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教育的本义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并且成功的教育就是和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展的、最可能成功的事业,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并为之做好基本的准备。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努力的做到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而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高效的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中的流程优化、时间操控、学生主体的发挥等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的依托。
在我局关于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现在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备学生。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了解你的学生。俗语云:知己知彼,百胜不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层面和知识层面,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才能与之更好的交流。2.爱你的学生,要怀着一颗爱心走进教室。爱是一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他才会爱你,才会爱上你的课。3.尊重你的学生。一切事情都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这样就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他才会勇于表现自己,学生就会与你交朋友,向你诉说他的想法。4.相信你的学生。只有你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讓学生感受到充分的信任感,才能培养他的自主能力,使其产生主观能动力。……发现孩子最适合的,支持孩子从事他最热爱的,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是否获得幸福与快乐。这样才是上好一堂高效课的前提。
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为高效课堂打下理论基础。首先就是要重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离开教材。教师必须要重视教材,研究透教材以及上下单元和课时的联系。把握好了要教什么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其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三者缺一不可。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隐”“显”兼顾,“近期”和“远期”结合,使目标体现“三维”,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要有相应的目标,在完成这节课教学的时候要看看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而且教学环节的过度要用好过渡语,这样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在新课标中指出各学科教学都强调不能简单传授知识,而要注重能力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在教学价值定位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在这三个目标制定上要注意:(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2)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3)教师要讲究教学目标呈现技巧。课时教学目标展示的方法、方式和时机,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做好了前面一系列的准备,才可能达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以丰富的情感去表达教材所要传递的正确情感,先去感染学生,然后经过情境的创设加上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较为自动去探究知识点。我们上每一堂课时都会有一些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教学目标下手。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因此设计这节课就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要达到这个目标。2、尽量与孩子的生活贴近。只有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学习这个可以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用到。3、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情境导入。例如图像情境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 问题情境(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故事情境(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4、关注知识上的连贯性,可以用知识情境也就是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是老师的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旧知识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必要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要千篇一律。
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再去搜集相联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问题延伸到进一步思考的领域,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求异。同时教师可视时机来引领学生进行针对性、不同角度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知识面拓宽。在做拓展是要尽量还原到生活中,在完成了解决问题后也一定要将结论在回到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