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艳,辛哲,李艳
(北京积水潭医院,a呼吸内科,b麻醉科,北京 100035)
癌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曹春艳a,辛哲b,李艳a
(北京积水潭医院,a呼吸内科,b麻醉科,北京 10003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对曾经历、目睹或面临的导致或可能导致自己、他人死亡或严重躯体伤害的事件、严重创伤的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持续的高警觉和回避[1]。临床心理学将癌症这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视为导致PTSD的应激源之一。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PTSD的现患病率为3%~19%,终生患病率为10%~22%[2]。患有PTSD的癌症患者较单纯癌症患者治疗效果更差,存活期更短[3]。面对癌症这一应激事件,每个人的心理反应不同,这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患者所采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其方法之一称为心理防御机制。研究癌症所致PTSD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尤其是特征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癌症所致PTSD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3月至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外科ICU的肺癌术后患者作为PTSD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7±9)岁;平均受教育(13±4)年;肺癌确诊平均时间为(10± 6)个月。入组标准:(1)意识清楚,无听力障碍,无智能障碍,能理解并能准确回答问题,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躯体合并症,既往无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70岁之间;(3)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4]评分≥50分,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选择同时期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5±10)岁;平均受教育(13±6)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5]测评所有受试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共88个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
2.1 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DSQ问卷量表分比较见表1。
表1 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DSQ问卷量表分比较(±s,分)
表1 PTSD组与健康对照组DSQ问卷量表分比较(±s,分)
注:两组间比较,aP<0.05,bP<0.01
项目健康对照组(n=60)PTSD组(n=60)t值成熟防御机制5.34±1.06 5.21±1.24 0.8升华5.68±0.45 5.60±1.63 0.17压抑6.61±1.02 6.12±1.58 1.08幽默5.67±0.79 5.37±1.47-0.93不成熟防御机制3.93±1.02 4.65±1.42 2.91b投射3.90±0.83 4.35±1.48 1.93a被动攻击3.95±0.62 4.05±1.09 1.17潜意显现4.13±1.01 4.64±0.98 2.15a抱怨3.99±1.05 4.53±2.12 2.09a幻想3.71±1.30 4.32±1.68 2.11a分裂3.95±0.72 4.06±1.65 0.67退缩3.74±0.87 5.61±1.38 13.80b躯体化4.02±0.66 4.61±1.11 2.23a中间型防御机制3.38±0.82 4.47±1.03 9.52b反向形成3.78±1.12 4.57±1.34 2.78a解除4.84±0.91 5.52±1.55 2.18a制止5.06±1.03 5.43±1.36 1.97a回避4.91±1.10 5.89±1.48 3.97b理想化4.06±1.79 4.66±2.13 1.09假性利他4.37±1.92 5.09±1.88 2.65a伴无能之全能4.02±1.01 4.63±2.10 1.16隔离4.94±0.94 5.83±1.45 2.46a同一化3.22±1.10 3.93±1.31 2.35a否认4.52±0.94 5.41±1.27 4.32b交往倾向4.37±0.88 4.23±0.94 0.67消耗倾向3.66±1.08 5.12±1.32 2.31a期望5.56±1.71 6.09±1.15 2.46a掩饰因子4.48±1.01 4.69±1.20-1.09
2.2 男女PTSD患者防御方式比较 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均显著增高(P<0.05),主要表现在幻想、躯体化、回避、理想化和期望等方面(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较,在抱怨、隔离等防御方式上使用明显增多(P<0.05),见表2。
表2 PTSD组不同性别患者DSQ问卷量表分比较(±s,分)
表2 PTSD组不同性别患者DSQ问卷量表分比较(±s,分)
注:不同性别间比较,aP<0.05
项目男性女性t值不成熟防御机制4.22±1.53 4.94±1.25 2.33a抱怨4.85±0.89 4.13±2.57 2.34a幻想4.02±2.16 4.71±1.35 2.32a躯体化4.33±1.31 5.02±0.96 2.44a中间型防御机制3.97±0.68 4.86±1.33 2.47a回避5.34±0.91 6.02±2.11 1.95a理想化4.24±2.31 5.11±1.14 2.51a隔离6.01±1.22 4.54±1.64 2.03a期望5.80±1.03 6.34±1.22 2.07a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特殊的防御方式可能和精神疾病或症状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因此,我们似乎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特征性的防御机制来预期PTSD的发病。本研究表明,癌症所致PTSD患者较多的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主要是退缩、回避和否认的方式,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在处理应激事件时,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使用更多。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应付各种挫折情景时的一种潜意识反应。当患者面临癌症这一危及生命的应激事件时,为防止和减轻焦虑、恐惧等痛苦体验,会习惯性的采用否认、回避和退缩等不成熟或中间型自我防御方式,这些防御机制如应用恰当会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如应用不当,会导致PTSD等心理障碍的出现,一旦出现PTSD又会加剧患者过多的使用以上不良的防御机制。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加快患者的死亡。
有研究显示,女性癌症患者PTSD的发生率约为男性患者的两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情绪障碍的易感性较高,此外,对女性患者来讲,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压力的确显著高于男性[6]。因此,女性癌症患者在面对身患绝症之一应激事件时,会较男性患者更易也更多的使用幻想、躯体化、回避、理想化和期望等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
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习惯采用何种防御机制来处理应激事件,反之,一个人的防御风格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人格特征。人的人格特征是相对较稳定的,而防御方式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习得的,且有研究表明,防御方式由不成熟向成熟型转化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7]。因此,临床上对癌症所致PTSD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时,预先检测患者的防御方式,对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进行干预,通过行为训练并结合认知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加快患者病情的稳定与康复,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Ozer EJ,Best SR,Lip sey TL,et al.Predi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ymptoms in adults:A meta-analysis[J].Psychol Bull,2003,129(1):52-73.
[2] Boyer BA,Bubel D,Jacobs SR,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daughters[J].Am JFam Ther,2002,30(4):323-338.
[3] Marianne A,Alona R.Posttraumatic symptoms,emotion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A preliminary research[J].Anxity Disorders,2002,16(2):191-206.
[4] Blanchard EB,Jones-Alexander J,Buckley TC,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TSD checklist(PCL)[J].Behav Res Ther,1996,34(8):669-673.
[5] 路敦跃.防御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6] AndrykowskiMA,Cordova MJ,McGrath PC,et al.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A year follow up[J].Psychoonocology,2000,9(1):69-78.
[7] 袁勇贵,张宁.医务人员A型行为与防御机制的关系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0(2):137-138.
R473.73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2.038
2013-07-30)
曹春艳,护师,Email:14044478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