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虹
听力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听力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薄弱环节,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已成为英语教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很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听力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知识障碍
1)语音障碍。(a)发音不准。发音不准,难辩音。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辨音能力就不强,形成听力训练中的“错位”现象。(b)对同化、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分辨不清,如therere 被当做 their,“I cant come”失去爆破后容易被误解为“I can come”。
2)语速障碍。有些教师语速较慢,学生已习惯,正常的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
3)英语语音差异。英美英语在读音上不尽相同。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由于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有些学生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二、词汇障碍
要提高听力水平,听者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听力水平。
三、语法障碍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注重单个的单词和句子,忽略了关键词和关键句。
四、综合理解障碍
听力的最终目的是句子、篇章的综合理解。仅有语音、词汇、语法等等这些良好的基础而没有良好的听力技巧仍难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五、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必须具备一些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有困难。
六、心理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会使信息输入断层,这势必影响听的效果,过于紧张会使脑子空白,这种状态下的听力理解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和正确性。
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
七、训练方式单一
有的教师把听力课变成了听力测试课,机械反复地操练,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事倍功半。
八、听力教材缺乏
可用的听力材料除教材中的有关材料外,大多是各省自编的测试题,没有一本系统的适合初中生的听力教材。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语言知识是听力教学的基础。每个音素、音节、词语、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连串的语流中会发生各种变化。不同的人,发音特征,讲话速度、方式、重音、语调都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人讲同一句话,由于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这句话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表达的态度和感情也会不同。
背景知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有时学生听懂了全部句子,但却不理解整篇的意思,其原因就是不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作用在于能为听者提供判断、推理、猜测的依据。
(二)改变教学方法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2、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3、认知策略是重要的听力技巧。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语法逻辑关系,其中人物、场合、主题构成了特定的语境。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对学生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
5、营造英语氛围,为训练学生的听力提供环境
听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一点一滴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英语课堂是学生经常的、自然的、直接的听英语的地方,教师要多说英语,为学生的听提供机会。
(三)坚持长期训练
1、循序渐进,系统训练
2、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即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文章的思想,还要听懂每一个句子,每个单词。听后可让学生复述所听的内容,听说结合。 “泛听”,就是广泛地听。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以量变求质变的目的,提高听力水平。此外,还可采用静听方式:①静听录音;②边听边记要点;③校对答案;④重放录音材料。听说结合和静听各有优点,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精心选择听力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教师应选择富有趣味性、与学生水平相当、最好是真实的话语材料。
4、加强听力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①听前预测,捕捉有关信息。②随听随记,正确把握信息。
③跳过难点,抓住主要内容。④注意对话中语音、语调的判断。
总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克服听的心理障碍,在学生轻松愉快、有听的愿望的前提下精心地选择听力材料,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并把听、说、读、写有机地融合起来,立体式、交叉式地训练。这样,学生的听力定会由量变到质变,产生新的飞跃。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学生的听力技能就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