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从客家变迁中的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看传承机制构建
——以“客都”梅州为个案
李 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地区客家体育文化的变迁从历史渊源,现实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客家体育文化在变迁中的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地提出成立实体和虚拟博物馆,加强客家宗族联盟建设,客家体育进课堂,成立世界客家体育分会等建议以实现客家体育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利于构建客家体育文化传承机制。
客都;变迁;体育文化;传承机制
客家人,根系中原,迁徙南方,传播世界,在客家学研究中,对客家的迁徙次数有几种不同的源流,其中,客家学的奠基者罗香林教授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得到较为一致“五次大迁徙”论断,在经历几百年的迁徙演变历程后,基本形成了现在客家人的分布格局,主要是以客家摇篮之称的赣南地区,以客家首府之称的 以及以世界客都成名的梅州。而梅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迁徙的中心地带,向外输出“客人”的枢纽。各地区的客家人在此聚集,生活。促使客家民系的成熟,定性。梅州地处广东粤东北,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是客家民系向五湖四海,尤其是向全世界扩散的集散地。其迁徙轨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以梅州为个案,研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大背景下,了解客家体育在变迁中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客家体育在迁徙中的文化特征以及如何客观对待和利用这一现实问题,以探讨客家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承机制构建问题。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认识,理论界主要是指其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文化结构,模式,或风格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从动的方面来探讨问题,能够使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研究客家体育中,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主体的变化,在客家客追溯的历史中,客家作为一支汉支民系在其迁徙的历史中与土著文化认同,价值追寻,风俗习惯糅合背景下,客家体育即植根于原有的客系文化表达,又因长期的历史迁徙与途径地特有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糅合与矛盾的分化,客家体育已有单一性转向多层次的文化复杂体。在以梅州为个案研究的客家体育文化变迁史建立在客家大流动,大融合的历史基础上,历史上客家大本营的分立始于明朝政权建立后,为填补人口,以聚族而居,三世同堂之分的盛行引起的客家大规模由闽西,赣南迁入粤东北。不同地区的客家在梅州的聚居发展了客家文化体系,形成了客家文化上的一朵奇葩。梅州客家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丰富的客家体育文化体系,在迁徙过程中经历从农业文化到都市文化,从山地文化到海洋文化的洗礼,不断吸收,消化,改进。创新,形成独有的体育区域群。据资料记载,客家体育项目超过200多项,这些项目是在客家历史迁移过程中产生并流传至今。这些项目的产生无不带客家人特定的社会境况,在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体育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自我输血能力,以及客家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性使客家传统体育得以保留。有学者将客家传统体育分为军事活动类,生产生活类,宗教民俗类以及娱乐游戏类。如表1,可以看出客家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和特定的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族群文化,是随着客家人的劳动斗争以及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而不断发展的,深刻反映梅州客家人价值取向,例如,客家武术,是在兵荒马乱,为了生存的岁月发展起来的,在迁徙过程中,主要发现那种拳术具有实用价值,能够保护家人便吸收过来,加以改变,练习,在经过父辈之间的传授,各种拳术的杂合,不断丰富,形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拳种和流派。客家独具一格的烧火龙,是寓于客家人不畏斗争,敢于挑战的精气神,缘于岭南地区气候,环境之劣,与瘟神,水旱抗争的传说。每到元宵佳节,万人空巷,烧火龙,庆胜利。
表1 客家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统计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始终是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下变迁发展的,从时间的结构来看,时长时消,繁荣与衰弱交替进行,从空间地域来看,此起彼伏,兴衰与零落同时存在,审视现实意义上的客家体育现状可以发现,在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代表体育项目与人们价值观念转换的影响下,随着迁徙格局的大致成型,客家体育已经进入繁荣与衰弱交替,兴衰与零落的阶段,客家体育项目还存活的体育项目已寥寥无几。
笔者于2013年10月1日—2014年2月20日前往梅州地区(梅江区,大浦县,梅县,五华县,长沙镇,习坊镇,西河镇,水寨镇)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对梅州地区农村和城市客家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初步统计,发现客家体育的发展在城乡之间,老年,中年与少年的开展情况呈现一种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具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现实中客家体育开展所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客观对待这一现实难题,对客家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表2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统计表
表2显示,客家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在农村和城市两极分化,在城市的调查对象中,出现了传承“断层”现象,老—中—少之间的客家体育文化影响逐渐减弱。老年作为客家文化感染较深的一辈,延续客家体育文化,而中年大多生活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客家文化吸引力远远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利益丰厚。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发生较为频繁的场所是在学校,而梅州作为足球之乡,梅州学校体育发展重点侧重于现代体育项目,传统客家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无一席之地。在农村,以深厚的农耕文化影响的客家体育开展情况和城市具有明显差异,对客家体育了解程度较高,老—中—少之间对客家体育开展项目各有差异,老年人主要武术为主,中年参加体育活动再要以拎火龙为主,但是频繁度不高,主要是在民俗节日开展,大多数时间外出务工养家,而少年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在闲暇时间与同龄人以娱乐游戏类的活动打发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客家体育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子承父辈,同龄影响的特征。
