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灿
论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左 灿
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攀登世界之巅的现实意义的改变,同时还探讨了过度攀登珠峰带来的环境负担、攀登的风险性以及制约这项运动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人类;珠穆朗玛峰;现状;对策
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诺尔盖由尼泊尔一侧即南侧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顶峰。英国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是一次开创性的事业,它为以后各国攀登珠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并在世界登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1 攀登珠峰意义的转变
登山作为一项挑战自我毅力的体育运动,攀登世界之巅——海拔8 844.43m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是所有登山者的最大目标。位于我国境内的一侧称为北坡,而南坡则位于尼泊尔境内。在1953年仅有6名登山者登上了珠峰顶,然而到2012年的5月份已经有大约2 600人成功登顶珠峰,2013年恰逢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60周年,仅在2013年5-6月份就吸引了超过18个国家的300多名登山者在南坡攀登珠峰[1]。
60年过去了,在经济杠杆的强力催动下,又得益于现代科技和勇敢的夏尔巴人的帮助,攀登珠峰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过去象征着勇敢者的冒险游戏迅速向平民百姓靠拢。然而,过度的商业化让珠峰人满为患、垃圾成堆,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我国著名登山家、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说:“攀登珠峰60年前拼的是精神,60年后拼的是装备,现在有很多商业攀登团队可以提供很好的保障,也大大提高了攀登珠峰的成功率。”[3]攀登珠峰正向着商业化道路迈进,最佳证明就是登顶纪录不断被打破,大量的科学研究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实质进行探讨,攀登珠峰从产生到目前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演进过程,只要能承担昂贵的登山服务费用,在相应的借助登山服务机构的设施和人员的帮助,顺利登山已经不是难题,但这已经降低了攀登珠峰挑战人类极限的意义,更多的人期待的只是这项运动带来的商业成功。
1.2 攀登珠峰的人员伤亡及原因
攀登珠峰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极限运动,60年来登山事故频发。例如,1982年,在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的运动员就有20人遇难,在中国一侧攀登的则有4人遇难。每一次登山事故的发生,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的登山者因此残疾而终生不能再登山,甚至有的会因此而献出宝贵的生命[4]。表1总结了1921年至今,人类攀登珠峰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情况。
表1 1921年-2013年攀登珠峰人员丧生原因
1.2.1 前期训练不足 高原气候是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障碍,本世纪以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发生的人员死亡中,多数登山者因没有在事前做足够的高海拔训练,没有经过循序渐进的徒步行进训练,导致了这些登山者不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经过研究表明,不仅是因为山上恶劣的环境使登山者丧生,还因为登山者过分的高估了自身能力,很多人出现高原反应时没有及时撤到低海拔地带休养,而是忍着头痛、腹泻等症状继续攀登,从而错过了救护最佳时间。
1.2.2 装配不足 今天大约有90%的向导在珠穆朗玛峰只是引导客户,他们缺乏专业素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不能传授正确的攀登技术,导致了有些登山者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转身和停止攀爬。而贪图便宜的运营商经常雇佣更少的向导和配备过时简陋的装备,这些非专业人员、知识或陈旧的设备并不能保证登山客户们的安全。
1.3 救援难题
攀登珠峰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和人为的大意疏忽就会让登山者陷入险境,目前中国登山者平均水平、训练体系以及登山者的观念素质还不高,也缺乏专业的登山救援组织保障。就连日本、新西兰、法国等登山户外运动整体发展成熟和健康的国家,每年仍有许多人因此丧生,所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更值得我们去探索。
目前我国登山救援费用单一化,我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就称登山救援应该学习欧美,建立起政府、社会、个人各自分担的救援费用模式。对于该不该由个人承担救援费用的问题,张志坚说:“对于擅闯禁区的驴友,个人应该承担得更多些。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倡导建立区域性的管理体制,并多提供各种服务。应倡导建立规范的救援体制,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基础、志愿者为骨干。让保险公司参与进来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政府一家埋单。”[6]
1.4 造成的环境负担及原因
由于珠穆朗玛峰地区生态环境非常敏感和脆弱,在发展登山运动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史兵最早在《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登山的环境隐患,其中提到:“攀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之一,珠峰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体力和意志是一种极限考验,攀登珠峰对装备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登山者和旅行者留下了大量帐篷、睡袋、氧气瓶、塑料袋等废弃物,还有烧油取暖等燃烧排放物、遗留物,这些废弃物都给神圣的雪山留下了沉重的环境包袱。”[7]
1.4.1 管理责权不明 各种文献记录、新闻报道及网站信息查阅发现,西藏自治区在登山运动的环境保护上存在缺陷,一方面对于登山运动中环境问题不够重视,管理责任权限不清,例如,珠峰的登山运动,既由西藏体育部门作为体育产业参与管理与发展,又由旅游部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登山运动的归属存在问题,归属不清,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是难以追责的[8]。
1.4.2 废弃物污染严重 由于登山者丢弃的各类生活、食品废弃物,如帐篷、睡袋、氧气瓶、塑料袋等,还有烧油取暖等燃烧排放物、遗留物,如煤油、汽油,甚至人类的排泄物和遇难者的尸体,这些都导致了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冰川融化加速,山峰积雪减少,物种消退,固体废物和排放气体等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由于西藏特殊的高海拔气候环境,在垃圾清理上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属于尼泊尔的南坡和属于我国的北坡地带上,旅游者带来的垃圾日积月累,人满为患的珠峰大本营,每年都会留下约50吨垃圾。
2.1 限制登山者的总数
