我们心中有“爱”,眼里的一切才会变得如此亲切,如此有情,也才会从笔下流淌出拟人句来。这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情之所至的经历,回忆自己曾有的将物当人来体验的往事,拟人句的仿写才是水到渠成的,才是成功的。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练习当以情意为向导。
2.阅读教学侧重点在理解还是运用
“语文姓语”,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定性是语文课标实施十年最大的收获。用这一定性来观照我们的课堂,有时就会看得很真切。我讲了,学生就能理解;我讲透了,学生就能理解深刻。这种偏颇观念至今大有市场。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黄山奇松”,首先误在老师讲得太多。本课内容比较浅显,还是以读代讲为妥。教师的引导应该指向学生的读,而不是用讲用读指向理解。方向一反,就有是否是语文的考较了。关于三棵松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奇”之所在即可,什么“饱经风霜”之类词语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集中识字时解决,估计讲得再多,学生也是不甚了了。能教给学生的,是让学生直接亲近文本,用读感受文字,把文字本身吸纳进他的言语机制要比解释一两个词语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本身的精彩。如“黄山奇松”的最后一段,面上状奇。执教老师找来了若干松树以验证作者描述的准确,非常之好,这有助理解和感受。我当时想,如果能够乘势领着学生将这个段落读读,点拨学生体会古文语言的精简参差之美,可能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这样的文字呢,对语文的热爱对写作的热爱常常是在某些不经意间,贵在教师留心。
再如,“莫高窟”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个句子很典型地写出了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内容没有什么需要理解的,而且说明文没有指导感情朗读的必要。但执教老师偏偏如记叙文一样地教,绕来绕去地理解,反反复复地感情朗读。这是不太符合文体特点的。那么,教什么呢?这个句型本身很有特点,有整有散,欹正相生,简练而不乏活泼。如果再出示这样两个句子:(1)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还有神态安详的卧佛。(2)有一尊菩萨,慈眉善目,好像奶奶一样慈祥;有几尊天王,昂首挺胸,横眉怒目,威风凛凛;有一个大力士,头顶屋脊,肌肉发达,强壮勇猛;还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加上原句,让学生比较,第一句明显太呆板;第二句明显松散。都不是我们汉语言应有的特色。这样一来,我们如果搞个拓展练习,有心的学生在说写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语言的整散结合和词语的提炼,而不至于像这个课堂上学生随意说两个句子了事。这就是语言秘妙,它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有时一个字的运用也是秘妙,有时一个结构的处理也是秘妙。为运用的理解原来应该是理解表达内容的语言长什么样。如果阅读教学为理解而理解,那么,轻则“偏锋”,重则“串位”,语文课就成了政治课、历史课、自然科学课了,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可能就是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根本所在。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学习必得一个积累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急不得。一个学期两个学期往往看不出根本性变化。所以,要能放开考试,只求耕耘不求收获。有农民种田“耕耘在人收获在天”的淡定,反而会有收获。例如,陈树华老师践行着成长语文“四版块”(SPRP)学习法。“成长语文”,致力于学生生命成长之谓;“四版块”,指故事、古诗、阅读、发表;“SPRP”,取四版块英文写法首字母,是本法的简化名。成长语文SPRP学习法的最终方向是指向写作,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陈老师在2013年春创办了学生成长博客,历时一年,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框架,发展到拥有300多注册会员,正常有二三十数之多的活跃会员的论坛。2013年,博客上的主题帖达到1400个,其中纯作文帖有900多,发帖最多的个人会员有达到四五十个帖子近百篇文章的。潘倍倍、王文静、朱欣雨、王正琳等十多名同学还开辟了连载帖,其中陈智晖、李扬的连载小说已码出数万字,在凤凰语文论坛上受到广泛好评。博客激发起学生“被点击”的欲望。2013年,出版班级作文报22期,三分之二的学生有习作在班报露面。年底,在成长博客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成立“成长文学社”,制作了徽章,创办了社报《成长报》,为爱好习作的同学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平台。文章质量不重要,写的热情和意志力更重要,热爱写作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陈老师的实践就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希望他的实践会启迪更多的老师大胆地行进在语文教学的革新之路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