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玉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来达到降低切管切开之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概率,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我科4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的心里护理、康复护理等,同时要观察患者气管切开之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对这4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没有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可以防止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切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65-01
为了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重症监护室应运而生。一些危重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进行了全面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42例,都是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后进行的气管切开,其中28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留管时间最短的是3周,最长的是10个月。平均留管时间是9周。患者由于基础性疾病死亡的有6例,没能拔管,存活患者42例,在重症监护室平均住院为18天,在住院期间这42例患者均没有发生并发症。
2护理措施和方法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尤其要观察患者呼吸的情况,同时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就是呼吸困难,所以尽早的进行气管切来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这4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之后,及时给与氧气吸入,并且进行气管切来,在做气管切开之前要向患者解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以及家属放心。
2.2 保持环境整洁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同时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地面每天要清洁最少两次,定时给病房通风,保持患者病房的清新,同时有条件的要使用加湿器,确保患者室内适宜的湿度,同时还要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
2.3 保持体位
患者在气管切开之后要采取侧卧位,并且要隔一段时间变换不同的体位,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同时床头要抬高30到45度,在给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要注意患者的头、躯干等部位,避免患者因为通气而发生窒息。
2.4 气管导管通畅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且有发绀、烦躁等现象,要第一时间考虑是否有堵管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堵管,要及时的清除堵管物,确保导管的通畅。
2.5 及时洗痰
患者在进行器官切开之后,最大的问题在于排痰,要把气道中的痰液及时清除,这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洗痰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避免引起患者感染,在给患者洗痰之前,要给与患者纯氧2到3分钟,并且要用听诊器听患者痰鸣音,确定患者痰液的位置,之后再用吸痰管在无菌条件下洗痰,,在洗痰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快速。
2.6 湿化气道
当患者进行气管切开之后,就会丧失气道湿化的能力,很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阻塞,引起再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要对气道进行湿化,在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分泌物的粘稠性以及量的大小,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间接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
结论
本组的42例气管切开后的患者经过上述全面的护理,基本没有出现气管切开并发症,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这就需要我们不仅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要有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解莹.氣管套管感染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80.
[2]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179.
[3]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2.
[4]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6.
[5]王希芹,赵美红.伊诺舒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4(87):3122.
[6]杨晖,刘伟,李玉兰,等.机械通气患者行肺段冲洗的护理配合2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2.
[7]张燕,丁彤,郑红.交通事故喉创伤的临床护理[J].创伤外科杂志,2001,(02).
[8]魏聿平,江学成,曹淑琴,张佳“.护理学风险评分系统”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08,(02).
[9]徐秀英,张惠贤,阿部富美子.日本医院风险管理的因对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7,(08).
[10]许珍云.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