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主题,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制定与构建、依据岗位职能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建设企业化全真模式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服务产业和社会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专业服务产业 电子商务 高技能人才
一、引言
在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与诚信、物流一起成为影响电商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面对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上,因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应不断创新,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以适应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专业产业服务的能力。
二、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创新实践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在仔细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各方面发展的目标以及专业服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就业面向等各方面进行准确的定位。
确定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为:坚持依托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为浙江电子商务行业和中小企业培养熟悉电子商务岗位操作流程、具备电子商务业务操作、策划能力、网站设计开发与运营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的两个中心——“基本素质拓展中心”、“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中心”,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拓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构建与实施校企双主体共生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坚持走产、教结合之路。始终紧跟国家、尤其是浙江省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现阶段及未来的需求,要建立企业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倾听来自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岗位及能力需求调研跟踪,集思广益、提炼升华,抓住职业能力培养和本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使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形成“校企双主体共生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服务产业资源库
第一,校企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分析。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改革教学均依据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而进行。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对能力、知识、素质目标进行分析。
第二,基于职业岗位要求,构建与实施项目化课程体系
依据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来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内容,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参与指导下,构建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形成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第三,开发面向服务于电子商务产业的教学资源库
根据专业服务产业的要求,实施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集成服务电子商务产业的项目,为学生学习开发企业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业与企业就业岗位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开发为主要抓手,建成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库、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贯通的专业标准库,引导课程开发,形成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及其考评导向型课程库,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便捷有效学习的资源平台。
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师资提升
(一)紧密结合企业,共同建立全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条件建设,努力形成“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企嵌入、共建共管”的实践教学方式。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等合作单位的密切交流与沟通,共同建立可校企共享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平台)。
(二)注重生产性实践教学,实现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建设
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构建由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上完成。同时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并通过校内实践场所与企业实习基地形成互动,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在校内成立教学公司——现代商务服务中心,该中心完全按照企业化运营和管理,由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公司、顺丰速运公司等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
(四)以基地为依托,创新“双重角色、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在整个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至关重要。“三位”是指“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能手型”企业兼职教师。“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三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发展规划上注重专业办学方向把握,专业课教师在教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教育。企业兼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还要将非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穿插入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为专业技能形成服务。endprint
五、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专业人才服务产业能力
(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四共享”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走产教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突出为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学校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形成多形式合作、多方面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创新该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互利双赢方面的共同利益与愿望:企业投资获得所追求的回报,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规格的接轨,与劳动就业的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资源得以共享,达到校企“双赢”目的。专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经营便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专业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协助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和物流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在人才培养上,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步伐,提升专业服务产业与社会的能力
在构建了“四共享”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出发点,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培训、研发、技改、咨询一体化的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建立专业对应的培训、技术服务中心,开发培训包、建立专家库,努力为本地区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坚持人才培养始终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层次提升的关键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政府部门必须与企业、行业协会等携手,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加大电子商务领域的办学扶持办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电子商务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解决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瓶颈,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
//www.100ec.cn/
[2]张东志. 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特区经济, 2012(12):29
[3]胡怡芳. 探索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3(12):66
[4]王慧. “顶岗实习”为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136
(王慧,1980年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应用、职业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