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建设低碳化城市问题研究

2014-05-30 06:30王雪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王雪

摘要:建设低碳化城市是在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碳排量,而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城市低碳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加快低碳化城市建设是推動吉林市保护生态环境必然要求,也是为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化城市建设经验的研究,并运用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了吉林市建设低碳化城市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吉林市低碳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城市 可持续发展 建设

一、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能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的热点和世界潮流。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认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所以可持续发展就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二、 国内外城市推进低碳化建设的经验

(一)国外经验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是英国。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其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伦敦政府认为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不会令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反而会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居民的生活更加健康。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英国政府在2007年制定了具体措施,如首先由政府协助企业、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减少碳排放;其次根据排碳量情况征收二氧化碳税,从而减少车辆的碳排放,同时加大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后市政府明确规定进行绿色采购,提高低碳产品的使用,使公务员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另外,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以及瑞典小城维克舒尔等城市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领先者。

(二) 国内经验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首批选择的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就有上海,为了解决碳污染和环境问题,上海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通过对碳排放情况的检查及规划,实现从经济结构到消费结构的低碳化转型,构建低碳化城市。另外率先在全国建立碳交易市场,以此促进全社会参与低碳建设的热情。

保定是另一个试点城市,保定市政府计划到20年碳排放量比10年下降35%提出六大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电谷、太阳能城等。通过新能源产业打造低碳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倡导各单位组织低碳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树立低碳理念,鼓励简化出行、节能减排。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坚持推广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实施低碳化管理。

三、吉林市低碳化建设的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正在创建低碳城市,然而由于不了解低碳城市建设的真正内涵盲目建设,难免被说成是敢时髦,流于形式。吉林市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是石化、汽车、冶金和电力,建筑、农业和电子产业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依托。其中传统化工产业比重大,多是高能耗企业,绿色产业少。在走向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吉林市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推进低碳化城市建设也成为吉林市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四、吉林市建设低碳化城市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低碳化城市建设经验的研究,吉林市低碳化建设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而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摸索出一条自己的低碳发展模式。所以,吉林市在低碳化城市建设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具体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

对吉林市来说,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给吉林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机会。吉林市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必须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而对于第二产业这一支柱型产业来说,要加大引进新技术,尽可能降低碳排量,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培育低碳产业,限制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并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 调整能源结构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利用对于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吉林市原有的能源产业以煤燃烧为主,碳排放量非常之大,要逐步取替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进而选择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另外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形成高效节约的低碳产业链。

(三) 倡导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就是在生活中尽可能少的购买高能耗和污染性消费品。在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倡导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低碳建筑是减少碳排放量的有效方式,吉林市应制定有效的约束办法控制建筑的碳排放量,鼓励使用低碳环保型产品。在低碳交通方面,应建议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提倡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改善交通环境,同时鼓励人们使用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另外还要增加绿化面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制定污染物排放奖惩办法,明确责任区域,从机制上降低碳排放;其次,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分析全市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流程,提出降低碳排量的建议,并协助企业制定具体措施;第三,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控制吉林市的经济和生活消费方面的碳排量,及时通报,促进合理转型。

参考文献:

[1] 邵占维. 杭州市 努力打造低碳城市建设的样板[[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 (11)

[2] 李向阳. 李瑞晴. 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3] 孙存周. 刘军芳. 张国亮.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途径[J].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

[4] 易冬炬. 李明生. 长沙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1)

(责任编辑:何中军)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