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4-05-30 14:22:44李春奇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本中学生作文

李春奇

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总觉得学生作文的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学生作文的源泉在哪里?

当今中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高兴事者少之甚少,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时都感到无米下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1、课本的同化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所读的语文课本,所记所议的几乎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受人敬佩的伟大事跡,是撼人心灵、鼓舞人心、催人上进的励志文章,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荡涤灵魂的怡情佳篇……学生对课本的经年累月的学习、感悟、品味、赏析、评价,已经不自觉地被它同化,以为作文都应该向课本中的文章那样去选材立意才是前途光明,才是悟透了作文的真谛,才是不枉学课本。可学生所生活的时代,是和平幸福的时代,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过的似乎都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都是琐碎的生活和学习岁月。因而他们写作文,即使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都很难找到类似课本中的事迹或伟业,把自己所经历过的或所听说过的与课本比较,感觉实难找到相似点。这样的同化,不可避免地把学生引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

2、“考试”的误导

作为作文教学指挥棒的中考和高考作文,能够获得高分的是哪些作文呢?大量引用忧国忧民自投泊罗的屈原、忍辱负重成就史家绝唱的司马迁、为名族为国家牧羊他乡的苏武等历史人物的作文;铺张扬厉、极尽华丽词藻的骈体文;标新立异、花样百出的创新文……每年中考高考后,语文教师都在宣讲满分作文,而学生及家长也在赏读满分作文,当他们看到的都是诸如上述之列的文章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获得考试的高分,也必须得这样去做。

3、心灵的伪装

虽然新课程理论中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必须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学生一定是受教育者。既如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出与中学生行为规范不尽吻合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在课堂上像鲁迅小时候逃课、画画等是情有可原的,在校外与“双喜”他们一起“偷豆”也是很难指责的,同学之间取绰号、有纷争并非都是恶意的,搞恶作剧、开过分玩笑也是难免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虽不高雅,但也不一定低俗。

二、优秀作文的标准是什么?

当今的中考及高考作文,多是“优”在思想的深邃、语言的华美、知识的渊博、形式的新异。虽然是青少年,但作文立意一定要故作忧国忧民的深沉状,作文思想一定要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作文语言一定要有余音绕梁言尽而意无穷的丰蕴之语。这恰恰是优秀作文误入歧途的表现。此时,叶圣陶的话又在耳边:“再说文学写作,少数中学生或许能够写来很像个样子的,但是决不该期望于每个中学生。这就是说,中学生不必专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

1、优秀作文优在学生思想的真实反应

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纷繁复杂对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学生也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再则,学生本身还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未定型时期,其个性、心理、意志、品质等正处于形成阶段,其思想出现波动、反常是非常正常的,他们对社会、家庭、学校、班级有自己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到的是“玩”和“乐”并非有错,他们有时违纪违规甚至搞恶作剧也不见得就是思想低俗。把这些写进作文中恰恰是懵懂少年思想的真实反映,是借作文来关照自己的心灵,是对自己思想的反思和审慎。

2、优秀作文优在真实记录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只有学生把作文视为生命的成长记录,作文才有出路。学生要作文,他内心必须有一种冲动,而这种冲动恰恰又是他急于倾诉的有感而发,而这个“感”要真切,要真实,那只能是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用作文记录自己的生命历程,其实是他们用作文来回顾自己走过的一段路,不管“路”在哪里,不论“路”上一马平川还是坎坷险途,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他们走过了,他们笑过了,他们哭过了,他们一定感慨万千,一定“心戚戚焉”。这样的作文,货真价实,它不拉历史长河中的伟人、名人、能人来隐饰自己心灵的伪装,他不用满纸华丽语言来隐饰自己思想的空虚,它不借怪异形式来隐饰自己不明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迷惑。它是真真切切的成长故事,它是实实在在的灵魂关照。

3、优秀作文优在语言表达的真实。不知从何时起,中考高考作文说话要用文言文或古白话文,要用大段大段排列的成语,要用连篇累牍的比喻排比……把一个很简单的意思越说越复杂,越说越让人不懂,而这样才能获得高分。而那些浅显易懂的作文,那些成语不丰富、修辞不齐美的作文,是很难获得高分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以让人明白易懂为目的的。而学生作文是学生自我、学生之间、与家长或老师之间的交流,语言质朴、纯洁、自然才是根本。因此,这里的语言表达真实,主要是语言表达要追求自然、质朴、简洁。朱光潜说:“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心里所要说的是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叶圣陶说,学生“作文要搬弄词藻,讲究形容和比拟,诸如此类,我以为不宜再输入今时学生的意念之中了。”

三、作文朝哪个方向走最佳?

近些年来,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认为

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主观内需问题,要学生认同作文,以文章写作为快事。否则,还奢谈作文的其他什么呢?从学生实际作文情况看,学生更喜欢的是用作文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同学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的理解,来抒写自己对学习、生活、活动、幸福等的诠释,从而来充分地彰显自己美好而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学生非常厌恶故作姿态——少年装老成;非常讨厌铺采张立——用华丽词藻掩盖内容的贫乏;非常唾弃邪乎的形式——用怪异的形式俘虏看者的眼球。还是喻老师说得好:“作文是心灵的表白,作文是人生的感悟”“作文需要跟生活接轨”。

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反观,在生活中埋藏有无比丰富的作文材料,在生活中蕴含有拙朴纯洁的语言,在生活中积淀有真实感人的情感力量。鲁迅在《作文秘诀》中用12个字概括了作文之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只要教师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认清作文的源泉,拿准优秀作文的标准,确定作文教学的最佳方向,何愁作文教学的明天不美好!

猜你喜欢
课本中学生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