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瑜
来自教坊,流落民间
泉州市南外宗正司,位于旧馆驿西侧大船亭以北、古榕巷西北隅,曾是梨园剧团驻地,现是剧团宿舍。一二十年前,这里是泉州挺先锋的文化场所,自称为泉州“野导”的南音雅艺推广人李以健,小时候在这里看过《卡萨布兰卡》、《人鬼情未了》等奥斯卡名片。现在这里则无演出,无电影,颇为萧条。
南外宗正司记录了南音一个重要节点。
南音从中原传至闽南,与历史上三次南迁大移民有关:晋代永嘉衣冠南渡,当年入泉的士大夫将中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带到如今的泉州;唐末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入闽,王审知之侄王延彬在南安设招贤院,招贤纳士,中原士人纷纷南迁;北宋覆亡,宋都南迁临安(今杭州)建南宋,赵宋皇族的南外宗正司迁来泉州。士大夫南迁带来的中原音乐,与闽南地方音乐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
南外宗正司,管理皇族宗室事务。旧馆驿西侧这一旧址,正是第三次移民南迁时,赵氏皇族聚居之地。南宋景炎丁丑(1277年),蒲寿庚降元,在城内“尽杀南外宗子及士大夫三千余人”。不少学者认为,赵氏皇族的这次屠杀,让歌舞声色的皇族贵地覆灭,却让囿于深府、士大夫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南音(当时叫弦管),跟随乐手歌伎,流入民间。
《泉州弦管史话》一书中,赵沨说,南音的历史可能是从汉唐一直到明清,有一千多年音乐文化层的对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南音学会成立,1985年起,泉州开始举办各种研讨会。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郑国权说,当年泉州较闭塞,研讨会的目的是向外界展示南音是什么样,却也为南音开了一扇看见自己的窗,那时泉州人才真正知道他们日日相处的南音,原来那么不一样。
泉州南音由“指”、“谱”和“曲”三大部分组成。“指”是一种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法的比较完整的套曲,现存世50套左右,一般只作为器乐演奏,很少演唱。“谱”是不配唱词、专供器乐演奏的多乐章器乐曲,目前存世的有15套左右,其中《梅花操》、《走马》等很可能是唐大曲的遗存。存量最大的是“曲”,郑国权目前整理出的存世曲目有2070首,他正在对这两千多首曲词做最后的校订。郑国权说,南音曲目当中蕴含的“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不可能全部来自民间歌手的倚声而歌,许多传承几百年的优秀曲目,一首曲子长达二三百个字甚至四五百个字,有些称为“中滚十三腔”的曲目,其旋律在4个管门中巧妙转调,天衣无缝,自然流畅,是当代作曲家都惊叹世上少有的杰作。这些无名氏的传世之作,应该是古代宫廷或教坊中音乐家的集体智慧。
南音最经典的演奏方式为五人组合,以中立持拍板拍击节奏的人来做区分,左边为洞箫和二弦,右边则是琵琶和三弦,这四样乐器也被称为南音中的“上四管”。南音表演时的“执节者歌”,见于对汉代音乐的记载;不同于“北琶”直项立抱,南音使用的“南琶”是被横抱怀里,这种演奏琵琶的形式目前只在南音中使用,它和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中乐师形态一样。“上四管”中的洞箫,古称“尺八”,唐代兴盛,泉州洞箫保留了唐代六孔尺八的规制。
4月初,泉州“南音雅艺”牵头办了场《南音最早记谱——明刊三种重见天日》讲座。《明刊三种》全称是《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南音的书籍,三种选本合编为一本书。三个选本现分别收藏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和德国萨克森州立图书馆。《明刊三种》证明南音原来叫弦管,1949年以前,泉州人也都称南音为弦管。《明刊三种》的272首曲目,其中近100首还在传唱,如《月照芙蓉》、《一纸相思》、《金井梧桐》、《正更深》、《精神盹》、《尊前告》、《客鸟叫》等。郑国权认为,这证明南音在明代已非常繁荣。
艰难中生机不灭
曾家阳是泉州南音乐团副团长,3月底他接待了中国民乐国际网首席策划和业务总监牛建党先生。两年前,泉州南音乐团曾在中央民族乐团专场演出中,见缝插针表演《走马》的一个曲目,让观众大开眼界。今年中央民族乐团下乡采风,分5个小组去学5种民间音乐,如西安鼓乐、贵州侗族大歌等,南音亦是其一,牛建党此次便是带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前来学艺的。牛建党是很知名的领唱,电视剧《血色浪漫》里几首歌曲由他演绎。说起用古泉州音演唱的南音,他连用了四五个“很难”。难,是难在韵味,南音的演唱和演奏,安静、缓慢,演绎一种古老、生态之美;牛建党认为其音乐上的规范性、乐器的默契程度,在学院派中很难见到。
泉州南音乐团并不经常演出。曾家阳说乐团目前通常只有接待演出及对外交流。售票的演出曾经尝试过,但效果不佳。牛建党觉得泉州人跟南音很近,不过这种“近”,还没能让普通人习惯花钱去欣赏南音。
许多南音人对此也有“洁癖”。“南音雅艺”近期举办过几次小型的售票演出,曾家阳告诉我们,有些老南音人为此找他“投诉”,认为这样不合适。
这与南音自古的一种品格有关。南音一直以修身养性的士大夫娱乐自居,强调演员并非“卖艺”。南音人在泉州很受尊重,被称为“先生”。闽南有请戏曲班子娱神娱人的习俗,但比较少请南音,若请了,必定是好茶、蜜饯全部配齐,以礼相待。同样是演出,别的请来的演员睡戏台,南音人却要当主宾对待,还有专门休息的地方,据说现在还是这样。
去馆阁是最好的接近南音的方式。馆阁也就是民间的南音社团,泉州登记的馆阁有三四百家,加上未登记的,预计有近千家。晋江、石狮、德化、永春等地的馆阁比泉州市区更繁荣。
泉州市区内最热闹的馆阁是古城中心府文庙夫子泉茶馆。古朴闽南建筑内,穿着古装的年轻演员,从晚上8点开始连续演出三小时。听众不少,但多是本地老人,偶有些游客,围坐在茶桌旁泡茶聊天听听南音。这里不收门票,但接受“赏钱”。“赏钱”的做法刚推出时,一样被很多人排斥。民间馆阁非营利,保留自娱自乐的南音本色,依靠海外华侨、本地企业家的资助运营。像安海的雅颂南音社,经费充足,据说有上百成员。泉州还有几家生产洞箫、琵琶的工厂,本地需求量很大,主要也在馆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