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春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早期大肠癌上取得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早期大肠癌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内镜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癌灶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相当,但是内镜下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10-02早期大肠癌指的是病变仅累及黏膜或黏膜下同时无转移的肿瘤[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確诊为早期大肠癌患者80例分别采取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旨在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早期大肠癌治疗方面的优劣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早期大肠癌的患者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25-79岁。术前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52例患者病灶位于直肠,18例位于乙状结肠,2例位于降结肠,5例位于升结肠,3例位于横结肠。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进行内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内镜治疗:根据术前肠镜检查结果,按照患者病灶的形态、分布及分级采取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对部分亚蒂型或有蒂型息肉样隆起病灶实施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对无蒂型、表面隆起中心凹陷型、表面隆起型及亚蒂大息肉实施内镜下分片粘膜切除术。术后15d之内对患者进行肠镜下残蒂组织活检,视病理诊断结果考虑是否追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法:采用大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对病灶部位进行组织学检查,完全切除:癌灶边缘距切缘距离大于2mm;不完全切除:癌灶边缘距切缘距离小于2mm,残留切除:切缘端检测到癌细胞残留。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随访,每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的癌灶切除结果、临床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对比见表1.由表中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癌灶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