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4-05-30 01:48:11朱燕青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呼气

朱燕青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影响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康复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拔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拔管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促使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进行。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胸外科手术;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90-01

心胸外科手术作为临床较高风险的外科手术之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由于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手术不可避免地引起呼吸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本文通过对护理干预影响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92例,其中男118例,女7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47.43±6.25)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合并症、术前肺功能及治疗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胸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术前用药及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及进行各种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宣教:术前进性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的情况,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及内容,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戒烟酒,明白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

1.2.2心理干预:患者在术前大多有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担心术后疼痛、预后及家庭经济负担等,护士应给患者心理支持。介绍手术成功范例,解除患者顾虑,让患者有配合手术的信心,并参与术前及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2.3呼吸功能锻炼:在患者入院后就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2]。①腹式呼吸:根据病情可取仰卧位、半卧位、坐位,双手放于上腹部,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吸气时上腹部要鼓起,呼气时上腹部要内收,呼吸要均匀缓慢,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1~2倍,患者术前坚持2~3次/d,10~20min/次。护士先示范,再指导至患者学会为止。②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呼气,口唇像吹口哨姿势,吹出气体以能让离唇15~20cm蜡烛的火焰倾斜为度,3次/d,15min/次。③呼吸保健操:内容有深呼吸、扩胸、下蹲、四肢运动和按摩腹部等运动,1~2次/d,20~30min/次。

1.2.4有效咳嗽排痰训:练患者深吸气,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增加负压,肋肩肌收缩,然后咳嗽,声门打开,让气体及痰液排出,反复数次,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患者每日可多次练习。

1.2.5术后康复护理:①密切病情观察,监测心肺功能。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氧气湿化吸入,病情允许早期进行床上或床下活动。②对患者要体贴关心,多沟通,勤护理,多指导,让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护理。③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如腹式呼吸及缩唇是呼吸。④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咳嗽时让手护住伤口,可以在患者呼气时协助行胸背叩击,使松动的分泌物利用气流作用排除。如痰液黏稠应采取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在病情允许下,也可以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⑤保证充足营养及水分,能进食患者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每天少量多次饮水,不能保证胃肠营养的,必须静脉补足,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生活规律[3-4]。

1.3观察指标:术后10d患者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脉氧饱和度情况;术后10d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出院时统计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 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改善: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比较( x±s )

组别 n 呼吸频率

(次/min) 血氧饱和度

(%) 指脉氧饱

和度(%) 最大通

气量(L) 时间通

气量(L/min) 第1秒用力

呼气容积(L)对照组 96 18.78±1.24 95.7±1.30 96.20±1.40 51.13±2.59 2.50±0.09 1.02±0.16观察组 96 13.02±2.30 96.6±1.60 97.9±1.30 69.03±2.34 2.81±0.09 1.20±0.15t值 - 15.27 3.02 6.16 4.79 2.49 5.69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2.2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及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提前,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及术后出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拔管时间(d) 出院时间(d) 并发症[n(%)]对照组 96 5.63±2.60 13.20±3.81 26(27.08)观察组 96 4.52±2.20 10.54±3.52 4(4.17)t/ 2值 - 2.26 3.55 9.56P值- <0.01 <0.01 <0.01

3讨论

心胸外科手术后,由于术中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极易发生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及胸膜内粘连等状况。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耐心,跟患者和谐交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让其保持良好的康复状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可以在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同时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的训练方法及有效的咳痰技巧,保证患者能够全部熟练掌握,并进行监督检查。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给予警告叮嘱,戒掉不良嗜好,让患者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术后注意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补充,加快康复时间[4]。根据本次试验研究发现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工作对其术后更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促使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廖星梅.术前护理干预对62例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外医疗杂志,2011,30(11):170-171.

[2]陈爱荣.健康教育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24-26.

[3]张应琼.情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94-96.

[4]郭丽丽,申秀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94-95.

猜你喜欢
心胸外科手术呼气
漫画
读书(2024年4期)2024-04-16 04:59:20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0
奇怪的爸爸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4
心胸
意林(2019年13期)2019-07-25 17:49:16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