珠峰山区是有物理容纳量的,但是前来攀登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了这个物理容纳量,如2013年5月19日当天,就有234人登顶,这只是登顶人数,还没计算出在各个珠峰营地未能登山者[5]。为了避免珠峰的混乱现象,从本质上应该减少登山许可证的发放,严格控制前来登山的团队和夏尔巴人,限制攀登人数。有利于减少在珠峰东南山脊路线的危险交通堵塞,同时也能减少登山者制造的人为垃圾,也有利于山峰环境的改善。
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尤为重要,登山许可证应该不断完善以便能够获取更多关于登山者的个人信息,如登山者的照片、代码类型的QR条形码、更新至现在运用最为广泛的二维码、登山经历、登山者身体状况、过敏史、购买的相关保险、家庭信息以及登山者遇到危险时用于联系的紧急电话号码。可把登山者的身份证与登山许可证绑定在一起,这样便于获得更多关于登山者的信息[5]。
2.2 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攀登珠峰是一项综合性因素很强的运动,各方面的信息会给登山活动提供全面的保障,攀登珠峰风险大,需要气象、测绘、医疗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以确保保证登山的安全。现代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珠穆朗玛峰,每个人在营地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登山安全知识。例如作为登山发达国家的日本,其官方也对于诸如登山信息的网站开发和信息提供不遗余力,富士山所在的静冈县警察署就有专门的“登山情报网”,帮助登山爱好者了解到更多的登山安全事项、气象变化、自救方法、登山所需的技术装备以及救援相关信息等。我们国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国的登山信息网站,帮助广大的登山爱好者,解决其登山所遇问题,提高登山理论知识。
2.3 强化对登山者的训练和自我管理
攀登珠峰对登山者有较高的要求,首先,登山者将面临滚石、陡壁、雪坡、狂风、严寒及高山缺氧等多种困难和难以预料的险情,登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意志和对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的高度适应能力。其次,登山者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能运用各种登山技术装备,排除各种险情,进行行进、露营和炊事,还要学会使用通信、摄影、气象和科研等器材。最后,针对登山经历较少的登山者要寻求可靠的登山运营商,以确保他们对安全知识和对山脉环境的了解,降低风险系数[9]。
登山是危险的,自然环境的恶劣、个人操作的失误都会造成意外,于是我们要尽量避开危险的境况,并加强自身技术的训练,提高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的能力。珠穆朗玛峰救援体系还未完善,只能提高预防登山中危险发生和第一时间处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高山服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并且完善登山医疗、通讯等专业设施,完善活动实施流程。登山者需要正确的认识登山运动并以自身安全为核心,量力而行。
2.4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
虽然珠峰所在地藏族农牧民和夏尔巴人在为登山者提供服务中获得经济收入,但由于西藏生态环境非常敏感和脆弱,在发展登山运动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针对当地的生态破坏现状进行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在发展登山经济的同时应做好登山环保,登山旅游人数的增加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物理容量、生物容量和心理容量。
不断完善西藏登山运动环境的管理,明确环境治理责任,加强各方面及部门的协调与管理。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经济、行政处罚、法律制裁等措施,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制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要求在登山运动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重心,形成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观念,组织环保行动。改变当前的登山形式,发展登山文化和精神,做到登山运动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攀登珠穆朗玛峰意义的转变、高丧生率的出现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挑战自我的激增、也不是登山者体质的弱化,而是登山文明的缺失。在精神文明上没有形成登山环保的意识和觉悟,登山者自身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素质文明,从而忘记了攀登珠峰的初衷。
[1]周 舟.人在珠峰[J]. 新体育,2013-06:71~73.
[2]张 松.攀登珠峰不再是勇敢者的游戏[N].文汇报,2013~5~30 (006).
[3]王婷婷.60年,与珠峰“对话”[N].科技日报,2013-5-30(005).
[4]李舒平.登山死亡事件的原因和预防——附 44 例报告[J].体育科学,1986(02):43~47.
[5]Mark Jenkins.Maxed out on everest [J]. NATIONAL GEOGRAPHIC出版年:SPR 2013.6:85~101.
[6]滕 飞.登山运动乱象:行业缺乏法律监管、驴友专业知识缺乏成意外主要诱因[N].东早报,2012(12).
[7]史 兵.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 体育科学,2007,(8):3~24.
[8]雷欢欢.西藏登山运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1(6).
[9]杨冬峰.西藏地区登山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
[10]李佳莹,吴珊珊.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西藏旅游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J].区域经济,2008(10).
[11]王元红.西藏气象部门为登山探险保驾护航[N].中国气象报,2003~3~15.
[12]Donelan S.Mountaineering and mountain rescue-An introduction[J]. WILDERNESS&ENVIRONMENTAL MEDICINE卷:15期出版年:SPR 2004.
[13]人类成功探索攀登珠穆朗玛峰[EB]:http://tv.sohu.com/ 20080508/n256722976.shtml.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Climb Mount Everest
ZUO Can
Research status of climbing Mount Everes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limbing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changes, and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of excessive climbing Everest, as well as the risk of some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sport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uman Mount Everest; Current status; Counter; Measures
1007―6891(2014)03―0013―03
G881
A
2012-12-26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
The 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