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曾小玲,贾俊霞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实施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张建平,曾小玲,贾俊霞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分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课程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效果来看,这套实施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课程改革;实施;工作过程
近几年,“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精品课程的开发也都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1]然而,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否通过实践的检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怎样实施?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已成为教师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介绍笔者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建设有所帮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相应地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普遍资金缺乏,实训基地条件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这也就成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难以有效实施的瓶颈。因此,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选择载体,设计工作任务。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院为本课程配套了相应的51单片机开发板及单片机仿真实验室。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时,依据此开发板设计教学内容,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8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任务又分为3-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工作任务包括:流水灯的设计与制作、时钟的设计与制作、设计制作红外报警器、汉字点阵的设计与制作、设计制作数字电压表、设计制作信号发生器、设计制作串行通信小系统等8个工作任务,教学设计难度逐步提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另外,每个工作任务都安排了能力拓展项目,这一项目的设计是针对已完成前面学习内容的学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项目设计时选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一定难度的项目。如工作任务1的能力拓展项目是单片机控制花样流水灯。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3]在教学实施时,会遇到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意识不强;学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时分配不充分等。因此,作为教师应考虑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项目式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意识及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信息的搜集和筛选等。但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愿占用课外时间完成项目任务;也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本课程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仿真+实践操作”的形式,将单片机的知识点巧妙融入到工作任务中。即先用教学仿真软件“Proteus+Keil C51”对学习内容进行仿真,然后在51单片机开发板上进行焊接调试。这样,一方面可以采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用仿真器可很方便地修改原理图,调试检查程序,可以从工程的角度看程序运行和电路工作的过程及结果;另一方面,由于软件仿真精度有限,部分元器件不行找到相应的仿真模型,采用开发板可以解决此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虚拟仿真软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较好的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为了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应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是要杜绝学生的无故迟到旷课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要时时督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考试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4]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将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本门课程成绩。这种方式得到的成绩并不客观,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且不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适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起到很好的督促和管理作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了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将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
(一)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占70%。每个项目的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30%、学生互评30%及教师评价40%组成,学生互评(自评)由学习小组内部进行评价,见表1。指导教师负责对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见表2。最终按照比例得到本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
(二)总结性考核
总结性考核占30%。本门课程采用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试题难度系数按难、中、易比例为7:2:1出题。主要包括5种题型:填空、单项选择、问答、分析及编程。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选取、课堂教学的组织及课程考核3个方面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从2012年我院电子专业《单片机应用技术》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而且部分学生参加“重庆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多次荣获二等奖。
表1 学生互评(自评)表(满分100分)
表2 指导教师考核表(满分100分)
[1]吴兵.以《CAM软件应用》课程为例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实施问题[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4):17-18.
[2]张亚玲.教师项目化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家,2012(4):261.
[3]兰先芳.基于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9):25-26.
[4]戴伯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8):45-46.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Curricula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ZHANG Jian-ping,ZENG Xiao-ling,JIA Jun-xia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 402160,China)
The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Taking Applied Technique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an example,it discusses such three aspects as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we can conclude that this scheme is effective and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curriculum reform;implementation;working process
G712
A
1674-5078(2014)04-0053-03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4.017
2014-04-02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KC11)
张建平(1983-),女,天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