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海外教育
罗大佑的歌词里,童年是池塘、榕树、知了、蝴蝶……可如今,中国的孩子们却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与兴趣班之间,连假期也不能享受一个放纵悠闲、“看着天空发呆”的夏天。有条件的父母们,纷纷把年龄越来越小的孩子送出国门,接受海外的“快乐教育”。那么,备受国人推崇的海外教育究竟是如何做到寓教于乐的?国外的孩子在假期又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呢?
美国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各类博物馆、科学馆、艺术馆、纪念馆、图书馆、海洋馆、公园、植物园等专供公众参观、活动的场所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美各地仅博物馆就有6000多家,平均每个州有约120家。若加上其他各类教育场馆,真可谓在全美各地星罗棋布,应有尽有。为使活动或展览吸引人,特别是吸引中小学生,博物馆均会在展示的形式、手段和技巧上动脑筋,通常做法是:配合不同内容,使用漫画、雕塑、电视短片、游戏等多种方式来活跃展览,力求形象直观、简单易懂、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有的参观活动项目还通过增强实践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国,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展示藏品的地方,更是科学研究和接受教育的场所,展馆会以浓缩的方式把文明进程展示给学生。一般的博物馆都备有大量可供制作艺术作品的材料,为家长或老师带学生来此创作提供方便。美国的教师们也常把科学课、历史课和艺术课搬到科普展馆或艺术馆,让学生们边看展品边学习,寓教于乐。此外,博物馆还尽可能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利。如果教师需要,只需办理非常简单的手续,就可将某些藏品借回学校研究或在课堂上展示。
芬兰教育得以成功的秘诀在于全社会对教育的共识,即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全面、丰富、个性化地发展。芬兰的中小学大多为公立学校,地方政府免费提供教材、铅笔、午餐等。芬兰的教师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开发自己的课程,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他们相信学习并不仅仅是在教室的正式课堂中,孩子在课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学到更多。因此,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及各种学习或娱乐俱乐部。据调查,大约三分之二的10至14岁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青年运动协会。此外,芬兰学生家庭作业的压力并不大,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带回家的家庭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就能完成。在芬兰,即便是高中生也很少参加课外补习。芬兰教育者认为,重复的、智力上没有挑战的作业并不能带来学业进步。
芬兰强调的“无竞争”教育,使得所有学校都不会给学生按成绩排名。芬兰的教育者也很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老师们从来不会因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只会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特别帮助。比如上数学课,当发现有几名学生感到吃力时,就会分配该班的两名老师,一位正常教学,另一位专门陪伴学习吃力的学生分析与解题。
一位名叫安娜·玛丽亚的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想象一下一位七岁的孩子,如果看到自己的成绩排在后边,心灵会受到多大伤害?如果他排名很靠前,孩子又会变得多么容易骄傲?从小就出现心灵扭曲,以后怎么可能会有健康的身心去完成良好的教育?如果儿童没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再优异的成绩都没有意义。”
赫尔辛基市青少年事务中心建造了青少年活动公园。在这个公园,女生可以参加手工课程,学做手链与玩偶、指甲彩绘、印染画。男生可以学滑板、骑自行车和扔飞盘。所需工具和器材都免费提供。孩子们如果把自行车或滑板弄坏了,则必须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修理。工作人员卡利奥拉赫蒂表示: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不会感到孤单,仍能体会到集体的氛围。
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使得南非的山川河流几乎未受人类文明的冲击,因此南非拥有神奇瑰丽、充满着原始野性之美的自然风光。这对南非的中学生充满了极大的诱惑力,假期外出野营成了许多中学生的首选。龙山和克鲁格国家公园是约翰内斯堡学生假期野营经常光顾的地方。野营时,学生们往往几个人一伙,或者和家人一道,走一路看一路,与野生动植物为伴,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最具美国特色的学生课余活动就是去社区做义工。社区一周的活动项目非常丰富,包括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照料病人、去湖边清理垃圾等。做义工是美国社会的良好传统风气,像医院、图书馆、童子军、红十字会以及许多公司都积极组织和提供各种义工机会。在美国的学生中也有许多义工组织,活动很受孩子欢迎。在活动中,孩子们既接触到了社会、奉献了爱心,同时又交到了许多朋友。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超过60%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等。
德国有120所儿童大学,在儿童大学注册的小学生达到百万人以上。到大学听讲座,与知名学者讨论科学问题,在儿童中颇为流行。儿童大学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把大学教授和孩子拉到一起,为孩子们无穷无尽的问题寻找一个解答者。儿童大学面向8岁到12岁的孩子,授课教师都是图宾根大学各系的知名教授。从开学之日起,每周上一次课。教授用浅显的语言向“小大学生”讲解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科知识。听完所有讲座,孩子们还会获得一份盖有图宾根大学印章的结业证书。
泰国政府始终把公民道德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从20世纪60年代起,泰国政府就将道德教育纳入了中小学教学,并颁布了全国道德教育教学大纲。在小学和中学的毕业考试中,道德课也是必考科目之一。
泰国的道德教育尤其提倡与人为善,从幼儿园起就注重培养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的观念和方法,尤其是大力倡导各宗教、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生活、大家同兴的意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得到了泰国全社会的积极支持与主动配合。在泰国,电视台、电台、报纸和网站都会制作不少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教育节目,各社会团体还有意识地成立了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组织机构,辅助学校开展道德教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的学校还设有“感恩”或“祈祷”仪式。每天的课程结束后,学校都会举行“感恩”仪式。老师告诉学生,要利用课后这简短、静默的几分钟,感谢家人对自己的爱,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此举将道德品质的抽象概念化为关爱世界的种子,悄然播进孩子们的心中。这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意识,使得绝大多数泰国人的性情发自内心地温和,待人有礼且注重公共道德,很少有人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吵架骂街的更是鲜见。如今,泰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尽管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泰国学生依旧比较节俭,学生食堂里几乎看不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当今世界,泰国独具特色的德育,使其国民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自豪从未有过改变。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编辑:《检察风云》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