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华
摘 要:学校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而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存亡。在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质量;开放性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果这些现状不能改变,必然会影响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教学质量概述
教学质量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程度水平,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表现。
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和“学”两个方面构成。与普通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相比,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体系有几个特点:
1.适应性教育质量观。2010年7月29日,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应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中有多达51处提到“质量”,涵盖了从义务教育质量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从教材、教学质量到教师教育质量等广泛的领域。我国教育至此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
2.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除了提高学生升学和就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等。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应该纠正“只教书不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树立以德育为首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追求适合职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3.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强化实践性专业能力训练。我们国家教育理念中指出,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适应生存的能力,每一位学生拥有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是每一所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可以发挥实践操作的优势,掌握专业操作能力。
4.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急需创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出现教育部门办学、劳动部门办学、系统办学、企业办学、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办学局面,不同类型学校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形成谁办学、谁管理,哪级办学、哪级管理的多元化管理体制,沿袭了“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平行发展,相互间缺乏沟通,因此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5.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控性管理。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整体而言,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影响着教学效果。更为科学的管理教学过程,调配三者的关系是现今教学改革中的突破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一所学校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依靠的是管理,另一方面依据的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之路。
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如: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课堂设置因素、评价体系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无所不在。
1.生源素质问题。生源素质下滑,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对职业院校认可程度并不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较之以往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争着上普通高中,实在升不了高中或者没有希望上大学的初中生才进入中等职业院校。他们中00后居多,大部分不是为了学习而来,所以现在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层次不齐,个性突出,自律性不强,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连社会中基本的礼仪都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差甚远。
2.教师因素。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特色及教学特色的形成、充实、巩固,也要依靠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根本。
(1)教师自身因素
①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当下,国家加大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力度。但在政策的推进中,多数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且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困境,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②教育科研意识不强。不可否认学校对于教科研成果的鼓励不足,也是约束教师教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但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对科研工作也存在不同认识:一、教育科研与己无关;二、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三教育科研耗费精力;四评定职称需要时,急功近利。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束缚着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育科研。
③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从教师队伍的整体来看,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应具有“双师”结构,即形成一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但现行职业院校中,对于“双师型”教师认知不清,认定混乱,无法真正界定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大多数教师又过分追求学历、职称,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略差。
3.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准。职业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模式的许多痕迹,没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只注重学习知识培养。中职教育多数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十分注重实践教学,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开发教学,没有把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融入教学,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且在实践教学中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其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创业情况,忽视了人才的德育发展。
4.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不夠,专业设置针对性不足。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很多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没有遵循“实践性”、创新性,改革力度不足。同时部分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相关知识、学科的沟通、衔接渠道,针对性不强。
5.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急需完善
(1)教育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当下中职教育中普遍重视课堂教学,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重视教师的理论素养,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却往往忽视了对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及有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考核办法。教育教学过程监控出现不平衡。
(2)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对于职业院校评估过程来说,国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社会各行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得不到重视,评价及信息的收集和采纳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实中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又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这种现象促使我们完善现行的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校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只有与学校全方位的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职能,这样教师整体素质才能逐步提高、教学常规才会有效进行、教学成绩才能进步和提升,学校教育才可以实现它的真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省外贸学校)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2013〕-JKGHB-0105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傅宝林,《构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思考》
[2] 孙志河,刁哲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