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运动员如何运用核心力量形成击打技能

2014-06-05 09:51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康恩君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拳法拳手组合拳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康恩君

上海体育学院 龙跃玉

武警湖北地区训练基地 任 军

拳击运动员如何运用核心力量形成击打技能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康恩君

上海体育学院 龙跃玉

武警湖北地区训练基地 任 军

2013年6月,国际拳联每回合10分制评判胜负标准的改革,使业余拳击竞赛愈发向职业竞赛发展,更加彰显了拳击运动对抗的本质。通过对世界顶级拳手比赛录像的分析,发现其所采取的击打模式并非是纯粹的“爆发式”击打,而是充分利用人体的核心力量形成击打,其本质是合理运用核心力量增大击打力度,以减少体能消耗,增强击打点的准确性,强化连续攻击能力及对赛场的主动控制力等。这说明运用核心力量进行拳法击打,是引领拳击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核心力量是由腰髋肌群的发力,通过“鞭打”技术的传递和环节用力的“叠加”,完成高质量的启动、加速、变向、变速、挥臂、拧转等技术动作。拳击击打力的本源是“起于根、转于腰、催于肩、达于梢”,以此实现劲力顺达、衔接贯穿、整体连续的目标。

1 降低体能消耗

国际拳联现行规则规定,竞赛时间为男子3回合,每回合3 min;女子4回合,每回合2 min;每回合间歇1 min。因此,拳击的供能形式是有氧与无氧相结合供能,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ATP再合成能力,同时比赛中尽量减少乳酸的产生,因为它是造成机体综合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拳击运动员肌肉的强烈“爆发式”收缩,可使击打的主动肌迅速产生乳酸,造成ATP合成受阻,肌肉快速产生疲劳,运动神经系统传导出现障碍,导致综合能力下降。若运动员运用核心力量击打,则由下肢的蹬伸力和躯干部位的核心环节开始发力,向肢体传递击打力。这样使击打的主动肌被“分解”,即工作肌群不是时时刻刻处于强烈收缩的爆发式状态,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

表1 不同击打模式的击打效果

2012—2013年,我们分别对全国6个省市获得全国男子成年、青年拳击锦标赛的前8名运动员及武警部队优秀特战队员共40名高水平拳手,按交叉级别分成2组,运用水沙包测力器(可测试单击力量、计时力量、击打次数)对“爆发式”和“核心力量”2种击打模式进行击打的频率和力度作一测定,每人每项测定3次,每次3 min,采取无间歇连续击打(表1)。由表1可知,拳手合理运用核心力量可达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体能消耗的目的。这一特性随着击打强度的增加更加突出。

2 增大有效击打力度

实现拳法击打所动用的人体主动肌主要包括下肢、躯干、手臂共9组肌肉群;而以核心力量实现拳法击打所动用的人体主动肌又增加了4组肌肉群,且所增加的肌肉群主要是人体下肢最为强大的大肌肉群、躯干横断面较宽的强力肌群和促进肌肉工作的固定肌群。由此可见,此种击打调动了人体更多肌肉参与。击打时以下肢蹬伸、腰胯拧转发力为基点,并伴随力的传递、叠加,从而实现击打力度的增加。

在实战状态下,我们测定不同击打模式拳手前手、后手直拳的击打速度、力度数值,每人、每项测定30次;攻防两端均划定实战距离的相对固定位置(表2)。

由表2可知,运用核心力量模式击打时,虽然击打速度略有下降,但并未影响到击打力度,且保证了有效击打力度的增加,这主要源于击打时人体动用了更多肌肉参与工作。

表2 不同拳法在不同击打模式下的速度、命中率及力度对比

3 保持击打点的准确性

在拳击竞赛中,运动员击打点的准确性直接关乎击打的力度和效果,影响技战术的运用,甚至决定比赛的胜负。采取强烈的爆发式收缩来实现击打时,运动员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等肌肉群,均能达到极限收缩时的工作状态;但与其同时参与工作的协同肌,特别是固定肌肌群,则在该运动模式下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造成辅助肌群工作能动性降低,易导致击打点不准确。运用核心力量的击打模式有利于工作肌群全部参与,保证了击打点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拳手击打点的主动控制能力和击打效果。我们采取单拳和组合拳击打,以不同击打模式、强度进行反复测试,测试仪器为“水沙包传感器”,击打点敏感度直径为5 cm(表3)。由表3可知,采取核心力量的击打模式,无论强度大小,都能较好地保持击打点的准确性。

4 提高连续拳的攻击能力

拳手的连续组合拳攻击能力,是衡量其技能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采取爆发式拳法击打时,运动员的单拳击打可以正常实现;而连续组合拳会因左、右拳的不断变化,为保证拳法的力度,致使运动员身体出现明显的“回收”,即必须通过身体较大幅度的扭转才能达到连续击打的目的,从而导致击打的连续性“受阻”。这就是许多拳手为确保组合拳击打的连续性,采用第1拳过渡、第2拳调整、第3拳发力击打模式的原因,导致比赛时拳手的竞赛技能水平大打折扣。

对比世界顶级拳手采用核心力量拳法击打发现,其一,击打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拳手认知的“出拳”,而是近似于高度加速度地“推击”;其二,击打没有所谓的过渡、调整式“次拳”,而是每次击打都能充分诠释拳法的真谛。这无疑会对拳手竞赛技能的提高发挥积极意义。因此,合理运用核心力量,能够提高拳击运动员连续组合拳攻击的能力。

5 增强对赛场的主动性控制

国际拳击竞赛规则由单一的有效拳数判定胜负,演变成有效拳数、比赛优势程度、主动性、技战术水平和犯规情况几种方式的综合来判定胜负。在此,除有效拳数较易量化外,其余4种方式都蕴含着诸多细化的要素。例如:赛场的占优程度、主动性攻防、技术应用规范、战术打法清晰,以及主被动有意无意的犯规等环节。那么,根据新规则,拳手即便有效拳数领先,也可能被判定输掉比赛。由此,凸显了拳手对赛场主动性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世界顶级拳手与我国优秀拳手的竞赛模式发现,利用核心力量可使拳手在攻、防阶段,技战术实施及应变环节,都有助于形成技术应用的距离、时机、衔接、诱导、融合及整体的能动性。这对增强拳手赛场的主动性控制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减少了过多过渡性的步法移动,形成了先上后脚的击打模式。这让运动员可以时刻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性及技术应用的整体性。同时,促进运动员保持最佳的准备姿势,增强了蹬伸拧转的击打合力,且能较好地调控距离、把握战机、诱惑对手,促进主观能动的压迫性和诱导性。

6 小 结

表3 不同拳法在不同击打模式下的准确性

拳击运动员稳定重心,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易于构建肌肉群收缩力量传递、叠加的“运动链”,并为拳法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核心力量是由核心向肢体进行的能量输出,有利于运动员出拳速度、准度和力度的提升,并为连续组合拳击打创造理想的整体合力。运用核心力量形成击打技能符合拳击运动的理念,可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能,并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对赛场的控制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核心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进行整体力量训练的第一步,且必须与传统力量训练相结合,采取分步训练法进行。

[1]王卫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胡声宇,秦岭.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康恩君.拳击手靶的训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6)

猜你喜欢
拳法拳手组合拳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拳击训练中易犯的10个错误
打好制度“组合拳” 推动改革“进一步”
狗拳非遗难寻传
打好“组合拳”守护南阳人民的“母亲河”
猜拳
英国拳手出道以来51场拳赛连败 被吊销执照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宣传优秀“五老” 打好宣传工作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