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4-05-30 06:30潘秋晨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新能源

摘 要:从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在生活和生产上对能源的消耗逐渐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而且会进一步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从此,能源的重要性不再是简单的买卖所能体现的,更是一个关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将是各国未来作出一切决定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关键词:光伏产业 太阳能电池 新能源

随着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逐渐呈现多元化,拥有一个有效且稳定的动力来推进社会发展,对世界各国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而人类文明走到今天,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已经不是昔日徐徐前进就能满足的。得到空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需要科学技术等很多方面的支持,但是为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的正是人们所依靠的能源。从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在生活和生产上对能源的消耗逐渐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而且会进一步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从此,能源的重要性不再是简单的买卖所能体现的,更是一个关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将是各国未来作出一切决定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目前推动当今社会不断前进的主要能源就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的发展带来的机遇让各个能源大国通过出售能源迅速积累起财富,以不断加大的开采量来满足日趋增长的各方面需求。但是发达国家考虑的远远不限于眼下金钱的问题,为了将来的发展他们将能源这一战略性的“筹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对这些能源大国的控制也体现了发达国家对能源的重视。

但是目前国际上的能源形势在进一步且会加快恶化下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而逐渐枯竭的能源储备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机。西亚、北非动荡的局势影响着这个地区能源的生产和运输安全,造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加上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事故对世界核能产业的沉重打击等一系列因素也使能源的供需矛盾不断深化,且这一矛盾将会指引着人们在能源问题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在积极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上人们不断的尝试着寻求突破。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曾经的“雾都”以及如今的“雾霾”都充分说明了在能源利用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的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以,但是,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却很好的“绕过”了这些不利条件,使他本身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而且对于我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能源。

我国发展太阳能的优势: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地处温带,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超过2200小时,常年光照面积很大,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辐射总量高于1380千瓦时/平方米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近百分之六十五。先天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发展太阳能的先决条件,也是我国发展太阳能产业、在太阳能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优势。

其次,我国可利用建筑面积很大。随着我国快速迅猛的发展,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楼宇幕墙的受光面积也随之加大,利用屋顶、南立面发展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可有效增加光照面积,对太阳能发电来说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

再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耗电工业聚集的情况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挑戰,因此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有效应对这个挑战的最好解决办法。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主要是政策和经济补助,来支持和鼓励太阳能发电机组的应用,这不仅对光伏产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对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也是重大的贡献。

此外,我国资源丰富,在单晶硅、多晶硅、铝浆、EVA、超白玻璃和连接器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上也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因此,发展光伏产业对我国来说优势明显,意义重大,将是我国未来主要的能源供应。太阳能发电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其中也存在这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首先,我国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有的,国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6%~20%,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19%,而国外先进技术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为24%,这种差距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都有一定的影响。且国际上光伏发电技术飞速发展,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薄膜电池、纳米材料电池等技术日新月异,加剧了国际间的技术竞争,使在太阳能领域刚起步的我国面临着更加严酷的考验。

其次,由于全行业的产能相对过剩,造成国内库存积压,同时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对于出口到国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双反”调查使本来就稚嫩的中国光伏产业遇到了寒冬。

再次,我国太阳能发电成本仍然较高,在现阶段实行并网发电并且运用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再加上我国现行的电网管理办法来看,太阳能发电要成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因此,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2013年以来,政府层面对光伏产业的鼓励和支持逐渐明朗。“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规划装机容量再次大幅上调,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涨。在度过了“黑色2013”之后的几年里,由于行业的萧条促进的国内产业结构整合不得不说更像是起飞前的准备。2013年里,由于内外交困的光伏产业的萎靡,使大量小产能的企业退出市场竞争,这有利于产业整合,使资源都聚集到技术好、资金足、产量大、成本低的企业,可以促进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发展太阳能产业势在必行,无论从国内需求还是从国际战略角度来说都是我国在未来的不二选择,只要能积极打破“两头在外”的束缚,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华,夏爱民.中国光伏产业战略发展思考[C].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2008

[2]李河君.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潘秋晨(1993.8.-),女,河南洛阳,河南大学,2011级本科,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475000

(责任编辑:刘璐)

猜你喜欢
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新能源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
可持续电网建设中光伏新能源应用监管探讨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探讨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黄铁矿型FeS2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