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

2014-05-30 10:12刘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刘芳

初中体育课堂主要包括跑、跳、投掷、球类、器械等教学内容,空间开阔,教学内容繁多,目标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态度。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长,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消极应付的现象,学生的生理负荷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体育课堂上学生消极行为的原因分析

1.客观的教学环境。首先,学校场地不符合教学要求,场地、器材、教学设备差,或者准备不充分容易使学生产生不配合现象,如在做前滚翻动作时,没有干净的体操垫子,学生在草地上或者简易的纸板上做动作,不良的教学环境容易,导致学生也不愿意做老师布置的技术动作。

其次,班级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有的班级组织纪律性很好,学习气氛很浓,很善于与教师配合,效果也就比较好;但有些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纪律性比较差,缺乏学习动力与积极性,这样教师的教学意图就难以很好的贯彻,班级易出现消极行为。

2.教师的能力和方法。一些体育教师在教材难度的把握和教案的设计不够细致、深入,没有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水平,学生很难完成老师预定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不当、课堂形式单调,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素质的达标,不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没有创新或者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主观因素。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许多中学生对体育课的目的任务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为了好玩,可以自由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把教师严密的课堂组织认为是一种多余累赘,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不知道体育课是大纲规定必修的科目,直接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二是身体素质差。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不同、生存环境不同,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在体育活动中就表现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往往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容易产生不配合的现象。三是心理素质差。有一些学生,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受过困难和挫折,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承受运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小困难。有时还会把教师的好言相劝、教导当作是挖苦、讽刺。进而产生一种厌恶体育教师、厌恶上体育课的不良情绪。四是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完成动作,达到统一的标准, 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要求,学生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因经常处于对简单动作的重复而失去兴趣,另一些学生却因难以适应教学节奏,学习中不得不疲于奔命而失去信心,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理睬老师,导致师生双方都不愉快。五是性别差异。中学阶段,男生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好动,女生由于生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地表现为不爱运动、比较敏感、文静。对于一些运动剧烈的项目,女生会常常表现出消极的学习行为。六是运动兴趣不高。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课学习互动性较强,學生既是练习者、表演者也是评价者,这种练习中学生角色的动态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强烈,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先天差异,如果教师的施教没有很好地顾及学生的实际与需要,硬要学生完成,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体育课,不配合老师的正常体育教学。

二、体育课堂上学生消极行为的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明确学习体育技能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强调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上有的学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某些动作,我行我素,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需要我们老师平时要多给予关爱和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努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因此,体育课堂上,学生对该项目感兴趣,喜欢这项活动,那么学生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就比较明显。学生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营造宽松的体育教育氛围,优化课堂结构。善于营造宽松的体育教育氛围,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优化资源配制。强调与体育学习过程的态度、行为,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评价运动参与的程度和学习过程以及进步幅度。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多给学生鼓励和信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项目安排上,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材的难易程度,使运动技能游戏化、生活化,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和运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课教学高效的前提,卢梭说得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要以宽容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尊重并理解他们,并积极地给予心理支持。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应该强调的是,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首先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过于扮演朋友的角色,过于亲密的朋友关系,往往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4.学会赏识和激励自己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并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场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课堂上认真的、进步较大的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对难度较大的项目老师多给予保护与帮助,使学生觉得体育教师严格要求的面孔,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