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相伴 塑造平安新家园

2014-06-01 12:25张同舟
检察风云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家园大家庭商户

文/张同舟

信任相伴 塑造平安新家园

文/张同舟

“当我们睁开眼,看着美丽的一切,灿烂阳光温暖我们热爱的家园。和最爱的人相依相伴,度过每一个精彩瞬间。一路欢笑,一路拥抱,体会信任的美好……”新家园塑造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点滴温馨塑成了更加美好的“平安普陀”。居民自助互帮自治是上海市普陀区政府近年来探索创新型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互助、友爱的美好生活理念在新家园的塑造中不断传递。

同管共建和谐路

长征镇上的真光路,是普陀区中环商贸中心区域的主干道路,周边商户众多,交通便捷,商业氛围浓厚。跨门营业、流动设摊、无序停车、偷盗扒窃等安全隐患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着真光路居民日常生活的忧心事。

面对商户、流动人口与居民之间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解决?区政法委书记邰荀说: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当下的社会管理已不仅仅是管控,要让居民体会到街道不仅仅是政府的管辖范围,更是属于大家的。

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2013年,属于大家的真光路“一条街”作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在长征镇开始了试点。在“一条街”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办公室的带领下,商业街商户共同探索成立了“自主管理小组”,实行联络员制度。每一天,自主管理小组都会安排若干名工作人员佩戴醒目的红袖章进行街面巡查监督,重点检查“门前三包”的落实情况、车辆停放、商户违章占道经营的劝阻、安全防范提醒告知和其他不文明行为的善意规劝等志愿服务工作。

经过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与商户自主管理小组的共同努力,“一条街”建设工作变得有序而规范了。由商家代表、市民监督员及人大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不定期对优秀自主管理小组商户予以适当的奖励,将这些优秀商户作为“平安单位”的申报典型。

“一条街”建设实施近一年来,居民们切切实实看见了真光路翻天覆地的变化,商户们也尝到了自管自治的甜头。

当前,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随之调整,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长征镇这个由政府引导、居民商户参与自治的“一条街”建设模式,破解综合管理难题,是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水平的有益尝试。变被动为主动,由单一治标转长效治本,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逐渐形成。

你的地盘你做主

位于普陀内环的中远两湾城是区内的著名大楼盘,沿苏州河而立,绿化占地面积大,生活配套齐全,绿茵茵的小区里常常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是上海宜居典范之一。然而,在这片景色怡人的区域内,却出现了许多大型居住小区共有的不和谐现象——“群租”。

助动车的警报声、深夜聚会的喧哗声、乒乒乓乓的音乐声声声入耳,使得小区原住民不胜其扰;某些楼道内甚至出现了一夜之间生活垃圾遍地却无人清理的现象,难闻的气味终日弥漫在楼道间,大量的蚊蝇肆虐;“二房东”现象层出不穷,房客更替频繁,住所拥挤,小区租户管理难上加难;楼内盗窃事件多发,居民们惶惶不安……整洁安宁的小区环境怎堪如此杂乱无章的侵扰?于是,业主的愤怒和不满水涨船高,与“二房东”和群租房客们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冲突在所难免,矛盾一度达到紧张态势。

业主要求和谐安稳,群租客们希望居有定所,“二房东”只想牟取暴利,他们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由于人们对租房需求的上涨和政府对房源需求的无法满足,“群租房”问题一直无法根除。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小区物业对整体环境的清洁也无法全面掌控。

安居方能乐业。结合普陀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远两湾城小区“群租房”问题集中、社会影响大,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区房管局和街道等工作人员都认识到,清洁的楼道环境和安稳的生活状态是所有居民的根本需求,定规则、维秩序,才能让居民们安心。

怎样才能让小区整体环境令居民满意,又能够使各部门的力量发挥在刀刃上呢?就如那句广告语:我的地盘听我的。整治群租房还得听群众的!各部门组成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每个楼栋听取群众意见,哪个楼栋“群租”现象集中,哪里存在治安消防隐患,哪些群租房客们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在对居民的访问期间,工作领导小组将居民的疑惑、投诉和建议一一规整成档,在对业主进行安抚的基础上,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多次讨论会议,力将群众心里最清楚、最关切的现象作为工作的重心。

听取意见后,如何做好是关键。在中远两湾城四期的九个门栋,总计有19台电梯安装了梯控。这些设备的筹备资金一部分来自物业,更多的是业主的自发筹集。梯控设备安装后,部分业主还在领导小组的引导下组成志愿者队伍,配合物业保安加强大堂的值守,物业配合执法部门对“群租”户的梯控卡进行监管,阻止群租客们的大量无序涌入,从而向“二房东”施加压力,对“群租”现象进行整改,进而引导群租客们转向合法“公租”。一系列的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有网民在微博中由衷感叹:“现在中远两湾城不仅群租现象没有了,连合租的都很少见。美好家园又回来了。”

