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社区)主要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

2014-06-04 13:00:58陈应军高会荣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孕产妇状况社区

陈应军,高会荣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6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而孕产妇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社区医务人员的重视。大部分妇女对妊娠和分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积极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对于保证妊娠和分娩过程的顺利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孕产妇心理的变化不仅与身体生理因素变化有关,还与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孕产妇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以提高社区孕产期保健质量,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2013年北京某社区孕产妇8 662例,年龄20~42岁,平均(26.4±2.3)岁,无精神病史及性格障碍,能理解调查内容并自愿配合者。其中,20~25岁2 006人(23.16%),26~34岁5 863人(67.69%),35岁以上793人(9.15%);初中及以下文化2 376人(27.43%),高中或中专3 998人(46.16%),大学及以上文化2 288人(26.41%)。

1.2 研究方法

对8 662例社区孕产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SCL-90为广泛采用的评定量表,共90项,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因子分≥2为阳性;SDS和SAS评定结果分为4级,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则为重度。

由社区心理治疗师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筛选,符合条件且同意参加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向孕产妇说明测试目的和意义,用标准、通俗易懂的指导语辅导其理解题意,保证填写的量表内容是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自我感受;由孕产妇独立完成测评,经检查确认无漏项后,由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寻找孕产妇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存入Excel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见心理问题

在8 662例社区孕产妇中有5 9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占总数的68.3%;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不适症状、强迫、人际关系障碍、焦虑、抑郁和恐惧感等;不良心理状况与孕产妇的不良孕产史、初产和孕期异常疾病等因素相关。孕产妇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2)。

表1 孕产妇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结果的比较[(±s)分]

表1 孕产妇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结果的比较[(±s)分]

?

2.2 不同年龄孕产妇心理评定结果

不良心理状况与孕产妇的年龄相关,年轻(20~25岁)孕产妇和高龄(≥35岁)孕产妇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年龄26~34岁的孕产妇产生焦虑情绪的人数共3 745人(63.9%),发生抑郁的有1 173人(20.0%);而年轻(20~25岁)孕产妇和高龄(≥35岁)孕产妇产生焦虑情绪的人数分别为1 608人(80.1%)和638人(80.5%),发生抑郁的分别为500人(24.9%)和192人(24.2%)。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4)。

表2 孕产妇基本情况与心理评定结果

表3 不同年龄孕产妇SAS评定结果[n(%)]

表4 不同年龄孕产妇SDS评定结果[n(%)]

2.3 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心理评定结果

孕产妇发生不良心理状况与其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在职业方面,个体经商者不良心理状况的人数为1 445人(87.7%),发生率最高,教师等文教人员心理异常人数为399人(51.1%),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孕产妇心理评定异常的人数为1 398人(61.1%),不良心理发生率最低。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5、6)。

表5 不同职业与心理评定结果[n(%)]

表6 文化程度与心理评定结果[n(%)]

3 讨论

3.1 心理问题与影响因素

3.1.1 个体因素 本研究显示,不良心理状况与孕产妇的不良孕产史、初产和孕期异常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既往流产、异常妊娠等不良孕产史和孕妇自身或胎儿筛查 (唐氏筛查、B超筛查和糖筛查等)出现异常,如妊高征、早产、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等,是加重孕产妇心理负担的重要原因[4,5]。对自己和胎儿健康状况的担心会导致孕妇出现烦躁、紧张、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6]。此外,妊娠知识不足、妊娠反应不适和身体发生改变等负性刺激会使孕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新生命健康及其养育的担忧以及担心哺乳对体型的影响等也是导致孕产妇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7]。本研究还提示孕产妇心理健康与其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年轻孕产妇心态相对不够成熟,而高龄孕产妇发生妊娠并发症等风险较高,容易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故其发生不良心理状况的比率相对较高。而孕产妇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了解和接受妊娠期健康知识相对较好,更容易正确认识怀孕期间的各种变化,减少疑虑,因而其心理问题发生相对较少。

3.1.2 社会与家庭因素 表2显示,孕产妇中大部分为初产,其心理状况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研究[8]认为,一些不利的社会因素也会引起孕产妇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状况。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因而每个孩子均成为家庭的“珍贵儿”,由此可能导致孕妇过分担心胎儿是否正常、孩子的性别是否称心如意以及产后自身状况等一系列问题[9,10],进而出现心理问题。表2还显示,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月人均收入≤2 500元)的孕妇心理状况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分析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从而面临孩子抚养的压力,是导致孕妇出现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社区干预意义

范玲等[11]研究认为,孕产妇不良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健康状况,同时还会给婴幼儿的情绪、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后果。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婴安危。因此,为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应根据社区孕产妇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

3.2.1 产前心理辅导 在常规产前保健的基础上,社区心理治疗师为孕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中医心理、音乐放松疗法等干预方法,结合个体心理特点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包括指导孕妇正确认识孕期身体变化、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主动与家人或医生交流、消除对分娩的恐惧),促进孕产妇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情。此外,要重视孕产妇的同伴教育,鼓励家人多关注孕产妇心理,增加与孕产妇的沟通,避免不良刺激,减轻孕产妇心理负担[12]。

3.2.2 产时心理陪产 由社区心理治疗师或经验丰富的助产士给予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支持:“一对一”陪伴产妇度过整个分娩过程;对产妇进行舒适的抚摸、热情的心理支持,增强分娩信心,克服紧张、恐惧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兼顾母亲的舒适,确保胎儿的安全[13]。

3.2.3 产后关怀 分娩后社区心理治疗师深入家庭,指导产妇家人为产妇创造安静、愉悦和健康的休息环境;帮助产妇解决在哺育和护理新生儿时的问题与困难,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使其感受到亲情关爱;帮助产妇做好心理调适[14]。

综上所述,社区孕产妇心理状况应引起包括社区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从社区保健开始,由社区心理治疗师协助做好孕产妇心理保健,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1]梁惠.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2):178.

[2]段秀玲,柳怡,杨佳.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分娩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42-44.

[3]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6-9.

[4]李雁霞,汤雪娟.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86-87.

[5]王成刚,唐惠艳.我国不孕患者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34(1):64-66.

[6]贺晓红,陈浪,徐海燕,等.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胎死宫内引产初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08-109.

[7]史孟艳,冷瑞梅,孙秀艳.有效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97-98.

[8]何瑛,赵春艳.浅谈社区孕产妇心理健康与保健指导的方法和效果[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21):64.

[9]刘小玲,董振银,刘月芬.身心语法程序和团体辅导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67-68.

[10]刘娜.围产期孕产妇心理问题及干预[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8):62-64.

[11]范玲,吴连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0(5):23-25.

[12]田华.同伴教育对高危孕产妇不良情绪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87-3288.

[13]杨帆,罗晓菊,江帆,等.导乐陪伴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92-93.

[14]崔灵霞,岳智玲.孕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疏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140-141.

猜你喜欢
孕产妇状况社区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3D打印社区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肥胖孕产妇围生期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4年5期)2014-02-27 1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