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静,沈富林,曹东亮,邓斐
(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都 610500;2.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中医院,十堰 442500;3.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成都 610500)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非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变异性较大,起初无症状或有轻微心悸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会导致黑蒙或晕厥,而其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1],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症状明显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健康人群和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治疗方法不同,其临床预后也各不相同。本研究以复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9~66岁,平均(51.67±7.40)岁;病程为7个月~5年,平均(3.01±1.4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9岁,平均(51.72±7.34)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2.96±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室性早搏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为《实用内科学》中关于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2]:1)患者常规心电图表现有室性早搏或经24h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室性早搏;2)常规心电图1min>5次或动态心电图24h室性早搏次数>20次;3)属于频发且有相关症状者;4)年龄18~75岁。
室性早搏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2)填写临床研究观察表,且处于临床发作期者;3)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而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观察和安全性判断者[3]。
基础治疗:将丹参或血塞通注射液(30~50)mL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滴,1次/d。
1.4.1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复脉汤加减治疗,组方:炙甘草20g,党参30g或太子党15g,黄芪50g,阿胶15g,生地15g,麦冬20g,火麻仁15 g,桂枝15g,炒枣仁20g,龙骨30g,牡蛎30g,五味子10g,1剂/d,连续3次水煎,分别各取汁150~200mL后混合均匀,少量频服。
1.4.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胺碘酮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0.2g,第1周3次/d,第2周2次/d,以后1次/d,维持治疗。4w为一疗程,4 w后观察疗效。
以两组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的制定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标准: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过早搏动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过早搏动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过早搏动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复脉汤加减对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的疗效(见表1)。
表1 复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组和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复脉汤加减组的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复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n(%)]
室性早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见于多种疾病,且对血液动力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少心排血量,使心脑肾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胺碘酮是临床治疗室性早搏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位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从而有助于消除折返激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5]。胺碘酮在临床上广泛适用于室性及室上性早搏、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可防止上述疾病复发[6,7]。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虽然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如心血管方面可导致QTc延长及窦性心动过缓,引起或加剧心律失常;呼吸系统方面可导致肺间质或肺泡纤维性肺炎;其他方面可导致局部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紊乱、视力模糊和肝肾功能损害等[8]。由于该药禁忌症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有较大影响,促使国内医学界越来越关注中医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研究。
室性早搏早在古医籍《伤寒论》中就有“心动悸”、“脉结代”之称,代表方有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中医学认为“心动悸”、“脉结代”的主要病因为久病或先天不足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脏腑功能失调,而素体虚弱为其关键。根据中医理论,本研究应用复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其方药由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酸枣仁汤化裁而来,以达调气养心和重镇安神之功效。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主治“心动悸”、“脉结代”;桂枝甘草龙牡蛎汤补益心阳,镇潜安神;酸枣仁汤养心安神。组方以炙甘草为君药,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源,桂枝通阳,人参补气,麦冬、生地、阿胶、麻仁养阴,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以镇惊,五味子敛养心神。方中药物合用以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从而达到阴阳得平、脉复而心悸自安的效果。现代中药药理研究[9,10]报道,黄连、炙甘草、麦冬有确切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麦冬、黄芪还具有营养心肌、改善心肌功能和增加冠脉流量的功效。
本实验中运用复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停药后不易复发,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复脉汤加减对室上性早搏、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研究中,笔者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以复脉汤为基础进行方剂的配伍,以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1]马丽萍,秦永文,赵仙先.现代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6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65.
[3]杨玉刚,李红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2,9(3):13.
[4]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6):411-413.
[5]谭现花.炙甘草汤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4):79-81.
[6]谢芸芝,陶容,蒋东坡.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5):1722-1726.
[7]朱剑锋,杨吉栓.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42-43.
[8]Zipes DP,Libby P,Bonow RO,et al.Braunwald心脏病学[M].陈灏珠译.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8-690.
[9]王继岗.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率失常45例[J].河南中医,2014,34(3):418-419.
[10]龚奥娣,孙敬和.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大鼠模型Ca2+浓度影响初步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