各部门也从曾经的忙于处理各项具体的居民投诉、信访,转向了对业主和物业的组织、引导,工作压力减轻了,成效却大大增加。有领导感慨地说:“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对待综治工作也得转变老思想老套路。让群众自己做主,与居住环境建立更深刻的家园式感情,许多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共筑温馨大家庭

在地球村的概念全球泛滥的现在,人们却越来越将自己的生活空间封闭起来,不愿走出家门,甚至和邻里上下都没有说上过一句话。这样的小区环境再美好,空气再清新,设施再齐全,恐怕也难以成为居民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

“鸟语花香的小区,宁静惬意的小路,整洁清新的楼道,亲如一家的近邻,回家的感觉真好!”看见这样的句子,你是不是也希望拥有这样的家园和邻里?普陀区的“新家园”塑造行动正在为建设“家庭自助、邻里互帮、社区共建、增添福祉”的幸福家园不断努力。

曹杨新村枫岭园居民小区结构复杂,不仅有“城中村”小俞家弄,还有上世纪50年代煤卫合用的曹杨七村,以及近三年建造的商品房星港景苑。小区外来流动人口、老年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多,各种居民纠纷不断,是当地社区管理的典型难题。看着小区的脏乱差环境与冷漠氛围,街道工作人员伤透了脑筋。如何减少居民纠纷?邻里关系难道无法协调吗?小区不应成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的温馨家园吗?

曹杨街道枫林园居委会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走访和多年来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开展了“家庭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家委会”应运而生:试点的楼组里,一个门牌号就是一个“家庭单位”,每个“大家庭”里都有一位“家长”、一位负责治安安全的“家园卫士”、一位调解矛盾纠纷的“老娘舅”和一位具备一定卫生知识的卫生员。而值日员是每层楼的“临时家长”,由每户居民每天轮流照管楼道里的公共卫生。居委会还为每个“大家庭”配备了一位居委干部,协助楼组自我管理。通过开“门”、成“家”、议“事”,建立起饱含情感关爱的邻里信任,重新温暖越来越冷漠的邻里关系。

“家委会”的成立说来简单,面对长期冷漠环境中习以为常的人们,打开邻里之间“三道门”的重任就落到在职党员肩上了。枫林园小区的在职党员们坚信,用真诚关怀他人,定能敲开居民封闭的家门。枫林园党总支在每一个试点楼组家庭中进行“民情排摸”,制定《家庭化管理民情手册》,摸清每一户居民的姓名、居住人数、联系电话、生日、特殊才艺等。每当有居民生日,就送上一枝花和一句祝福;每当有孩子出生,就送上一包尿布和一声恭喜;每当有居民遇到困难,就及时上前搭把手……点点滴滴的情谊,敲开了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远亲不如近邻”,敲开了家门,更要鼓励人们走出家门,融入楼组的大家庭中。83号楼组内居住着一位50年代的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封阿姨,借三八妇女节之际,大家庭的姐妹们拿着自己编织的尼龙花、围巾、帽子等,准备了精心烹制的菜肴来到封阿姨家中,与她一起唱起当年的老歌。温馨的场面感动了每一个人,也湿润了封阿姨的眼睛。在许许多多这类感人事件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楼组大家庭中,一个个分散的个体通过家庭化管理模式相遇、相识、相知,居民们的闲暇时光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家门易出,心门难敞。社区党总支要求每一个试点楼组都排查出一个重点难题,通过大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找出问题所在,尽力不让矛盾出楼组。党员干部的责任不仅仅是使每家每户打开和走出家门,更应为困难居民解决难题,让居民们切身体会到家庭化管理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从而化被动参与为主动自治。

一对腿脚不大利索的老年夫妇,一周只下楼一次买一些日用品和食物。在他们的楼下住着一对小夫妻,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上小学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看护,只能任其一人在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楼组“家长”立即出面将两户人家约到一起商量,最终达成了约定,平时小夫妻下班回家的路上为老夫妇采购所需物品,上小学的孩子放学后可以托付在老夫妇家中,写写作业等待父母回家。两户人家的难题就这样在“大家庭”里轻松化解。

物业可以清洁楼道,居委可以嘘寒问暖,政府可以托底帮助,社会可以提供服务。然而,更多的安全和便捷要靠自己创造;一些麻烦和矛盾需要彼此协商。让你我都付出一份爱的关怀,社区就能成为大家的温馨家园。

普陀区新家园塑造行动最大化地发挥了居民自治的力量,用最高效的方式解决了民生问题,让人们有信心相信,彼此信任的美好新家园不再是梦想,它已一步步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新家园大家庭商户
中队大家庭掠影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美丽南海新家园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动物们的新家园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聚焦龙凤试点:扶贫搬迁,打造宜居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