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避免,并且会来得很猛烈
从挑战来看,无外乎就是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我这里不再赘述。我要谈的问题是,现在的企业,包括商业银行都有各种诉求,希望政府再来点经济刺激,不要让增长下滑得太快;同时,也希望中央银行把利率市场化进程放慢一点,对中小银行有些保护政策。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对银行业提出了很大挑战,尤其是对中小银行。但是,这些诉求某种程度上其实只是一种侥幸心理,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从经济增长来看,现在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不可能再通过刺激来保持高增长了。从利率市场化来看,利率市场化步伐的放缓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利率市场化是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把这个进程的步伐放慢,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就要放慢。其实,不是中央银行、监管部门没有给中小银行留足时间,而是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较慢,利率市场化问题十年之前就在讨论,并且是持续进行的。
转型别无选择,起步越早越主动
转型怎么转?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竞争;二是从规模竞争到质量和效益的竞争;三是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从靠“手脚”到靠“头脑”竞争。这三大转型方向实际上就是整个银行业从过去“跑马圈地”的粗放式高增长时代,转向差异化战略和科学治理、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阶段。
我们现在这么忧虑、这么纠结,关键在于中国的银行业转型存在诸多内在困难。欧美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样经历了利率市场化的转型,但是欧美银行业并不像中国现在改革的这么困难。这种困难实际上是因为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有几个短板:一是中国经济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欧美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市场经济的环境要比中国现在的环境好很多,我们的法制环境、市场的竞争环境还不够公开透明。二是中国银行业因为长期受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银行业的管理偏行政化和粗放化。三是较长时期的高增长使商业银行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能很快地适应变革要求。四是由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改革滞后,银行业经营管理行为同样存在浮躁、短期现象,给银行业的发展积累了较多矛盾。五是中国银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尚未形成。
关于转型的具体策略,应该有三个层次。
实施组织模式及管理体制的变革。这种变革要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近年来,多家银行都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这些改革多数都停留在机构改革层面上,不是真正的银行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全面革新,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不足以支持银行业战略转型。
加快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以及实施资本集约和全面风险管控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增长方式,支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行数字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流程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服务品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要加快改变我们过去经验式、行政化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只有流程化、数字化、精细化才能真正提升银行管理效率,才能有效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银行经营的要求。
民生银行的探索
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民生银行正在做一些创新和探索。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全面变革研究和设计。这种变革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构改革,而是针对前中后台一体化的再设计,包括体制、机制、模式、流程等。重点体现在销售体系应如何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高效响应客户需求,中台管理如何专业化,后台如何集约化和标准化。
巩固和提升小微金融、小区金融、私人银行等主要领域商业模式。这两年,民生银行对小微金融、小区金融的商业模式已有一些成功探索,但还不足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要把这些商业模式进行优化和提升,形成短期难以被追赶、难以被复制的商业模式。
全面扎实推广市场规划、客户管理、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要从策略、行动、实际成效等方面有系统性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扎扎实实推进才能出效果。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总经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