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梅
如何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堂教学具有讨论实效的有效性,是每个中学生政治教师十分关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今中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增加了一些难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讨论的实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引导,启发中学生积极思考大家
也许都有这样的认为,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激发不了我们中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激发不了我们学生政治课的讨论,当然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要激发中学生讨论,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寓教于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何用学生学过的政治课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讨论会等。尤其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学生收获很大。由于政治课以其深刻的理论内容涵盖 自然 、社会、人文各个领域,这就是要求教师应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要广识博览,取精用宏,恰当引导,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课时,向学生朗诵托夫勒《第三次浪潮》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具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仅靠老师抽象的讲述恐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讲述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时,朗诵一首西方人的短诗《钉子》:“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几乎不费口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一哲理豁然贯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句、警句格言、供我所用。同时,还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如: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体形象、生动,这样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驱动力。例如我讲七年级《思想政治》“孝敬父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在歌曲所营造的气氛中开始讲解本堂课。例如我讲初二《 法律常识》时,教师可先放一些案件审理的录像,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开谜团。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件审判过程的观看,使学生对法庭的环境布置、合议庭的组成、法庭审判的程序等整个审理过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在法庭审理录像播放结束后,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一起就开庭审理的案件进行广泛的讨论,提出有关我国法律和法庭审理方面的疑问,这样可以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增加了课堂讨论的实效性,既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和法制双方面教育 。
二、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看到:创新能力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一般能力中升华而来的。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根深才能叶茂,务实才能出新。因此,我们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真正的要向45分钟要质量,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加深理解。政治课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中一定要理清头绪,深入理解,句句吃透,层层分清。比如就我国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类事例,可向学生提出“飞船是一个人生产出来的吗”?学生都清楚,这是千千万万个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结果,由此,学生更能明白“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同样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样就能把哲学的道理灌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政治 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含有大量信息,而客观世界中存在着更为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读、练、动”为基本课型,在讨论训练学生基础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鉴别、选择、获取、处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利于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和五花八门的各种信息,能够分清良与莠、是与非,从而辩证地关注时政,客观地认识生活,科学 地分析未来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
为了营造良好教学讨论氛围,课堂教学讨论是政治课教學的主要场所,教师讲授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其次是让学生参与政治的课堂讨论。但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讲授方法,已经愈来愈不适应时代精神、社会需求和学生期盼。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渴求新知识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倡有激情、有微笑的政治课教学,即快乐教学。这样营造的政治课教学氛围必定会受学生的喜欢,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必定会大大提高。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才智、能力都不缺,缺少的或许是教师们不注意上课时的激情。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教师微笑的课堂,这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就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吸收知识。我个人认为,政治课课堂教学尤其要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政治课课堂教学常用的情境包括认知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这里,我们简单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即以质疑的方式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古往今来的教育 家都认为:“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这样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作为一名循循善诱的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做到: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质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