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红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部分的消化道(如食管和胃肠等)因为病变而产生的出血;导致原因很多,属于常见的急症,表现为呕血和便黑[1],失血量大的数小时可能超过1000 mL,病死率达到了13.7%。现今,国内外提出多种治疗药物止血[2-3],同时护理质量对治疗效果也有影响。本研究选取40 例患者探讨内科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河南省漯河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诊治的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40)。干预组患者的年龄24~82 岁,平均年龄(37.9±2.4)岁,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出血情况:<600 mL 6 例,600~1000 mL 22 例,>1000 mL 12例;出血原因:上消化道溃疡出血20 例,重症胰腺炎12 例,肝硬化8 例;临床症状:呕血18 例,吐血16 例,贫血症状6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3~84 岁,平均年龄(38.3±2.2)岁,其中,男24例,女16 例;出血情况:<600 mL 8 例,600~1000 mL 20 例,> 1000 mL 12 例;出血原因:上消化道溃疡出血22 例,重症胰腺炎12 例,肝硬化6 例;临床症状:呕血16 例,吐血16 例,贫血症状8例。各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对其进行内科护理。
1.2.1 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开展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急救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3 方面内容。同时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以及口腔和便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预防主要是根据患者病发原因,预先做好护理可能需要的准备。比如有出血先兆的,要注意患者喉部是否有异物感和痒感,胃部是否有烧灼或者恶心症状,通过血压和尿量的检测,预判病情,提前准备好药品和器具,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急救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生命垂危时采取的措施,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有无休克或者肝昏迷等症状。
用药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嘱咐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信息;防止发生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
1.2.2 内科护理
1.2.2.1 舒适度护理 由于随季节变化,温湿度发生变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病发时间具有季节性[4];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维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安静,将病室温度及湿度分别调节在22℃~24℃和55%~60%的范围内[5]。
1.2.2.2 病情监测 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并及时做出应急处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记录,发现患者出现呕血、吐血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1.2.2.3 上消化道出血时的护理 建立好至少2 条静脉通路,遵医嘱补充有效血容量以防止休克,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有效循环血量、神志意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1.2.2.4 饮食护理 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期间应当禁止喝水,当患者出血停止后,可给予其饮用温凉的流质食物,等到患者病情完全稳定下来后,再给予患者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嘱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和辣椒等。
1.2.2.5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对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其异常心理情绪。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认知程度,对其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消除其心理恐惧,树立其治愈出院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选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情况作为护理效果的判定依据,依次分为以下三个等级[6]:(1)治愈:12 h内无出血现象,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好转:24 h 内无出血现象,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护理前后患者无明显改善。护理总有效率=(治愈+好转)/该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基础护理)治愈22 例,好转4 例,护理总有效率仅为65%;而干预组(内科护理)治愈30 例,好转8 例,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干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 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只进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62.5%,实施内科护理后(干预组)满意度提高至97.5%,仅有1 例患者不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 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n(%)]
表2 2 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消化系统重症疾病、静脉曲张、饮食习惯不良等均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7]。由于这一病症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加强对其的护理,以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在对上消化道患者开展内科护理时,要充分贯彻“以患者为先”的原则,从患者的舒适度、心理需求等方面着手,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尽量满足其心理需要[8]。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儿出现呕血和吐血情况,极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甚至也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所以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通报治疗的积极乐观情况,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当然,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急救工作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尽快建立至少2 条静脉通路以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防止其出现窒息、休克加重等不良情况。对于血红蛋白90 g/L、收缩压12 kPa时,应及时输血,但也要注意患者的特点,随意输血可能会引发肝昏迷并发症[9];利用内镜检查后确定出血位置和原因,注入治疗药物[10-11]。在出血情况基本得到控制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同时做好口腔消毒和护理,以防止感染。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止血处理,并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一般情况,同时做好记录;此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对患者取合适卧位,以防止患者窒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宣教,以避免外界刺激因素引起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患者的内科护理干预主要是从舒适度护理、病情监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几个方面来开展的,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中的干预组40 例患者经过内科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内科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内科护理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预后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1]刘艳.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11-112.
[2]Roberts SB,Coyne PJ,Smith TJ,et al.Palliative use of aminocaproic acid to contro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0,40(3):1-3.
[3]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3.
[4]张佳思,唐榕,向国春,等.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变化规律及预防护理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6):673,682.
[5]王颖.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110-112.
[6]周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1(21):356-358.
[7]刘再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内科护理分析[J].健康之路,2012,2(11):172-174.
[8]李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0(5):263-265.
[9]Jairath V,Kahan BC,Gray A,et al.Restrictive vs liberal blood transfusion fo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rationale and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zed feasibility trial[J].Transfus Med Rev,2013,27(3):146-153.
[10]Balderas V,Bhore R,Lara LF,et al.The hematocrit level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safety of endoscopy and outcomes[J].Am J Med,2011,124(10):970-976.
[11]汪明飞.胃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药物喷洒与注射疗效对比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58-3859,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