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秦敏 杨洪玲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中国旅游业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闲暇之际,为了追求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生活的愉悦,纷纷走出户门、踏出国门,选择旅游休闲的生活方式。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旅游业也出现了不可回避的诸多问题,但旅游业日益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趋势不可更改,中国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
关键词:旅游;国民收入;闲暇时间;国家政策;趋势;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出境旅游
一、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旅游(Tou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所以旅游是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这一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孙子的周游列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以朝觐、求法为目的的旅游及宗教活动,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之旅,国与国之间以政治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使者、学者、商人、僧侣组成的出国考察团往来及商业旅行……从古至今,旅游者的行踪就没有停息过。
近代中国,由于历史经济原因,人们闭关锁国,安土重迁,出游意识十分淡漠。改革开放之前,国内旅游大多以外事活动为主,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效益,境内旅游多以疗养、单位公派为主,境外旅游也多是政府之间的交流活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足不出户的家庭休闲娱乐方式逐步过渡到走出去的户外旅游,旅游从往昔只是政府才关心的“外事”,变成了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事”。
“八五”计划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高潮也随之到来,这一阶段页可以称之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春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的旅游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了。据统计2002年,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在短短的十年之后,2012年中国国内旅游的人数达到了29.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0%,国内旅游收入为2.2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旅游业占全国GDP的比重在3.8%左右。预计到2015年,旅游业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12%以上,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一) 国民收入的增加与消费观念的转变
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悦。据统计,我国国内恩格尔系数正在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也由1995年的49.9%和58.6%分别降至2013年的35%和37.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这标志着我们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跻身富裕的行列,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在逐步增加,居民的家庭消费开始转型,整体的消费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的消费结构也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正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
据《2013年旅游者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国民旅游意愿强烈,近半数国民出游3-4次,57%消费者了增加旅游预算,半数以上支出1万元以上,旅游消费占国民消费总量的近10%。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会出现周边出境游热潮;达到5000美元,就有更多人涉足环球游。而我国在200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2012年突破了4000美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休闲消费时代。
(二) 国民闲暇时间增多
闲暇时间是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是影响旅游者决定出游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1949年12月23日,国家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居民的闲暇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1994年将职工每周的工作时间从48小时改为44小时,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为主的黄金周,2007年国家对法定节假休息日时间再次进行调整,减少了“五一”休假天数,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5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法定的闲暇时间有力的为人们出游的提供了可靠保证。如今不仅是“五一”、“十一”黄金周、节日,就连周末,出游都成为人们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旅游不再只是有钱人的奢侈爱好,旅游已悄然成为一种普及百姓的休闲活动,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2014年我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合理的居民休假制度将极大改善我国目前旅游淡旺季过于显著的弊端,也必将激发我国潜在的巨大旅游消费需求,我国的旅游业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三) 国内优质的旅游资源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都反映了东方文明和神舟风韵。据研究数据发现,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量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欧洲旅游强国。目前,我国国内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151处,国家地质公园有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有197个,国家森林公园有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99处,国家4A级旅游区(点)达360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旅游景点数目众多,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方式单一,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观光为主,缺乏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的活动,观光产品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中国人口多,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也导致了短时间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扩大的步伐的问题。
(三)部分国内旅行社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不少旅行社只为眼前利益进行不正当竞争或采取欺骗消费者的方式谋取利益。
(四)有些地方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合理地开发、建设景区,导致了旅游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旅游法制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旅游不仅仅是旅行社应该考虑的问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依托性较强的产业,需要政府的指导,政策的支持,法律制度的规范,同时还涉及到环境、交通运输、酒店住宿、餐饮等各方面的问题。健全的旅游业必须依靠法律,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健全旅游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才能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八”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改革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原本就是无烟的绿色产业,将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必将更加重视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三)乡村旅游将异军突起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节奏紧张忙碌、城市生活的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早已人满为患,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要求,市民纷纷开始向往到郊外,到乡村去旅游放松,去体验乡村生活模式,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去观赏乡村土产、果树的种植,去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生活,实现回归到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放松的目的,这也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出境旅游在旅游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民期待着走出国门,探寻精彩的外部世界,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出境旅游。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0多个,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既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又有边境旅游,还有出国旅游。旅游方式既有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兴海岛游、游轮游、“蜜月游”,又有各种体验为主题的“荷兰赏花游”、“奥地利音乐之旅”、“法国葡萄酒之行”等,为国民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体验欲,大大促进了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9819万人次,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而2014年出境人数将突破1亿,预计出境旅游花费将达1400亿美元,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资料显示,中国已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五、结束语
旅游能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同时又能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人口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虽然目前国内旅游业存在着旅行社的管理、旅游制度的完善、交通运输、环境污染、景区接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的趋势已不能阻挡,人们走到户外旅游放松的脚步不会停止,未来中国必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陶卓民.基于数据包洛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8)
[2] 李锋.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 [J].旅游学刊.2013
[3] 周泉.旅游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
[4] 尤海涛.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5] 白薇.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J].新财经.2013
[6] 黄细嘉.出境旅游视域下的旅游强国建设初探[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2
[7] 戴学峰.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出境旅游超前发展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