文化传承不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一个人们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这个过程因所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是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在理想背景下,客家迁徙的基本定型,使客家体育的开展能够在特定的区域,社会环境中,社会成员中得以开展和延续。社会时代背景的转换,客家体育在当今社会开展的情况所呈现的特征也必然随着向文明迈进过程中改变原有面貌。但追究于目前客家体育在梅州农村和城市的开展现状,发现在迁徙定型的客家区域中,随着历史的车轮,客家老一辈的离去。客家体育将在新生一代失去魅力,纵向的交接过程出现接力棒的犯规,客家体育在新生一代中失去话语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向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过度,客家体育在社会转折过程中发生变迁是必然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家体育文化在面对着这种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时,不能置身于大文化背景和价值意识之外,必须适应这种文化潮流,海纳百川,方能博大精深。但在适应进程中必须保持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本质的文化内涵。针对客家体育文化在城乡的开展现状,窥视发展趋势,认识客家体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弊端和缺陷,以探析客家体育文化传承机制构建新思路,重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文化传承体系。
4.1 挖掘和整理客家体育文化遗产,成立体育文化博物馆
目前国内学者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主要存在3种观点,(1)全面抢救与保护,(2)重点抢救与保护,(3)全面与重点结合。在针对梅州地区的客家体育现状,在迁徙过程中不同的条件,形成,发展过程中客家体育项目,全面挖掘和收集原始原味的客家体育原貌已不现实,只能在保持已有的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挖掘和整理具有特色,文化价值高的项目。但对客家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全面挖掘。通过成立专门的客家体育文化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对客家体育文化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对挖掘难度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可通过网络复原技术,再现全貌,以网上模拟博物馆供认浏览,而对现在还在开展的客家体育项目进入实体博物馆,客家体育的传承与保护实质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客家体育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吃苦耐劳,抱本追源才是客家人最重大的财富。
4.2 加强客家体育传承宗族联盟建设
在梅州客家人聚居之处,宗族制度在客家人群的社会认同度是客家人凝聚力的标志,宗族是我国独特传统文化因素,是指由父系单世系组成的世系群。宗族形成的认同心理,是对自我心理,本族文化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维护。客家体育室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客家人群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加强客家体育文化在父辈子辈的延续对客家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客家体育文化活动在梅州地区农村和城市的开展差异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开展情况稍好于城市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农村地区客家宗族制度的影响比较深刻。但是一个家庭宗族结构远远不如一个族系的宗族结构影响深远。因此,成立专门的客家体育传承宗族联盟,使客家体育文化在客家宗族结构中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客家体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4.3 客家体育进学校,培养客家体育传承人
文化的传承的基地—学校,文化要步入正轨,必须要在学校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客家体育资源多样,竞技性与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是补充学校体育教材的重要渠道,结合体育新课程标准,开发和改造客家体育资源,加以引进具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和健身价值的客家体育项目。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客家体育项目,同时每年举办校际客家体育运动会,形成客家体育氛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群客家体育文化的继承者。
4.4 成立世界客家大会体育分会,定期交流研究成果
世界客家大会目前已举办25届,是交流客家文化,经济,加强海内外联系的重要场所,历届客家大会都会吸引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媒体的关注,对客家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成立客家大会体育分会,在举办大会期间,组织有关学者对客家体育文化进行大会发言,宣传客家体育文化,交流近期的科研成果。
[1]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价值意识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26).
[2]张兴奇,顾晓艳,李因霞.贵州水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特征,趋势及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3]李惠娟.客家移民与文化的变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千年走马—客家的历史事件与变迁[J]岭南文史.
[5]罗香林.客都研究导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33.
[6]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台湾文艺出版社,1988.
Look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Culture in the Hakka Change Inheritance Mechanism Building——to “Guest”as a Case of Meizhou
LI Wen
Using the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hange of Meizhou hakka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and future the hakka sports culture in the change, are proposed to set up physical and virtual museu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kka clan alliance, the hakka sports into the classroom,established world hakka sports clubs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tinuity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hakka sports culture, to build the hakka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mechanism.
Guest; Change; Sports cult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1007―6891(2014)03―0001―03
G80-054
A
2013-01-04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7。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00087, Beiji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