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
摘 要:本文以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结合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分析中职生消费现状,提出教育与引导中职生消费行为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中职 节约型校园 消费行为 教育引导
2013年2月,教育部提出,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2013年5月,笔者工作单位制定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同样指出,教育学生懂得节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就节约型校园视角下如何教育引导中职生消费行为加以探讨。
一、建设节约型校园蕴含的德育价值
随着日常生活中物质条件的改善,校园内学生们勤俭节约的观念日趋淡薄,非理性消费现象滋生蔓延。许多学生将节约视为“小气”, 把浪费看作“大方”,将勤俭误认为 “思想滞后”,把铺张错当成“观念前卫”。
节约型校园的“节约”具有两重涵义,一是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利用资源,提高校园各种资源的利用水平;二是以节约思想教育学生,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第二层涵义恰恰给学校德育指出了开展工作的着眼点。
二、中职生日常消费行为特点及成因
1.中职生日常消费行为特点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3级96名住校生开展了日常消费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日常消费来源基本由家庭供给。住校生月均花销约为855元,其中学校食堂伙食约为406元,校外餐饮约为244元,手机费用约为72元,零食饮料约为118元,学习用品支出约为15元。中职生日常消费大致有以下特点:
(1)校外餐饮多。不少人以食堂饭菜花样单一,价格稍贵,买饭拥挤等为由,经常到校外吃饭。
(2)零食饮料多。由于中职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零食成了他们的最爱。且学生普遍热衷购买瓶装饮料。
(3)手机花销大。现在中职生手机拥有率接近100%。手机成为不可缺少的通信、娱乐工具。
(4)学习用品消费少。作为中考的失利者,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部分学生上课“三无”,即 “无课本,无笔,无作业本”。
2.中职生日常消费行为成因
中职生日常消费行为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原因:
(1)社会因素。物质上的空前富裕诱发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各种思潮冲击影响着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
(2)家庭因素。“421”的家庭成员模式下长辈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这种“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做法助长了部分中职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3)学校因素。中职学校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消费指导,对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缺少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4) 学生因素。中职生爱面子,重外表,好炫耀,在同学之间易形成攀比的风气,最终也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為的发生。
三、教育引导中职生消费行为的有效对策
1.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主阵地功能
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中职生面对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行为时,抵御能力不强。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措施加强消费指导,遏制非理性消费行为发生。可开设消费常识专题讲座,举办如“说说十年后的我”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今天我当家”情景表演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合理消费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学生达到“懂生活,会消费,能理财,敢维权”的整体德育目标。
2.动员家长创设合理的家庭消费环境
在中职学生形成合理消费的过程中,家长的正确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首先应在日常消费中以身作则。其次应正确对待中职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对于合理的消费要求,积极支持,尽量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予以拒绝,说明事理,及时进行教育。家长应固定每月给予的生活费用,让子女量入为出,学会处理好生活消费、娱乐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关系,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3.借助社会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学生科学消费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德育工作者可以依托德育实践基地,组织中职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媒体力量,突出国情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及时传递社会中的正能量,对社会不合理消费现象予以抨击,帮助中职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四、小结
肩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中职生,如果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他们的消费行为将难以和建设节约型校园乃至节约型社会的步伐相一致。对中职德育工作者来说,建设节约型校园蕴含的德育价值无疑是教育引导中职生消费行为的最佳切入点,中职德育工作者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发挥德育优势,帮助中职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作者单位: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