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卒中与癫痫发作30例临床分析

2014-06-05 15:32李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顶叶抗癫痫蛛网膜

李海霞

(山西省沁水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山西 沁水 048200)

关于脑卒中与癫痫发作30例临床分析

李海霞

(山西省沁水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山西 沁水 048200)

目的对脑卒中与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和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发作次数、发作的症状、疗效和预后等。结果160例脑卒中患者中,癫痫总发生率18.75%,其中2周内的癫痫的发生率为10%,2周后的癫痫的发生率为8.75%;脑卒中类型中,癫痫发生率以脑出血最多,占56.25%,与脑梗死的34.38%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3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癫痫发作的类型包括强直阵挛发作14例,部分发作16例,持续状态2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作,与患者的脑皮质中的额叶、颞叶、顶叶、顶枕叶、颞顶叶,以及皮质下的基底节、脑干和小脑、蛛网膜下腔等病灶部位有相关性(P<0.05)。抗癫痫药及镇静药在控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方面,有效率高达92.86%。脑卒中后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的病死率较高,需重视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及抗癫痫治疗。结论脑卒中是导致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皮质病变极易引发癫痫发作。早期卒中继发性的癫痫者,其预后比较差,积极控制癫痫发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给予脑卒中并癫痫发作的患者正规的抗癫痫治疗,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脑卒中;癫痫发作;疗效;预后

脑卒中属于一种对人们健康危害性较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成为增加脑卒中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与工作步伐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呈现出上升趋势[1]。为了研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癫痫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对我院神经内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我院神经内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42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52±8.26)岁。其中脑梗死患者74例,脑出血患者56例,蛛网膜下脑出血患者30例。

1.2 诊断标准。卒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与第二届左脑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第3次修改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并通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及腰椎穿刺等确诊。卒中癫痫诊断标准: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或者出院后的随访期间,出现超过2次的癫痫发作,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原因造成的癫痫样发作都能诊断。癫痫的发作类型:癫痫分类按照1985年的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痫学术会议中,癫痫发作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卒中后2周内发作属于卒发癫痫发作,卒中第3周以后发作癫痫属于迟发性癫痫发作[2]。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进行观察,出院后的第1个月,需每2周进行门诊随访1次,第2个月需每4周随访1次,随访的期限为1年,对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的症状和治疗详情等。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后患者的癫痫发生情况:160例脑卒中患者中,癫痫总发生率18.75%(30/160),其中2周内的癫痫的发生率为10%(16/160),2周后的癫痫的发生率为8.75%(16/160),2周内和2周后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包括:脑出血26.79%(18/56)、脑梗死12.16%(9/74)、蛛网膜下腔出血10%(3/30),继发性癫痫的发作率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发作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癫痫发作时间和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时间中,2周内占50%,与2周~2个月的31.25%、2个月后的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类型中,癫痫发生率以脑出血最多,占56.25%,与脑梗死的34.38%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37%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和脑卒中类型[n(%)]

2.3 脑卒中癫痫发作的类型:脑卒中癫痫发作的类型包括强直阵挛发作14例,部分发作16例,持续状态2例,见表2。

表2 脑卒中癫痫发作的类型(n)

2.4 脑卒中后癫痫与卒中部位的关系: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作,与患者的脑皮质中的额叶、颞叶、顶叶、顶枕叶、颞顶叶,以及皮质下的基底节、脑干和小脑、蛛网膜下腔等病灶部位有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癫痫与卒中部位的关系(n)

2.5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本组30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有6.67%(2/30)的癫痫患者处于大发作及持续状态,给予其安定和鲁米那钠药物控制治疗,其中1例病情得到控制,另1例患者死于颅内高压合并脑疝形成。其他93.33%(28/30)的患者分别服用丙戊酸钠14例,卡马西平10例,苯妥英钠3例,丙戊酸钠联合鲁米那1例,有效率为92.86%(26/28)。由此可知,抗癫痫药及镇静药在控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方面,疗效比较显著,但是脑卒中后的早期癫痫发作中,病死率较高,因此,需重视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工作,从而预防并减少继发癫痫的发生。

3 讨 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各不相同,李春生等[3]人的报道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2.96%,比本研究中18.75%少。本研究中脑卒中的分类中,以脑出血的癫痫发生率最高,占60%,其次为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似。国外文献有研究指出,将脑卒中2周内发生癫痫发作患者,叫做卒中后的早期癫痫,2周后发生的癫痫发作叫做迟发性癫痫。在本研究中,发现早期癫痫患者占脑卒中后癫痫总数的53.34%,而迟发性癫痫占总数的46.66%,并且早期癫痫多出现在脑出血患者中,并且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常出现在脑梗死患者中,以部分发作为主,这与大部分文献相符,表明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黄远桂等[4]综合国内外的文献中,关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外研究大部分倾向于二者之间无直接联系。而本研究中,显示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作,与患者的脑皮质中的额叶、颞叶、顶叶、顶枕叶、颞顶叶,以及皮质下的基底节、脑干和小脑、蛛网膜下腔等病灶部位有相关性。表明癫痫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关系紧密,同时脑叶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概率比其他部位卒中患者高。另外,本研究中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集中在单纯的部分性发作这一类。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机制也许与下列机制有关:①脑卒中患者早期出现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致使椎体细胞轴的突侧支发生破坏,进而在抑制过程中减弱并诱发出癫痫;也可能是由于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细胞发生水肿、坏死、软化和代谢紊乱及急性期应激反应等症状,造成痫性放电;②患者的脑出血、脑血管瘤破裂等,会导致脑血管发生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痉挛,造成神经元因缺血缺氧而出现痫性放电;③脑卒中后期。由于胶质细胞的增生、萎缩粘连、瘢痕形成和卒中囊等病症,刺激而导致癫痫发作。由此可知,对脑卒中早期的治疗,需引起足以重视[5]。本研究中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采取安定和鲁米那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联合鲁米那等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表明,抗癫痫药及镇静药在控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方面,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癫痫,尤其是强直阵挛和持续状态等癫痫类型,如果无法及时给予控制,就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抗癫痫病需依据其发作的类型进行选药,部分性发作癫痫,主要以卡马西平药物治疗为主,而在单药或者联合用药时,需遵循意抗癫痫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1] 赵桂燕.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178.

[2] 曹传伟.脑卒中后癫痫研究进展[J].内科,2012,7(4):399-401.

[3] 李春生.脑卒中后继发癫痫20例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 7(29):148.

[4] 黄远桂.脑卒中与癫痫[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5(5):449.

[5] 夏辉,徐桂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5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2):38.

R743.33;R742.1

B

1671-8194(2014)34-0108-02

猜你喜欢
顶叶抗癫痫蛛网膜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